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李渊和朱元璋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了帝,而朱元璋却要广积粮,缓称王?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九日,攻入长安。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不过,拥立隋恭帝,显然不是李渊造反的最终目标。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渊在造反的第二年,就登基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元代末年的朱元璋,却只能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了帝,而朱元璋却要广积粮,缓称王呢?
一
首先,对于朱元璋来说,大约在公元1353年参加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从而反抗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也即朱元璋起兵十多年后,才敢登基称帝,这和李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这是因为李渊和朱元璋的起点,也即朱元璋的起兵太低,而李渊的起点,无疑是开国皇帝中相对较高的一位了。在隋朝时期,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姨母)垂爱,起家千牛备身,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草。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
二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赫。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期太尉,联合丞相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唐代的国号,溯源于此。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渊起兵之初,不仅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还获得了关陇一带士族豪强的支持。打个比方,李渊的出身,可以类比于东汉末年的袁绍、袁术,所以两人在东汉末年迅速崛起,尤其是袁绍,更是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而就朱元璋来说,他的起点甚至还比不上刘备。对于刘备来说,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其汉室后裔的出身,在东汉末年还是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很可能要为生存而发愁。元代末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为了生存,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
三
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起点可谓是最低的一位了。正是因为起点较低,朱元璋无法向李渊一样迅速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更不可能获得攻占长安这样兵家必争之地的机会。于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自然是非常符合朱元璋当时情况。反过来了,李渊在拿下关中之地后,及早称帝并建立唐代,反而有助于其招揽天下群雄。
另一方面,李渊和朱元璋面对的环境不同,也是其称帝时间不同的重要原因。早在隋朝末年,李渊就开始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网罗各种人才。所以,起兵一年之后,李渊就拥有关中和河东一带。虽然李渊的疆域不是最大的,但是,关中作为易守难攻之地,给了李渊称帝的底气,再加上李渊还有李世民等众多人才的辅佐,自然是有信心消灭群雄的。
四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在李渊称帝时,因为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势力已经土崩瓦解了,并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对应的是,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的北边的元代,并没有土崩瓦解。比如称王的张士诚,就遭到了元代军队的围攻,所以一度被迫投降元代,这说明元代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朱元璋急于称帝的话,那么就是枪头出头鸟,成为元代第一个消灭的目标。除了元代,朱元璋一开始的实力,甚至要弱于张士诚、陈友谅等诸侯的。
在元代末年抗元起义诸侯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对于朱元璋来说,其地盘正好夹在陈友谅、张士诚两大诸侯之间。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朱元璋急于称帝的话,很可能会让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对付自己。于是,为了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朱元璋决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即尽量不暴露自己的野心,而是埋头于壮大自己的实力。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在消灭江南的诸侯势力后,才正式称帝,建立明代。在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北伐元代,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目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冬夜,南京奉天殿内,朱元璋将酒杯砸向颍国公傅友德,怒斥其“教子无方”。这位为大明打下四省疆土的老将踉跄离席,次日自刎于府中,三日后全家...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8-15 元贞皇后的子女考据:从历史缝隙中还原家族脉络在中国古代皇后群体中,元贞皇后独孤氏(独孤信第四女)因其特殊的家族背景与历史地位备受关注。作为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之女、隋文帝独孤伽罗之姐、唐高祖李渊生母,她的子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独孤伽罗 2025-08-13 朱元璋为何对江南首富沈万三痛下杀手?——权力、财富与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从草原霸主到未央宫舞者:颉利可汗的“跳舞”事件与唐朝的权力美学公元634年,长安未央宫的宴会上,一场载入史册的表演震撼了在场所有宾客: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这位曾让唐朝举国震动的草原霸主,竟在太上皇李渊的命令下,当众跳起了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