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诸葛亮为何一生都不发兵攻打东吴?为刘备、关羽、张飞报仇呢?
其实,在刘备、关羽、张飞,相继死后,诸葛亮便意识到,对孙权的防御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功课,因此他才设立了永安都督,而且用蜀汉最精锐的白毦兵来驻守。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此乃是诸葛亮写给东吴哥哥诸葛瑾的书信,信中言明驻守永安城的乃是白毦兵人数万余,如果按以一当十来算,也抵得上数万兵马了。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堪称是千年以来的佳话。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关羽、张飞同样是如此。刘、关、张,在将近奋斗了35年之后,终于刘备从昔日的草根,逆袭成为汉中王。然而,在这个时候关羽却因为孤兵深入,最终被曹操、孙权给联手除掉。
然而,张飞呢?说起来就更惨了,老张一心想为二哥关羽报仇,但是大哥刘备在当上皇帝之后,不得不听取诸多大臣的意见,因而迟迟没有发兵攻打东吴。然而,张飞是个暴脾气,他亲自上成都面见刘备。声称,如果大哥不愿意出兵伐吴,我拼掉老命也要去找东吴算账。
在刘备往升极乐之前,他把蜀中的政权全部都交给了诸葛亮掌管。在诸葛亮接手蜀汉之后,他对内治理政务,扫平动乱,平定南中,对外修好孙权。理论上来说,诸葛亮应该出兵伐吴,以雪刘、关、张之恨。但事实上呢,诸葛亮却结好了孙权,还是主动遣使去结孙权。
说白了,也就是在刘备死后,蜀国必须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最重要的是国贼还是曹魏,而并非孙权。就像诸葛亮当年下山之前所讲一般。东吴只可以为援,不可图。至少在曹魏足够强大之时,只能结好孙权。这也正是当时,刘备伐吴。诸葛亮、赵云等大臣执意劝阻的根本之所在。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诸葛亮不伐吴其实还有第二个考虑。
考虑到,新国刚刚成立,加上老主公刘备去世,国中内乱又起,诸葛亮才让邓芝及陈震赶赴东吴以重修两国关系。
除开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就是第三个原因。
一来,曹魏会趁着蜀国对吴用兵之际,出兵攻打蜀国。二来,自此之后再无盟友相助,即使是出兵做做样子、摆摆假阵势的盟友都将失去。三来呢,诸葛亮北伐时,需要东吴的策应。具体情况见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时,东吴的推动作用。
第四个原因,非常现实,在刘备死后大概40年后,也就是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时,当时世人才明白诸葛亮为何一生都不发兵攻打东吴的真正原因,答案也终于浮出水面!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先来看两个史料记载:
1、《晋书》:吴闻蜀败,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终不能破!
2、《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
上述记载了两个人的相关事迹,一个乃是霍弋也就是国士霍峻之子,他后期在蜀汉统南中诸郡。另外一个人乃是罗宪,此人跟霍弋一样都是忠肝义胆,能力优秀之武将。
公元263年,也就是蜀汉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们二人都上书,要求带兵入成都共同抵御邓艾、钟会的进攻,只不过呢,刘禅没有同意,最终导致蜀汉被灭!
为什么要说,霍弋、罗宪二人呢?很很简单,他们二人与诸葛亮为何生平都不出兵攻打东吴有关。
霍弋世戍南方,爱国之人。而罗宪,驻守永安城,乃是第五任永安都督。永安都督,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很简单,乃是由诸葛亮带头设置,主要就是防御吴国的重要职位,永安处于蜀吴边境,永安都督一辈子的事情就是防御好吴国便可。
第一任永安都督乃是陈到,陈到这个人勇武不亚于赵云,当年刘备在夷陵大败也是幸得此人的拼死保护才得以冲出重围。而且呢,驻守在永安的精兵都是由陈到亲自训练出来的精兵,史称为白毦兵。
白毦兵到底是个什么鬼?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刘备早期带出来的精兵,也就是丹阳军。第二种乃是马超的旧部,西凉上兵。第三种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兵士,有点类似于无当飞军的人马。总之,白毦兵都可以,以一当十,战斗力极强。
总之来说,诸葛亮设置永安都督这个职位,乃是防御东吴,使东吴人马终生进不了蜀!在永安驻守的这一万余精兵,就连诸葛亮北伐时他都舍不得带上,其目的就是保障后方的安全。
诸葛亮如此布局,让孙权、及江东军马一辈子都进不了蜀境,即使不能成功匡扶汉室,也能从正面为刘、关、张出一口气!如此一来,刘备、关羽、张飞,也就可以瞑目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当阳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的传奇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惊心动魄。他怀抱幼主刘禅,在五十万曹军中七进七出,斩杀曹将五十余员,夺取青釭剑,最...
赵云 刘禅 2025-10-13 蜀汉余晖:诸葛亮离世后刘禅的执政密码与政权存续真相公元234年,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诸葛亮的最后一丝气息,蜀汉政权的命运似乎也随之飘摇。然而,这个失去核心支柱的政权,却在刘禅的统治下延续了近三十年,直至263年邓...
诸葛亮 刘禅 2025-10-13 陇原烽火照千秋:姜维与邓艾的军事对决与历史评判三国后期,当诸葛亮、司马懿等巨星陨落,姜维与邓艾的较量成为决定巴蜀命运的关键。这两位将领在陇西战场展开长达二十年的生死博弈,其军事才能的碰撞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10-13 绿林豪杰单雄信:后世评价与轶事典故中的忠义镜像在中国历史的英雄谱系中,隋末唐初的单雄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形象。他既是民间文学中"义薄云天小关羽"的化身,又是正史记载中&...
关羽 林豪 2025-10-13 权谋与现实的博弈:曹操选择曹丕的深层逻辑公元217年,曹操在反复权衡十年后,最终将世子之位授予次子曹丕。这场涉及曹魏政权未来走向的抉择,既非单纯出于个人偏好,也非完全遵循传统礼制,而是曹操在政治现实、...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10-13 荆州之失:关羽败亡的多维解构公元219年,关羽率荆州军团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三个月内从巅峰跌落谷底,最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这场战略灾难不仅终结了关羽的军事生涯,更彻底改写了...
关羽 2025-10-13 权柄分立下的抉择:诸葛亮为何选择蒋琬而非姜维接掌蜀汉公元234年,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最后一丝气息。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政治家,在临终前将治国重任托付给了蒋琬,而非其军事上的得意门生姜维。这一决...
诸葛亮 2025-10-13 忠志相悖:诸葛瞻反对姜维北伐的深层动因公元262年,蜀汉朝堂因一封弹劾奏表掀起轩然大波。时任卫将军的诸葛瞻上书后主刘禅,直言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建议剥夺其兵权。这场冲突的特殊性在于:诸葛瞻是...
刘禅 2025-10-13 麦城孤忠:刘备“不救”关羽背后的战略困局与信息迷雾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在襄樊战场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三个月后败走麦城,最终身首异处。这场悲剧中,刘备未发一兵一卒救援的史实,成为后世争议的焦点。...
关羽 刘备 2025-10-13 荆州之失:关羽的“防备”与时代的必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东吴的偷袭下痛失荆州,最终身死麦城。这一事件被后世概括为“大意失荆州”,但细究历史细节会发现,关...
关羽 2025-10-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