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没有伐蜀,难道他受诸葛亮感召不忍伐蜀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发动了对曹魏的第五次北伐,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虽然诸葛亮在这一次北伐中使尽了全力,最终无力回天,病逝于五丈原。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军纷纷撤退。指挥魏军抵御诸葛亮的司马懿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禀报,率领军队追击。
可是当追到蜀军的时候,蜀军不但没有慌张,还摆出了严整的阵势,对司马懿做出进攻的姿态。司马懿吓得赶快撤退,自以为中了诸葛亮的诱兵之计。在确定蜀军撤退后,司马懿去巡视了蜀军的营地。当他看到诸葛亮的军营井井有条的时候,不禁为诸葛亮仰天长叹,“天下奇才也”。
但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历史中,只有诸葛亮攻打曹魏,为何不见司马懿攻打蜀汉的历史?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不攻打也罢,那么诸葛亮已死,司马懿为何还不攻打。难道是诸葛亮的一片扶保蜀汉江山的赤诚之心打动了司马懿,让他不忍心攻打蜀汉了吗?
其实,这只是一种无稽之谈。司马懿也有建功立业之心,他怎么会不想攻打蜀汉呢?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制约了司马懿,才使得他没能实现自己灭蜀的野心。
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暂时没有攻打蜀汉的计划。他忙着处理战争的后事,恢复关中的和平状态。蜀军撤退的时候,由于杨仪无能,撤退仓促,丢弃了大批的粮草物资,以及军书文件。司马懿将这些物资收集起来,作为储备。在日后洛阳饥荒的时候,司马懿就将这些粮食运往洛阳,赈济灾民,为司马氏赢取了民心。
但是,蜀汉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司马懿改变了主意,决心伐蜀。这件事就是蜀军内部发生争夺军权的内讧,魏延被杀。司马懿在蜀军之中最惧怕魏延,魏延一死,蜀军已经无人是司马懿的对手。而且,由于魏延之死,蜀军一时处于混乱状态,这个时机稍纵即逝。因此,司马懿向曹睿上书,请求自己率军伐蜀,灭亡蜀汉。
不过,司马懿的请求没有得到曹睿的批准。这是因为曹睿在诸葛亮死后,认为蜀汉方面的威胁已经解除。这个时候的曹睿,已经没有了继位初期的锐意进取。他以年岁不小,外患去除的借口,开始追求奢靡享受。在这种情况下,曹睿根本就没有灭蜀的意志,当然不会同意司马懿灭蜀的计划。
曹睿为了贪图享乐,不顾当时曹魏的条件,大兴土木,广选美女,造成了曹魏财力不足。曹睿为此削减将士的俸禄,增加天下的赋税。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自然不会有讨伐蜀汉的机会了。
接下来司马懿又被曹睿派往辽东平定公孙渊的叛乱。等到司马懿得胜归来的时候,曹睿也得病而死。曹睿在死之前,将幼帝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人的任命略有差别,但这差别使得双方的权力相差万里。曹爽和司马懿都是加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猛一看,似乎两人的权力不相上下,都掌握着曹魏的文武大权。
但是,仔细一看,曹爽还兼任着大将军的职务。实际上曹魏的军权,还是牢牢掌控在曹家自己人的手中。从这一点来看,曹睿对此一直是很清醒的。既然没有了兵权,司马懿也就在伐蜀这件事上,就没有了话语权。而且蜀汉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休养生息已经将局势稳定下来。汉中的防御,依然沿用魏延当年的战略,固若金汤。以司马懿的才略,他也不会轻易对蜀汉发动攻伐。
而曹爽却想要建功立业,建立威名,发动了对蜀汉的进攻,这也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兴势之役”。曹爽从关中发兵十余万,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王平,率领三万多军队,依托魏延留下的防御体系,在兴势与曹爽对抗。曹爽无法前进,后勤又发生困难,被迫撤军。在撤退中,曹爽遭到蜀军追击,损失惨重。
在此之后,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在曹爽的排挤下,司马懿被迫采取了惯用的伎俩,装病退让。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大权尽失,只图自保,更不可能顾及到伐蜀的问题了。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曹爽在朝政上倒行逆施,丧失了民心。而又对司马懿麻痹大意,丧失了警惕。司马懿因此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
在这次政变后,怕被株连的夏侯霸逃亡蜀汉。蜀汉的皇帝刘禅询问夏侯霸,司马懿夺权后,是不是有征伐蜀汉的意图。夏侯霸回答说,司马懿才夺权了曹魏的政权,正忙着诛杀异己,建立自己的势力,没有心思来进行对外的征伐。果然,事实如夏侯霸所料,司马懿确实是为了自己的家族,构建自己的势力。直至司马懿死前,他都在忙着平定内乱,包括擒杀王凌等人。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并不是司马懿因为受到了诸葛亮的精神感召,放弃了对蜀汉的征伐。而是他实实在在是没有机会对蜀汉用兵。先是曹睿不允许,随后是被曹爽压制,最后是夺取政权后没有时间。最终,不等司马懿对蜀汉有所动作,他就大限已到,撒手人寰了。灭亡蜀汉的事业,就只有依靠他的儿子司马昭去完成了。
不过,在历史上,司马懿还是对蜀汉发动过一次征伐的。那次是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后的事。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司马懿讨伐孟达,攻下了上庸。司马懿因此在上庸驻扎,解决上庸地区的善后事宜。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曹魏为了报复,采纳曹真的建议,兵分三路,向蜀汉发起进攻。其中曹真从长安入子午谷、斜谷,司马懿从南阳从汉水溯流而上,张郃则自陇西南攻白马关。但是,这一次进攻由于遭受连绵三十多天的大雨,山洪暴发,道路阻绝。
最后,曹睿在大家的规劝下,取消了这次进攻,命令各路军马撤回。这次对蜀汉的进攻,也是司马懿唯一一次对蜀汉的攻伐。从此之后,司马懿就再也没有了攻伐蜀汉的机会。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