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秦始皇的军队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秦始皇军队非常的厉害,那么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厉害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可以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1、秦国实行普遍征兵制度,凡适龄男子都必须登记造册,并开始服徭役
年龄从17岁开始,到60岁止(有军功爵位者止于56岁)为服徭役的时间,一般服徭役者一律先服兵役二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去京师或者边疆,统称“正卒”;此外,每一个成年男子除了二年兵役以外还要在本地(后来是郡县)服役一个月,从事修筑城墙、道路以及运输物资等事务。秦国的这种征兵制度,对后世每朝每代都有很大的影响。
2、秦国还规定小官吏也要从军,服兵役
所以说,秦国兵役制度不只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设置的,下级官吏也需服役,如此一来,整个秦国绝大多数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为秦的统一列国的征战负起责任。除此之外,老人、妇女、小孩也要从役,据《汉书·严安传》记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商君书·兵守》中也有记载:“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石磊译注《商君书》)
秦国男女老少皆服兵役,这可能与秦国因征战频繁而人力损耗的严重状况有关,单是在秦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便斩敌首六万,始皇十三年攻赵时斩敌首十万,秦国在战争中斩首共计一百六十六万八千人(据清人梁玉绳的统计),战争中,杀敌多自身也不可能不死伤的,而且,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国秦军也遭受到许多次战役的失败,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差,秦国死伤也非常多,当时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是是不成正比的,所以,秦国便规定连老人、女人甚至小孩都要服兵役。
3、秦国制定了严明而系统的军事训练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战斗力,建立起能征善战的军队,秦国制定了严明而系统的训练管理制度。吴子《治兵》中记载了军队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吴子总结的是当时各国的军队训练方式,而秦军是最重视军事训练的,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有专职教官负责管理训练活动,并且还根据不同兵种选派有经验有专业特长的教官,负责相应的训练项目和任务。而且,秦国还制定了严厉的军事刑罚来保证军队训练有效进行。
4、秦国军队赏罚分明,奖惩制度特别健全和完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军队内部实行十二级军功爵位制度,所有的士兵起点都是一样的,谁斩杀的敌人多,谁的军功就大,谁的军功大谁就晋升得快,功劳大的能获爵位封赏(比如,秦军赤裸裸地以砍杀敌人的首级来作为军功的衡量标准之一,谁杀的人多谁的爵位就越高越大),这种制度极大的提升了士兵的参战欲望和战斗力,在这样的奖罚制度下,秦国的兵将组成了一支嗷嗷叫、勇往直前的军队,加上本来秦人就彪悍勇猛,秦军便能经常打大胜仗的军队。秦军中出现了很多名将。
5、秦国有比较严谨高效的掌兵用兵体制
秦国的军队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将军由皇帝直接任命;而负责全国军事行政的官吏是太尉,战时,皇帝随时任命将军统兵,秦国设有上将军和前后、左、右诸将军。军队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
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管理相关部门的军队;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屯兵由中尉统领,负责守卫京城的安全。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县尉(亦称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为了兵权的集中管理,征调地方兵力,需以皇帝“虎符”为凭。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边兵要调动,也需要皇帝的旨意或“虎符”为凭。
6、秦军兵种比较齐全,武器标准化制造
有车兵、步兵、骑兵、水兵、弓弩兵等。弓弩兵是秦军的强项,是制服敌兵的杀手锏,秦军的弩射程远、杀伤力大,令六国兵将很惧怕。秦军的各兵种善于协同作战,如白起便是很善于与各个兵种协同作战的军事指挥家。
秦军还有一个致胜的优势,那就是秦国在兵器上都有制造人员和管理人员名称,甚至中央负责兵器制造的负责人名字也刻在兵器上,在现代看来,这是一种标准化和高质量的制造管理方式,在制造60万人用的数量巨大的兵器上,保证同制制造,一旦有损害,便可随时调用来替代,这是秦国军队击败六国军队的一种致胜方法。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着力改变之前国民弃农经商的状况,扭转之前“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的生产局面,秦国颁布命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着力对致力于耕织者给予免除徭役的奖励,而对经商及荒怠农业者却贬为官奴。
此外,秦国加重关市之税,不许商人贩卖粮食,从商之人,其奴仆必须服徭役,如此一来,便能迫使商人弃商归农。秦国统治者对任何不利于农业的经济活动实行有力的打击措施,而对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各种经济活动却积极采用鼓励措施。秦国政府对农业税征收实物,并且税率比较轻。同时,对关市之税加重征收,对游惰之人也课以重税。秦国还动力兴修水利设施,如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大力促使农业生产的发展。所有这些重视农业的管理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军粮的供给,保证战时的粮食供应。在某种意义上,秦国之所以战败了六国,得益于秦国重视农业生产,是产粮大国战败了缺粮的赵国等。
