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会那么看好朱瞻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瞻基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个非凡之才,深得他的祖父永乐大帝朱棣的喜欢。
1、秉承志业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朱瞻基就受到朱棣的悉心教导,这一点甚至连他的父亲朱高炽都没有领受过。----与钟爱自己的长子长孙相比,朱棣不大看得上长子朱高炽,甚至好几次他都想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但是因为看好朱瞻基而作罢。
朱瞻基长得很像朱棣,又聪明英武,朱棣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不仅自己悉心教导,还亲自挑选当时著名的儒士名臣为朱瞻基当老师,告诉他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培养好朱瞻基。

更让朱瞻基的几位叔叔嫉妒怀恨的是,朱棣在几次远征漠北时都不忘把朱瞻基带在身边,一路多加调教,既锻炼他行军打仗的能力和勇气,沿途也让他更多地体察民间疾苦。
朱棣的一番苦心,显然是希望朱瞻基以后能够成为一位卓越的守成之君,将自己亲手造就的基业很好地传承下去。
也正是因为有朱瞻基这样优秀的长子长孙的存在,朱棣最终还是保留了长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让朱高炽成功登上了帝位。
2、仁宣之治
明仁宗朱高炽做太子的时间很长,在位的时间却很短,只有十个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形象。
朱高炽有着简朴、仁爱、诚挚的执政理想,他的为政楷模是唐太宗,所以他在位期间施行了不少仁政措施,社会安定,吏治清明,人民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明朝进入到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为“仁宣之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惜好景不长,朱高炽还没来得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属于他的一切就戛然而止。
1425年五月,刚刚在位十个月的朱高炽猝死于京城钦安殿,将大明王朝的权杖交到了太子朱瞻基的手中。
朱瞻基得到朱棣多年的悉心培养和亲自教诲,可以说他从少年时期就已经知道如何做一位好皇帝。
另外,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不仅给他留下了稳定的朝政局面,还给他留下了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等遇事能断、极有操守的著名大臣。正因为如此,在朱瞻基的手中,由朱高炽开创的“仁宣之治”才得以延续。
好皇帝朱瞻基在执政10年的时间里,不仅使皇权得到巩固,更尊重有威望的老臣,与贤臣关系融洽,他也体恤民情,关注民间疾苦,实在是没有辜负朱棣的热切期望与全心培养。
3、宦官读书
但是,朱瞻基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为大明王朝留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源于他别出心裁的一个“创新”。
那就是创办内书堂。
朱瞻基在登基后的第二年,1426年,就下令在宫中设置“内书堂”,并设置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两个职位。
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以为皇帝在奏章上写下意见,然后交由掌印太监审核,并盖上印章确认。
这两个职位接触层面广,接触事务级别高,没有一定的学识显然难以承担。
朱瞻基创办内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翰林学士教宫里的宦官读书,好让这些人能够更好地帮自己处理文件,提高办事效率。
早在朱元璋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曾经下令,严禁宦官参与政事,不准他们与朝廷的官署接触。那时,司礼监负责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务,政务方面的工作根本不允许过问。
朱元璋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和永乐帝朱棣在这方面延续了朱元璋的传统,始终严格防范宦官干政。
朱瞻基虽然知道皇家的这一传统,但是他还是坚持在宫里设置了内书堂,指定了翰林学士教宦官读书,让他们获得了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行政能力的机会。
能否被宦官专权,当然取决于皇帝的能力。
朱瞻基是有这个自信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得了这些人,而且在他执政期间,也确实曾经多次下令惩处犯有各种过失的宦官,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
在朱瞻基朝时,即使最有机会参与政事的太监,如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也大多能够循规蹈矩,没有到达祸乱朝政的地步。
朱瞻基能够控制权柄,但是世间毕竟还有他不能控制的事物,那就是他的寿数。
1435年,年仅36岁的朱瞻基驾崩,只有9岁的太子朱祁镇登上皇位,是为明英宗。
4、王振专权
明英宗就是后来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部落俘虏的那位,怂恿这位年轻的皇帝御驾亲征的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大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
王振早在朱棣朝时就入宫做了宦官。他原来也读过书,但是考试落第,他觉得通过读书科举走上仕途的道路过于艰难,于是选择了入宫做太监这条路。
因为读过书,人又机灵,王振很得朱瞻基喜爱,曾经入内书堂跟随翰林学士读书,学习行政方面的知识,这为他以后掌权做了准备。
朱祁镇出生四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皇帝老爹朱瞻基派了一批自己信得过的太监去服侍朱祁镇,其中就包括王振。
因为之前有教授私塾的经验,王振就担任了朱祁镇启蒙老师的角色,对朱祁镇有很强的影响力。
王振的强势性格,以及他对朱祁镇的影响力,显然很早就已经有所显露。因为朱祁镇即位之后,摄政的张太后曾经当着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内阁大臣的面,狠狠地教训了王振一顿,甚至下令要把他杀掉,幸亏当时大臣们纷纷跪下为他求情,王振这才得以保住性命。
有太皇太后和多位有辅政经验的顾命大臣在,已经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王振还能够循规蹈矩,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但是随着太皇太后病逝,父皇留下的顾命大臣老的老,死的死,十几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朝中没有了得力人手,于是他更加倚重王振,把王振放到了司礼监最重要的位置上,做了掌印太监。
王振终于得到了专权的机会。
朝中大臣一向不乏见风使舵、擅长溜须拍马之人,此时他们见明英宗年少,凡事都听王振的,所以就有不少官员都跑来巴结讨好王振。
王振这人好说话,有钱也好办事,但凡巴结和贿赂过自己的人,肯定会得到提拔和重用,所以在王振周围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利益集团。
可惜明英宗朱祁镇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还把王振当成自己的人生导师和重要心腹。
5、土木之变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统率各路人马,大举侵扰明朝边境。他们来势汹汹,明朝守卫将士难以抵抗他们的猛烈进攻,于是紧急向京城求援。
王振本来只是个读书人,完全不懂军事,对敌方和己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根本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他以为皇帝御驾亲征的威慑力足够大,于是就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
此时已经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没有上过战场,只从前辈和大臣的嘴中听说过曾祖父朱棣远征漠北的丰功伟绩,也听说过父亲朱瞻基少年时纵马奔腾战场时的英勇机警。被王振一番鼓动,他禁不住热血激荡,在没有和任何大臣商议的情况下,大手一挥,决定亲征!
