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夺取益州后,如果把都城放在荆州,是不是比放在成都更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先说观点,关于大家的猜测,本文并不认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建都成都都远比荆州更好,如果当初刘备选择定都荆州,那么蜀汉将会更快灭亡!这里面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荆州地理位置不好
众人之所以认为刘备应该选择定都荆州,其实是因为成都和荆州相隔太远,一旦荆州有变,刘备根本无法及时救援,关羽失去荆州就是个例子。而一旦丢掉荆州,刘备就犹如被斩断一臂,从此被限制在蜀地,出川非常困难,再想匡扶汉室,问鼎中原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事实上,这确实是定都成都的危害之一,不过即便如此,定都荆州其实也并非上佳之策!
荆州这个地方,乃是出了名的四战之地,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而刘备在来到荆州前,其实也曾短暂地有过一个地盘,那就是徐州。徐州也是出了名的四战之地,最开始陶谦将徐州送给刘备,但没过多久,徐州就被吕布占领了,之后又被曹操占领,反正是再也没有回到刘备手中。徐州乃四战之地,地势平坦,本身不利于防守,一旦占有者实力弱小,很容易被有心之人盯上!荆州和徐州其实是一个道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以为刘备占领了荆州全境,而事实上,正史中的刘备,占领的地盘其实并不大。首先原荆州首府南阳郡是在曹操的控制下,南郡和江夏郡是在孙权的控制下,刘备控制的其他几个郡,其实都是表面上看比较大,但实际上都是人家不要的,整体的实力都不如曹操和孙权控制的地盘。刘备所占领的这几个郡,实在太差,没有发展潜力,于是刘备想出了个方法,借南郡!孙权也不傻,他之所以愿意把南郡借给刘备,实际上是因为南郡直面曹操,孙权和曹操战线拉得太长,军事压力太大,他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着他对抗曹操,刘备实力本来也弱,对孙权造成不了大影响,所以孙权才放心大胆地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让刘备来帮忙对抗曹操。
孙权之所以愿意把南郡借给刘备,一方面是因为对抗曹操的军事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刘备实力弱小,对东吴没啥威胁。不过后面随着刘备攻下了益州,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刘备实力暴涨,开始有威胁了,于是孙权就想着刘备把南郡还回来,可吃进去的肉,又怎么可能吐出来呢?刘备不愿意归还,孙权派出大军想要强行拿回来,于是刘备亲率数万大军前来,要和孙权扳一下手腕,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攻占汉中的消息传了过来,把刘备吓出一身冷汗,曹操再进一步,可就把益州给拿下了,于是刘备急忙和孙权讲和,补偿了孙权,然后急急忙忙回去防备曹操了。
从刘备和孙权的态度来看,他们两个人对于南郡都是势在必得的,为此甚至宁愿发动战争。如果刘备建都南郡,那国都就要时刻面对孙权的威胁,孙权对于南郡有想法,那可是人尽皆知的。除了孙权,南阳郡的曹军,对于刘备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国都时刻遭受两边敌军的威胁,这谁能忍受得了?很多网友称赞明朝的天子守国门,认为明朝定都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样能节约非常多的物资,时刻威慑敌军。可大家不要忘了,当年明朝定都北京的时候可是非常强大的!之后明朝衰败,北京可是数次遭到围城的。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敢于把都城放在离敌军比较近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安稳的腹地,那么这个国家一定需要强大的实力,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够确保都城的安全。而且这种强大还必须得长时间维持,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出现都城被围的情况,威胁都城的安全。以刘备在荆州的实力分布,如果一定要建都,他只能选择南郡,而南郡这个地方,离曹军和孙权都是非常近的,且当时刘备的实力是三家中最弱的,这种情况下,还选择把都城放在南郡,直面曹操和孙权,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也许刘备在世时,还能够勉强震慑宵小,但一旦刘备去世,那南郡必定遭到围攻,蜀汉必定会提前灭亡。
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稳定王朝,选择的都城大多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敌人不容易打进来。长安、北京、洛阳都是这种情况,反观北宋都城汴京,那位置选得就差多了,这也是北宋为何如此屈辱的原因。
二、益州的局势很复杂
刘备原本出身于幽州,对于益州人来说,他是一个外来户,所以其实益州内部有很多人都对刘备不满,这其实也是刘备不敢轻易离开益州的原因之一。之所以大家感觉益州内部没啥反对声音,似乎都对刘备很满意,实际上是因为刘备率领大军入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其他人不敢说话而已。刘璋时期,益州的局势就并不好,益州本土派,东州派互相竞争,等到刘备一来,又多了个荆州派,非常热闹。只不过慑于刘备的军事力量,所以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夷陵战败后,蜀汉内部人心惶惶,叛乱频发,实际上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刘备不行了,军事实力不足以压制益州其他人了,所以才敢于叛乱。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选择定都南郡,那益州的有心之人看到机会,选择叛乱,占领了入川的险要关隘,刘备又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再次平定益州呢?要知道刘备当年打进益州,可是花费了巨大精力的。益州这个地方,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非常容易生出动乱,所以刘备要想益州成为稳定的大后方,必定需要留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势必将影响到刘备在荆州的军事部署。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