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自称上将千员谋臣过百,他是用什么方式收买人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各个诸侯普遍收买人心的方式就是,送钱、送房、送官位、送美女,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方式收买的人心,是不安全的,不长久的,因为你能够用这些方式收买人心,别人会加“筹码”给的更多,以致于东汉末年临阵倒戈的事例一件接着一件,最著名事例,就要数东汉末年有名的将领三姓家奴吕布的事迹,吕布可是为了利益背叛他好几任主公,如丁原,董卓、皆是死于吕布之手。
而三国的另一位强人曹操,却不按“常态出牌”,分别依靠名声,实力、人格魅力、来收买人心,这样收买的人心,稳固且长久。曹操也因此成为了问鼎中原的霸主。
第一,早期的曹操依靠自己的名声来收买人心。
好的名声,会使一个人名声在外,而曹操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践行者,具体事例如下:
——五色棒打死蹇硕的叔叔蹇图,维护了法治,打击了宦官势力的嚣张气焰:东汉末年,宦官专政,乱政,尤其以宦官蹇硕最为厉害,蹇硕的叔叔蹇图依靠蹇硕的影响力,在京师里作恶多端,目无法纪,被掌管治安的曹操遇到,用五色棒,就地正法,曹操此举维护了法治,也打击了宦官势力的嚣张气焰。使的老百姓和官僚士族对于曹操都是称赞之声。——大破黄巾军,受封济南相,治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曹操因为在平定黄巾军时,有功,受封济南相,曹操治理下的济南地区政吏清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因此他治下的老百姓心中没有多少怨气,基本都是有饭吃,有衣穿。使得曹操深受治下百姓的爱戴。——董卓进京霸政,曹操不愿与其合作,逃离京师,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董卓依靠西凉军强势入京,废帝王,立新君,专政霸者,破坏朝纲,曹操痛恨董卓的行为,便回到家乡,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群雄来反对董卓的乱政行为。《三国志》:徵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因为曹操一系列的维护国家法治之举,使得曹操声名在外,因此,如荀彧、荀攸、贾诩等人都来投奔于曹操处。
第二,中期的曹操依据实力收买人心。
强大自己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唯一方式,而曹操是这句话很好的践行者。曹操的实力包括:自己手下的青州兵和收降的黄巾军,还有许都为首的地盘,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依据天子。这些都是曹操实力的象征。
曹操依据实力收买人心的事例有:
1.曹操在于吕布的角斗中,击败了吕布,使的吕布手下的大将张辽诚服曹操的实力,甘愿为之效力,后来,张辽果然成为了曹操可以仰仗的将士。
2.曹操在与袁绍的官渡大战中,袁绍的谋士许攸,大将张郃,高览,看到曹军强势,战势已经一边到,曹军已经稳操胜券,先后向曹操投诚,使的曹操如虎添翼,实力大增,击败了袁绍,成为中原的霸主。
3.曹操在平定荆州之时,荆州之主刘琮闻讯曹操势大,出城投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荆州,武将蔡瑁率荆州水军来投降,使的曹操不仅马步军强势,现在又新添水军,军力空前的强盛。
《三国志》: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
曹操依据自己的实力,招揽各个诸侯的旧部文臣,如果钱财,美女等是“软实力”,那么曹操的兵力,地盘,依据天子就是他的硬实力,这也是在曹操能够赶在刘备和孙权等人成为强者之前,成为霸者的主要原因。
第三,曹操依靠人格魅力来收买人心。
如果说曹操依靠人格魅力来收买人心,笔者觉得更恰当是用人格魅力来“吸引”人心。
曹操的人格魅力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曹操的严于律己,第二,主动承担责任,第三,曹操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
——曹操的严于律己:说到曹操的严于律己,不得不提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去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曹操让掌管法令的官员为自己定罪,以此来明正典刑,但是官员却拒绝了,说道:“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左右为难,最后说到:“自己制定的法令,自己去破坏,怎么能服众哪?”于是乎,曹操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并说到:“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从这件事情一可以看出曹操法令的严格。二是可以看出曹操是个自律之人。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 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主动承担责任:曹操是个可以承担责任的领导人,早在宛城的时候因为纳了张绣的婶娘,导致张绣大怒,兵变,致使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身死张绣之手,在回京师的路上,曹操做了自我检讨,收敛自己好女色的毛病 ,并对曹昂和典韦的后事进行妥善处理,对他们的后人封侯拜爵。在后续的赤壁大战大败后,曹操也是主动承担责任,自省,对在这场战争的有功者进行封赏,把战争失利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曹操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任何一个时代,文人,学士都是受一个时代尊重的,曹操也不例外,作为“三曹”之首,曹操的诗文自成一派,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都是朗朗上口的诗文,尤其是《短歌行二首》,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曹操了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助自己完成一统江山的心境。因此,那些有乾坤治世能力的贤人异士会一个个投入到曹操的帐下。所以说曹操的人格魅力是曹操后期“收买”人心的一件利器,这是其他诸侯和强者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曹操与其他的诸侯不同,他不靠送钱,送美女,送官位,来收买人心,招揽人才,他打破常规,依靠名声,实力、人格魅力、来收买人心,这样收买的人心,稳固且长久,也使得曹操能够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