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图存发展成就霸业,纷纷以变法强国强军。商鞅在秦国变法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最强诸侯,横扫六国,最终一统华夏,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名垂千古。
但实际上早在商鞅之前几十年,就有一位变法英雄做出了强军兴邦的一系列变法措施,甚至后来商君的变法举措大部分都是照搬这位大师的手笔。这位变法先驱就是吴起。那么吴起是何许人?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呢?
一、南奔魏国,明珠暗投。
吴起本是卫国人,出生于一个家财万贯的大户人家,年幼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最初吴起在孔子的门徒曾申门下学习儒术,后来为了求学和求取人脉步入仕途,千金散尽,家道没落。由于奔走多年也没能得到体面官职,遭到不少亲友邻里奚落耻笑。
吴起散尽家财不得前途,又遭人诽谤尊严受辱,于是怨气难消,愤而斩杀数十名诽谤他的人。为了逃脱罪责,他不得不离母外逃,直到母亲去世也不敢回乡奔。也正是因为他未守母孝受到儒家学者鄙夷,曾申将他逐出师门。吴起改学兵家和法家经典,受益良多。
后来吴起流落鲁国,为了快速飞黄腾达,不惜杀害身为齐国人的妻子向鲁君表达忠心,这种违背人伦的极端做法又一次被讲究儒法的鲁国朝野口诛笔伐,吴起在鲁国也没有了立锥之地,遂投奔魏文侯。
吴起入魏国后不久被任命为军队主将,凡必躬亲,枕戈待旦,大破秦军。彼时魏国地处中原腹地,虽然国力不弱,但大部分都是平原,四周无险可守。吴起不仅阻退了秦军,还占领了河西地区,修筑城池,加强了魏国西面的防守屏障,功勋卓著。
此后吴起积极改革魏国兵政制度,首次创设了武卒制,并在后来数年连胜秦军、齐军,大大增强了魏国军事能力和国力。
可惜世事难料,魏文侯不及魏国真正强盛起来便撒手人寰。到魏武侯即位时,很是忌惮吴起拥兵自重,朝中谗言四起。吴起见势便离开魏国,继续南下投奔楚国。
二、伯乐识马,国士兴邦。
楚悼王一代英主,曾于楚国内忧外困之际即位为王,是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君主。彼时楚国与三晋以及齐国矛盾尖锐,时常受到威胁。楚悼王常常感叹楚国文无栋梁武无猛将,殚精竭虑也无法找到摆脱困境的好方法,同时还有楚国世家贵族处处掣肘,遍寻人才而不得,处境着实艰难。
好在万般困境之下,天降一个吴起,二人倾盖如故,吴起得到了楚悼王最高的礼待。不久之后吴起就官拜令尹,并得到楚悼王背书“吴起之令等同于王令”。君相相惜令吴起颇为感激,为报答楚悼王的知遇之恩,吴起倾毕生才学,大举改革,兴律法,裁冗员,削贵族特权,强军政甲兵,同时以重金奖励耕战。
吴起的变法举措在楚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楚国国力大增,兵力强盛。后来吴起率兵伐魏,夺取了三晋多处城池,彻底瓦解了三晋联盟,去除了楚国的心腹大患。怎奈楚悼王天不假年,还不及形势完全明朗便驾鹤西去。
三、主少国疑,壮志难酬。
楚悼王作为吴起的伯乐,是吴起在楚国唯一的倚仗。吴起在变法时触动了许多贵族世家的根本利益,早已招致许多仇视不满。等到楚肃王即位后,贵族阶层趁势反扑,群起诛杀吴起。
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吴起被士兵绞杀,退无可退之际伏倒在楚悼王尸体上,弓箭无眼,不仅射杀了吴起,还射中了王尸。楚悼王葬礼过后,也许是为了给先王挽回,也许是刻意追究,楚肃王下令诛杀参与射杀吴起的七十多家贵族。自此乱局结束,楚国变法终结。
吴起一生精通儒、兵、法三家学说,是战国时期的法家先驱。其思想集儒、兵、法三家之大成,兼容并蓄,思想上较其他法家人物更为包容。
其思想观点和用兵之道与孙子齐名。然而天意弄人,吴起作为一代国师死于乱箭,其毕生经营的变法伟业也随着朝局变幻化为泡影,死后还有七十多家楚国贵族陪葬,甚至陕西一县以他命名。吴起一腔抱负非同凡响,一生经历曲折离奇,让人不得不称奇。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商鞅:功臣与罪人的双重镜像——从历史评价与制度变革看其历史定位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作为战国时期最富争议的改革家,其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却也因严刑峻法与激进手段被后世斥为“刻薄寡恩”。这种矛盾...
商鞅 2025-07-29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谁执牛耳?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兼并战争与制度变革交织的时期。七雄之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地理屏障与持续的人才战略,最终完成统一大...
商鞅 2025-07-29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从边陲弱国到战国霸主的蜕变。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秦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
商鞅 2025-07-28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商鞅的老师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多元解读商鞅,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却如同一团迷雾,至今仍笼罩在历史学家的争...
商鞅 2025-07-21 嬴驷诛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抉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溘然长逝,其子嬴驷即位后迅速下令逮捕商鞅,最终以谋反罪名将其车裂于市。这场震动秦国的政治风暴,表面是君臣反目,实则是新兴法家集团与旧...
商鞅 秦孝公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