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刘备作为最后三足鼎立的一方,他的崛起之路是最坎坷的,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多次丢下部众妻儿,才一再于危难之时逃脱,可以说刘备的运势还是很强的,在依附于刘表多年后,终于逐渐强大起来,可能刘备之前一直没能崛起,最主要原因是,乱世之中没又一块稳定的根基吧。
当然刘备除了运势之外,其崛起离不开人才,武将以关羽张飞为首,为刘备开疆拓土,文臣有庞统法正诸葛亮等人,这些大才是刘备崛起的关键,但是刘备的崛起也并不是完全只依赖于他们。
相信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听过两个名字,也就是简雍和孙乾,可以说两人算是早期就一直追随于刘备,多年辗转,颠沛流离的,他们在刘备多次战败中还能幸存,并且一直愿意追随于刘备,他们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也就是仅次于糜竺啊,是妥妥地“死党”,忠心部属。
也就是简雍和孙乾两人,或许也能解释刘备为何能够在乱世中,经历无数次挫败却还能依然崛起。
简雍是年少时与刘备相识,在刘备开始打天下时便追随,历史记载中他在文臣集团中他是只给诸葛亮足够面子的。《三国志.简雍传》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也就是说,他与诸葛亮以外的人交谈,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可见他还是比较随性一些,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而他依靠的不是说狂傲,而是自己的能力。
因为在刘备进入益州,帮助刘璋对抗张鲁的时候,“刘璋见雍,甚爱之”,也就是说刘璋十分喜爱简雍,简雍有不是什么奸邪之人,不然的话早就投靠其他人了,还会跟随落魄的刘备?
也就是说简雍的才能得到了刘璋的认可,不排除当时刘璋想要拉拢简雍到自己阵营的可能,毕竟刘璋在那个时候可没打算把益州给刘备,看到人才,能够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最好。而在刘备和刘璋闹翻后,刘备大军抵达成都城下,说服刘璋投降的正是简雍。
《三国志.刘二牧传》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三国志.简雍传》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当时刘璋困守成都,虽然成都周围郡县大多已经投降刘备,刘璋想要得到援兵的可能就不大了,但是毕竟成都作为益州腹地最坚固的一座城池,尚有精兵驻守,粮草充足,只要固守,那么荆州一旦有事,刘备未必还会坚持围攻成都,那样的话,益州到底是谁的,还未可知。而恰恰是简雍说服了刘璋,虽然未必是简雍一人影响了刘璋的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简雍必然左右了刘璋的想法,所以说才会和简雍一通出城献降。刘备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成都,掌控整个益州,简雍功不可没啊。
孙乾是在刘备领徐州牧的时候跟随于他,他曾经受命去向袁绍求援。
《三国志.孙乾传》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结袁绍。
《三国志.先主传》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
《三国志.袁绍传》先是,太祖遣刘备诣徐州拒袁术。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太祖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也就是在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夺取徐州后,刘备是派遣孙乾与袁绍联合的,乍一看的话,孙乾是失败了的,但个人认为他是说服了袁绍的。
首先袁绍没有那么蠢,既然已经把曹操当作自己的对手了,就不会错过曹操主力部队东进的机会,什么因为小儿子病重而不出兵都是扯,在刘备刚刚诛杀车胄之时,袁绍就派兵支援刘备了,这应该就是孙乾前去说和的结果。
同时刘备的兵败,不是说袁绍不支援刘备,而是说刘备败亡得太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袁绍已经逐渐在向黄河一线派驻兵力了,但是刘备快速战败,袁绍就算想救援刘备也做不到啊,毕竟古代大军调动,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事情。
《三国志.孙乾传》后表与袁尚书,说其兄弟纷争之变,曰:「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其见重如此。而且在刘备依附于刘表的时期,刘表对孙乾也是极为看重的,可以说刘璋看重简雍,而刘表更看好孙乾啊。相对来说,简雍孙乾虽然在刘备集团的扩张壮大中,没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两人的才能已然是得到了认可。
可以说简雍孙乾两人文不足以入主刘备集团中枢,不具备丞相之才,不能掌控刘备集团整体的战略走势,武不能独自领兵,独当一面镇守一方,但两人也恰恰是刘备需要的,没有简雍孙乾这样人的真心追随,可能刘备早就败亡了。
就像是糜竺,在刘备落魄之时给予钱财资助,让刘备得以东山再起,而简雍孙乾则是在刘备人才匮乏阶段,暂时撑起了刘备集团,同时在刘备崛起之时,两人也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只不过孙乾在刘备拿下益州后不久病逝,而简雍则淹没在了历史潮流中,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