听到皇上的决定后,大臣们为之震惊,包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在内的重要朝臣都劝阻明英宗不要去,他们从军备、气候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详尽分析,谏阻朱祁镇万万不可冒险亲征。
但是在朱祁镇心目中,只有王振说的话是对的,他只听王振的话,别人的话再有道理也听不进去。
于是临时拼凑成的20万人的军队,在丝毫不懂军事的明英宗和王振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是一条必然的集体赴死之路。
在宣府遭遇了瓦剌军队的重重包围之后,明军3万军队惨遭覆没。明英宗和王振这才知道战斗形势远非自己的凭空想象,知道不好拿命硬拼,只得仓皇率军紧急撤退到土木堡。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早上,当明英宗想重新登程继续撤退时,这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只是一晚上的时间,瓦剌军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摸了上来,明军十几万人的队伍被密密麻麻的瓦剌将士团团围住。
瓦剌首领也先久经战场,只是略施小计就让数十万明军将士四散奔逃。
明英宗颇有皇家风范,他没有仓皇失措地跟随大家逃跑,而是非常冷静地跳下马来,气度十足地席地而坐,等待着敌人前来。
英宗被俘,开始了将近一年的“北狩”生活。
曾经专权一时、横行无比的大太监王振则在乱军之中被明军将士杀死。
跟随出征的六十多位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战死。
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使大明王朝由盛转衰,“仁宣之治”盛世局面一去不返。
更糟糕的是,王振只是大明太监专权的开始,在他之后,刘瑾、魏忠贤等人前赴后继,不断利用手中职权为害朝纲,推动大明走向了覆灭之路。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宣德盛世的缔造者:明宣宗朱瞻基的治国智慧与艺术人生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以"仁宣之治"的治世闻名,他不仅开创了明朝的黄金时代,更以卓越的文化造诣在帝王中独树...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5 书画蹴鞠皆入戏:明宣宗朱瞻基的帝王雅趣与权力游戏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在位十年间开创了“仁宣之治”,其文治武功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个人爱好。这些爱好既折射出帝王的多面性,也暗...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女中尧舜的定鼎之策:张氏如何以柔术稳住九岁皇帝的江山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明宣宗禁海: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抉择明朝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作出了强化海禁政策的决策。这一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明初以来海禁传统的延续,更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多重因素...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26 朱瞻基为何倾心孙皇后:权力、情感与命运的交织明宣宗朱瞻基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爱情故事,在史书与野史的交织中显得格外耐人寻味。这位以“书画家”“促织天子”著称的帝王,为何对孙氏始终如一?从青梅竹马的情愫到宫廷...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20 明宣宗放弃多少领土:战略收缩下的地缘抉择与历史回响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1425—1435年),以“仁宣之治”的盛世美誉载入史册,却也因主动放弃大片领土引发争议。从东北的奴儿干都司到西南的交趾布政使司,从北疆的...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14 樊忠从未刺杀朱瞻基:一场被误读的忠诚与权力交织的史实在关于明朝历史的讨论中,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言称“御林将军樊忠曾试图刺杀明宣宗朱瞻基”,甚至被部分影视作品渲染为权力斗争的戏剧性场景。然而,通过梳理《明实录》《国榷...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7-30 胡善祥:明朝首位无过被废的皇后传奇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胡善祥宛如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地划过宫廷的天空。她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却因无端理由被废,其人生充满了无奈与悲剧色彩,成为了后世研究...
朱瞻基怎么死的 胡善祥 2025-05-0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