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在成都探访武侯祠后,怀着深深的敬意与遗憾,为诸葛亮写下的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千百年来传唱不绝。
诗中的“出师“主要指的是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
刘备在章武三年(223年)去世,临终前将天下大事以及幼子托付给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将来一定可以成就大事(一统天下兴复汉室),如果我的孩子不成器,那么就请您自取君位。”诸葛亮哭泣着说:“臣一定竭尽全力,报效汉室,至死方休!”
在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将夷陵之战失败以及刘备去世所带来的隐患都消除以后,诸葛亮为了刘备临终前的这个嘱咐(终定大事),开始了不停地北伐。
这是一个注定悲壮的征程,在正史上诸葛亮一共北伐了5次,震动天下,但战果寥寥,尽管丞相以经天纬地之才而竭尽全力,多次“出师”,终究“未捷”,最终病逝于五丈原,演义中将其演绎为“六出祁山”,由此为世人熟知。
刘备与诸葛亮等人之所以聚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兴复汉室”,他们梦想着像创建汉朝的刘邦一样,从蜀地出发,再造一段大汉的传奇,但他们注定无法成功。
在前206年,率先进入关中的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汉中,同时项羽还封名将章邯为雍王驻守关中,以此来遏制刘邦。
巴蜀之地如今虽然是著名的“天府之国”,但在当时却颇为偏远,并且地理位置也很是险恶,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不仅仅是对于那些入蜀的人而言,同时对出蜀的人也是如此,项羽将刘邦封到蜀地,就是想要让他一辈子都待在那里出不来。
想要从北方进入蜀地,那就得攀越秦岭,而秦岭作为中国著名的崇山峻岭,想要攀越那自然是难度重重的,只有五条路可供选择,那就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这五条路中,子午道路况非常差,道路极其窄,不仅狭隘而且还非常险峻,不管你多少人过去,都得堵在路上,而且只要对方在另一边有一千来个人等着,那你要不是项羽那样厉害的人物,是百分之一百闯不出去的,哪怕就算是项羽到了,估计能够闯出去的可能性也就百分之一。
至于傥骆道,那比子午道更加凶险,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路,单人还可以翻越河谷走,大部队想要过去的话完全不可能,哪怕是项羽带队也百分之一百过不去,因此蜀地军队想要出去争夺天下,能够走的路就只有褒斜道、陈仓道以及著名的祁山道。
当时刘邦进入蜀地时走的是褒斜道,褒斜道的路况虽然比子午道、傥骆道好一点,但其实也相当凶险,最为典型的就是“栈道”的存在。
相信很多北方的朋友都没有见过栈道,无法理解那是怎样的存在,在攀越秦岭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峭壁,根本无路可走,人们就在峭壁上开凿出一些孔洞,插入木棍支撑,并在木棍上铺上木板,这就是所谓“栈道”,褒斜道的大部分都是由栈道组成的,也可见其凶险的。
刘邦入蜀时听从张良的建议,将走过的栈道部分烧毁,以此来麻痹项羽,表示:“以后我就不跟你们玩了,你们不要来找我,我也不会出来找你们”,项羽在得到消息以后自然是大喜过望,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不过刘邦没多久就出来了,由大将军韩信指挥,开始了历史上极其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是在褒斜道修那些被烧毁的栈道,实际上却兵分三路,曹参、樊哙带人走祁山道,灌英带人走子午道,自己带主力走陈仓道。
当时受项羽严命遏制刘邦的章邯,其实也没有就在褒斜道另一侧看着汉军修工程,而是在各个道路的出口处都严密布防,但这样一来就无法抵挡住韩信的主力出击了。
韩信之所以要带着主力走陈仓道,是因为这条道在当时是最容易走的,它可以通过汉水与嘉陵江,将士兵以及军需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这才让章邯瞬间吃了大亏,也让韩信一下子就打破了项羽的封印,为刘邦获胜赢得了先手。
后来诸葛亮北伐时,主要走的是岐山道,所以演义中说他是“六出岐山”, 主要精力都放在死磕岐山道上了。
首次北伐时,诸葛亮派赵云率领一部分人马到斜谷道(褒斜道)那里晃悠,以此迷惑曹魏,自己则带着人马去打岐山,本已震动天下,却因马谡失去了街亭,让曹魏兵马得以长驱直入,所以不得不虎头蛇尾地撤退,也就是这次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说让自己带一支人马走子午谷奇袭长安,但被诸葛亮否定了,因为成功可能性实在太低。
后来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又试着走过陈仓道,但几万人硬是没打下数千人,不得不撤退,后来又再走过岐山道,反正就是各种方法都用尽了,除了最为凶险的子午道、傥骆道没走外,其它各种各样的方法都用过,但最终结局都不尽人意。
为何当年韩信出蜀就那么容易,而诸葛亮就这么难呢?真是因为诸葛亮的水平不如韩信太多吗?其实这里有着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我们常说“沧海桑田”,西汉开国到东汉末年,四百年里尚且没有沧海变成桑田的变化,但是却有湖泊消失、河道改向的变化。
前面说过韩信带主力出陈仓,是因为可以走水路运兵运粮,因为那时候有个蓄水量巨大的天池大泽将汉水与嘉陵江连接起来,同时天池大泽还起到了调节河流流速的作用,让汉水与嘉陵江的流速变得平缓,因此那时候他对外出兵时,可以大规模利用船只。
船只运输与陆路运输的区别是非常大的,船只载货量非常庞大,并且速度也快,更重要的是消耗也少,秦汉时候的船只可以载上50个人以及他们三个月所需要的粮食。
走陆路的话那就得靠人背肩扛,尤其是蜀地那样险峻的道路,哪怕是有牛马也用不上,一个人本身能运的粮食就有限,他在路上也每顿都得消耗粮食,可能在家里带着两百斤粮食出发,走两个月路上消耗了90斤,给前线送去20斤,他再带着90斤粮食回家路上吃,这个消耗就太大了。
诸葛亮后来好几次北伐都已经牢牢占据上风,但都无奈退兵,原因就是“粮尽而返”,为了解决这个粮食运输的问题,诸葛亮后来专门发明了“木牛流马”,还在曹魏地界进行屯田等等一系列活动,奈何已经回天乏力了,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水路运输这个条件,只能靠着人力肩挑背扛地搞陆路运输,因为那时候天池大泽已经消失了。
在公元前186年,也就是刘邦去世后的第十年,现在的陕西略阳、宁强一带爆发了大地震,影响范围极其广泛,造成了汉王山一带山脉的山体大面积滑坡,甚至于阻断了汉水,那些堆积的山石在汉水上游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天然坝体,将汉水截断成了西汉水和汉水两条河。
同时原本的天池大泽消失,汉水与嘉陵江之间也失去了联系,同样由于天泽大泽消失的缘故,它原本调节河流流量与流速的功能也随之消失,西汉水、汉水以及嘉陵江的流速变得极为湍急,诸葛亮不仅无法通过水路出去,甚至连在下游也无法运用水路运输粮食,因此在北伐过程中一直有着庞大的粮食压力,并且最后都没有得到解决。
刘备、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是要向刘邦学习,要兴复大汉,然而尽管同样是被困在蜀地,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韩信可以从容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没了水运加持的诸葛亮,却被牢牢封印在了那崇山峻岭之间。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杜甫:唐代诗坛的璀璨星辰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以其深邃的思想、...
杜甫 2025-08-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