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惜才,世人皆知,他对于有真才实学之人的确极为重视,总是想方设法让其为己所用。而孔融乃是孔子之后,身为“建安七子”之首,其人品才学更是誉满天下,那么孔融为何最后还是被曹操害死了呢?孔融才学出众的确不假,但其却是个典型的文人,其刚正不阿、言辞犀利的性格,多次触怒当权者,遇到重视自己名声之人倒还好,可遇到曹操这种人,岂能有个好下场。
孔融是典型的文人,才学出众却不谙世事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便才学出众、品行优良,故其当可谓誉满天下。然而,孔融的文人气却又实在有些太重,其刚正不阿、言辞犀利,善于修身、忠于汉室,对于不正之风和不良习气往往大肆抨击,这些固然为其赢得了极高声望,却也因不谙世事往往将自己置于绝境。
孔融可谓誉满天下
早在曹操之前,孔融便因其过重的文人“骨气”而得罪了何进和董卓,甚至因此差点就命丧黄泉。
孔融VS何进。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带着名片去表示祝贺,就因为何进门人没有及时通报,孔融便将名片夺回,自行离去。这令何进及其属下极为恼怒,当即便想派剑客将其杀死,直到有人以“孔融颇有盛名,不能与其结怨,不如以礼相待,反而彰显胸怀”为名劝谏,何进这才没有追究。
孔融VS董卓。董卓独揽朝政之后,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便当面与其争辩,言辞极为激烈。这令董卓怀恨在心,虽然没有直接将其杀死,却将其举荐为北海相国,要知道当时北海国的黄巾军极为猖獗,董卓之心再也明显不过。孔融到达北海后,虽然因礼贤下士、善待百姓而赢得了“孔北海”的名号,却也因不知兵事而数次遇险,在被黄巾军将领管亥围困后,如果不是刘备所救,恐怕早已遇害。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孔融虽然有心匡扶社稷,但其空有一身才学,却无实干之能,对于刘表、曹操、袁术等公然自立的行为,他固然看不惯,但除了口诛笔伐之外,又毫无实际作为。
例如,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交战长达半年,就在城破之际,孔融竟然仍旧凭几读书,城破之后才逃往山东,妻儿全被袁谭所掳。
又如,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且多有僭越之举,其郊祀天地之举已经形同谋反,朝廷当时打算将其行为宣示天下,结果孔融却认为应该予以隐瞒,从而维护朝廷脸面。
孔融这种极重的文人气,不仅没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汉室,而且还因意气之争而将自己置于险地,正所谓“空谈误国”,而孔融则是“不仅误国,更加误己”。
孔融还具有腐儒的另一个特性,那就是自视甚高,清高的要命。对于曹操,他不仅是对其所作所为不齿,从而不愿与其为伍,更因出身而从心底看不起对方,不齿与之为伍,这也是他为何多次公然顶撞曹操的原因。
党锢之祸后士子阶层与宦官阶层势不两立
党锢之祸,孔融对曹操出身的不齿。在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和贵族因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从而与宦官发生了严重的党争事件,两次“党锢之祸”,均已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当时的士大夫集团,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被残酷镇压。然而,士大夫虽然最终失败,却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广泛同情。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再加上曹操少时便顽劣无比、不学无术,自视甚高的孔融对其自然极为反感,打心底就不怎么看得起对方。
事实上,鉴于孔融的名望和才气,曹操早年也曾想要与其保持好关系,甚至将其笼络过来,但奈何孔融根本看不起曹操,对于对方的好意根本不加理会,甚至大肆讽刺。例如曹操曾在后花园宴请才学出众的文人,孔融也在受邀之列,但是孔融却根本没有去。多次碰壁之后,曹操也就不再自讨没趣,放弃了对孔融的拉拢。
孔融与曹操的对立是全面的,这不仅是由于双方的出身导致的,更是由于两人的政治主张不同所决定的。例如在治国方面,曹操主张乱世用重典,孔融则主张应该以仁爱为主,于是曹操主张恢复肉刑,孔融则坚决反对。
而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野心逐步彰显之后,奉行忠君爱国思想的孔融对曹操的不满更是积聚到了极点,实力上不允许他将曹操怎么样,便又玩起了口诛笔伐那一套。
建安元年(195年),袁术称帝,曹操一时奈何不了对方,便将与袁术联姻的太尉杨彪下狱,结果孔融便跑来和曹操争辩,曹操说此事乃皇帝的意思,孔融便讥讽道,“如果让成王杀邵公,周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吗?……如今却要杀害无辜之人,那么海内旁观侧听之人,谁也不会再肃敬待您了!我孔融还是鲁国一男子,明天便拂袖而去,不再来朝。”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陷邺城、屠杀当地居民,曹丕更是纳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知道之后便讽刺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才学自然没有孔融出众,不明白这是出于哪个典故,还专门写信求教。结果孔融回了一句“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孔融对曹操的抵触和不满可以说是从才学到人品、从军事到政治,由内而外、全面爆发,不仅对于曹操多次顶撞、讽刺,更要命的是他的这种讽刺讥讽很多都是公示于天下的,而凭借其在天下士子心目中的影响,这种讽刺的威力会有多大?
可以说,曹操对孔融下手,实在是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再加上郗虑投其所好的对孔融进行无线。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二十九日,孔融最终被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