秦国为了展开大规模的吞灭六国的战争,着力于建立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秦王发布优惠政策,大肆招揽三晋的民众入秦,三晋民众入秦而成为“新秦人”者,可免除三代的徭役赋税,在秦境内开垦山林水泽者十年不承担赋税。如此一来,老秦人在外面征战六国军队,而“新秦人”却在国内进行耕作,这大大有利于解决了军粮供应的问题。这一政策,既不会妨碍出兵对外征战,并避免新入秦的人对秦军征战的干扰,同时,又不会耽误农业生产,保证后勤供给对于军队持续不断的支持。这是富国强兵的有效管理方法。
比如,惠文王时期的司马错,在惠文王九年,等巴国和蜀国相互攻战时,双方都派出使者向秦国求援,而惠文王借机派司马错率兵占领了蜀国,拓展了秦国的疆土,为秦国吞并六国创造了最初的扎实的基础昭襄王十二年,司马错率秦军攻打魏国,夺取了襄城;昭襄王十六年,司马错率秦军夺取了魏国的轵地和韩国的邓地;昭襄王二十六年,司马错从蜀地出发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黔中郡。司马错是秦国崛起时期的著名将领,战功很大。
再如,秦昭襄王时期的白起,经丞相魏冉极力推荐后,被昭襄王所重用,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率军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敌首达二十四万,韩国和魏国的精锐经白起率秦军打击,几乎折损殆尽。昭襄王十五年,白起被任命为大良造,并由他率秦军攻打魏国,在连续攻击中,白起夺取大小城池达六十一座。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率兵伐楚国,迫使楚国割让上庸、汉水以北的大片土地。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大败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多达十三万。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率军攻打韩国陉城,斩首五万。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创造了秦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例之一,他所率领的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括所率兵的赵军,坑杀赵军四十五万,取得了辉煌战果。白起一生战功卓著,可惜的是,他没有和当时的丞相范雎处理好关系,加上秦昭襄王担心白起功高盖主,便在朝局斗争中落败了,白起这一位战果卓著的杰出军事家,最终被秦王赐死,自刎身亡。
又如,齐国人蒙骜投奔秦国后,被昭襄王重用,秦庄襄王元年,他率军攻打韩国,迫使韩国割让成皋、巩二城,并设置三川郡。庄襄王二年,他又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始皇元年,蒙骜率军攻破赵国晋阳。始皇三年,蒙骜率军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骜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酸枣、雍丘、山阳等二十座城池,并设置东郡。蒙骜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皆是秦国名将,蒙家人才辈出,是秦国后期军队中的中坚力量。蒙恬率兵攻破齐国,拜为内史;蒙恬曾在秦统一后,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后来,蒙恬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蒙毅长期陪在秦始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蒙毅、蒙恬两兄弟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蒙毅后来官拜上卿。
此外,王翦是秦国统一六国时战功最为显赫的名将,始皇十一年,他率军攻打赵国,夺取赵国十一座城池。始皇十八年,他率军攻打赵国,但遭遇了赵国名将李牧的顽强抵抗,秦赵两军相持一年多,最后,秦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王翦率兵攻破邯郸,俘虏了赵王迁。秦国在灭了小国韩国之后,王翦灭了当时秦国的最强的对手赵国。始皇十九年,王翦率军攻破燕国国都蓟,迫使燕王喜逃往辽东,使燕国名存实亡。二始皇十二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伐楚,俘虏了楚王,灭了楚国。王翦的儿子王贲也是秦国名将,始皇二十一年,他率军攻打楚国,夺取十几座城池。始皇二十二年,他率军攻打魏国,水淹魏都城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被王贲所灭。始皇二十五年,王贲同李信一同攻打辽东,俘虏燕王喜,灭了燕国。在回程途中,王贲攻打代地,剿灭了赵国的最后残余势力。始皇二十六年,王贲同李信一起攻打齐国,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王氏父子是秦在灭六国时军功最显著的将领,灭六国的主要战役,多是由他们父子率兵获胜的。
秦国拥有一批卓越的军事统帅和杰出的指挥官,所以,秦在军事上屡屡取胜,最终灭了六国,这也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在兵力相当的状况下,杰出的军事统帅能保证在征战中获胜,何况,当时六国表面屡屡在进行“合纵”,其实,是一盘散沙,秦军强大,且有多位杰出军事统帅,灭六国是必然趋势。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商业思维,将落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包装成政治期货,最终通过精准运作助其登上王位,自己也从市井商贾跃升为秦国丞相。...
吕不韦 2025-09-28 本纪与项羽:历史书写中的帝王逻辑与英雄叙事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