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大权,司马懿死前把大权交给了其长子司马师,司马师后因文鸯袭击大营,惊吓过度,因为他有眼疾,眼珠子崩出眼眶,不久就死了。
司马师死前,养子司马攸年幼,还没成人,只有十岁,因此,司马师将大权交给了其弟司马昭,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昭长子是司马炎,因司马师无子,便将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同母弟弟。
而司马昭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曾想立司马攸,司马昭一直强调说,天下是司马师的,后来,经过群臣劝阻,才改立长子司马炎。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追尊其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庙号高祖,追尊其伯父司马师为景帝,庙号世宗,追尊其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那么,既然追尊司马师为皇帝,司马攸当然也可以视为皇位的继承人,毕竟,天下是从他父亲司马师那里传下来的,虽然司马炎是其亲大哥,但是,名义上,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合法继承人。
司马炎当了皇帝后,是怎么对待司马攸的呢?
要说司马炎不防备司马攸,那是不可能的,毕竟,皇位是唯一的,因为权力,便不顾亲情,古语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司马攸虽然是司马炎的弟弟,但是,他的才能和威望却远远地超过了哥哥司马炎,司马攸小时候非常聪明,性格也好,长大后,司马攸更加出色,他非常喜欢读书,能写一手好文章,才能非常突出,就连他的祖父司马懿都非常器重他。
《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
司马攸比司马炎出色,司马炎能不防备司马攸吗?何况,之前司马昭曾有过想立司马攸的念头,司马炎心里肯定有担忧。
司马攸先后担任过散骑常侍和步兵校尉,司马攸治军有威严,能给士兵以恩惠,甚得人心。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攸被改封为安昌县侯,迁任为卫将军。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仅次于车骑将军。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同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司马攸被封为齐王,统军事,安抚内外,沉稳持重,很受拥戴。
一开始,司马炎对司马攸这个弟弟还不错,委以重任。将司马攸升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司马攸虽然官位很高,但是他从不骄傲自大,常常表现得很谦虚,也诚信待人,这一下,更得人心了。举个例子,当时,按照惯例,骠骑将军应罢营兵,但是,司马攸手下数千人都不肯离去,死活要跟着司马攸,最终,司马炎无奈,准许这些人继续在司马攸麾下效力。
后来,司马攸又转任镇军大将军,加任侍中,代理太子少傅,数年后改任太子太傅。
咸宁二年(276年),司马攸接替贾充,担任司空一职,也就是三公之一,但他仍然兼领侍中、太子太傅。
事情的变化出现在司马炎后期,当司马炎灭掉东吴后,因为觉得天下无事了,可以放心大胆地享受了,于是,吃喝玩乐,广纳后宫,把东吴和蜀汉的后宫美女都收编过来,因此,司马炎后宫的美女一度达到上万人,司马炎都不知道在哪里过夜,便坐着羊车,羊车停到哪里,就在哪里过夜,生活极度奢侈腐化。
因此,时间不久,司马炎的身体垮了,得了重病,而这时,太子及各皇子都很软弱,特别是太子,就是个弱智,将来怎么能治理天下呢?因此,朝中人大都希望司马炎死后,由司马攸继位,但因为司马攸非常厌恶司马炎的宠臣荀勖和冯紞等人,这两个人平时一直靠阿谀奉承获得司马炎的欢心,所以,司马攸非常讨厌这两个人。
而这两个人也非常恐惧,如果真的由司马攸继位了,那么,他们就没好果子吃了,于是,借故以正太子名位为由,要求司马炎将齐王司马攸调回自己的封国,不要在京师了。
太康三年(282年),司马炎下诏,任命司马攸为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并让司马攸回到自己的封国齐国。司马攸知道后,觉得受到大哥猜忌,心里很不高兴,当他知道,要他回封国齐国的主意是荀勖等人出的时,气得生病了,病中的司马攸,不想回齐国,他要求留守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的陵墓,但司马炎不允许,怕司马攸留在京师会威胁到自己儿子的继位问题,毕竟他是司马师的养子,法理上也是可以的。
司马攸病了,无法启程回封国,怎么办?于是,司马炎派御医去给司马攸看病,也不知道御医们是故意的还是怎么想的,他们竟然都说司马攸没病,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攸的病被耽误了,病情越来越重,逐渐恶化,可是,司马炎仍然派人督促司马攸尽快启程回封国。
司马攸没有办法,于是,抱病上路,不过,司马攸这个人很注重仪表,虽然他病重,但他仍然整饰衣冠,穿戴整齐,保持面色平静,举止如常,这一下,司马炎便怀疑司马攸真的没有病,是故意说他有病。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攸因病情严重,吐血而死,年仅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辞出信宿,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司马炎死后,司马攸没有继位,由其白痴儿子司马衷继位,最终,皇后贾南风篡权,败坏朝政,引发了八王之乱,西晋很快也灭亡了。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