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从夏代开始,中国进人了阶级社会。夏朝是第一个奴隶社会王朝,从夏禹直延续到桀被商汤所灭为止,经历了十四世,有十七王执政,走过前后400余年的历史。夏代制作的玉器,从形制和风格方面继承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风格,并向殷商时期过渡。
夏代的历史跨度为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约9000米的二里头村,占地面积约375万平方米,是在195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的。从那时开始,先后进行了40多次的发掘,直到现在还在继续。由于夏代的文字记载很少,所见的玉器也见得不多,专家对出土玉器使用碳14测定,推断二里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到前1500年之间。
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河南西部伊河和洛水流城、颍水和汝水上游,还有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相比起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体现了最典型的夏代文化特征。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既是夏代的都城,也是商代的都城。专家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典型出上文物以及所在的地层进行比照,将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
现在对于夏商周的断代比较模糊,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其他文物则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都是长方形坑墓,随葬品相当丰富。有1座大型墓、6座中型墓,以及20多座小型墓。随葬品除了戚、璋、钺、圭等玉器和绿松石饰品外,还有一些铜爵和陶器,已经发现以人殉葬的痕迹,阶级的差别更为明显。
因为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与夏族的生活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因此,二里头文化遗址也成了考古专家研究夏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里头文化遗址也包括了山西南部的东下冯遗址,但东下冯与河南西部二里头文化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专家又将东下冯类型与二里头类型分别加以研究。
在二里头遗址2期出土的玉器中,有玉管、玉玦等,但是种类和数量比较少。而二里头文化3期出土的玉器,形制与商代早期的玉器相近,出土的种类有琮、圭、牙璋、钺、戈和柄形器等。
夏代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非常质朴,在纹饰上,比以前的玉器有更多的创新和拓展,在形式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玉器的新时期。
夏代玉器的造型及纹饰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主要是以白玉、青玉和绿松石制作的,以河南南阳的独山玉为材料制作的也有一些。相比起来,绿松石的用量多一些。除了青灰的色泽,还有夹杂灰黄、灰白和黄色等等的绿色,但这种颜色少了一些。绿色的更多,在颜色上也体现出浓淡深浅的不同。
这一时期的玉器有着很大的形制,属于一种片状器,显得薄,比如圭、斧、刀、以及戈和璋等等。采用的纹饰基本上是些对称平衡的网状纹和直线纹,还有一些云雷纹,以及兽面纹。大多数的纹饰是雕在器物两端的,但是在玉器的主体上雕得很少。
兽面纹在雕琢工艺上显得很细致,主要明显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三种形态上,其一眉毛和角都是对钩形的,眼睛呈橄榄形,有较直较长的鼻梁。其二则是有12块鳞状纹镶嵌于额头之上。眼睛显得大而圆。嘴巴张开,有四颗牙齿出露,眉毛有点弯。还有一种是最典型的,有向内卷曲的上唇,以及小而圆的眼睛。再加上明显的带有“T”形的角。这种兽面纹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阴刻细线、平行线是夏代纹饰的典型表现形式。一些纹饰如兽面纹等,它的中线则是方柱体的边线,各有半个对称的兽面雕于中线的两侧,组成一个和谐的兽面纹。从造型来看,夏代玉器在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这一时期的兽面纹上,有双钩“臣”字形的眼,最先在夏代存在。
从夏代开始,玉器的制作采用砣轮等工具进行纹饰双阴线的琢磨,体现着刚直有力的风格。在阴线下面的转角,则显得硬朗,即使有所重叠,也很有力。一些玉具和兵器,也是二里头文化中最常见的。这一时期的形制特色最明显地体现于玉牙璋和刀上,玉刀形状薄,且星梯形,明显地接受了南方的玉器形制。而钱则对龙山文化玉器风格又有所发扬。由此,二里头文化玉器多元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彰显。
夏代玉器的阴线雕琢工艺变得更为成熟。用砣轮加工条细阴线的方法又称为“勾”法。这种砣轮又叫做“勾砣”。还有一种,则先在阴线的沟槽开设一个立面,然后将砣轮“撒”开一个斜坡面。勾撒两法互相作用,从而使平行的阴线出现不同的变化,使纹饰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起来。这种方法也影响了后世的阴线纹的制作。
在制作工艺上,夏代玉器存在着明显的特征。比如一些玉戈、牙璋以及柄形饰等,在形制和花纹的表现形式上比以前的玉器有了更加明显的创新和变化,常有扉状棱牙出现在一些器物上,另外,也体现出较为精湛的碾雕工艺技术。
有波槽下凹出现在戈援的表面上,有着均匀光滑的凹面。这种形制要求有很严格的工艺技术标准,在夏代玉器中可以见到一些方形玉饰,由粗细不同的各节构成,赋予器物结构上的变化,有和谐对称的纹饰,线条流利顺畅,自然有致。
由此可见,制作精美的二里头文化玉器,在造型和工艺上,发展了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制作技术以及风格特色,又开拓了商代玉器的先河。
夏代玉器的种类
夏代的玉器种类繁多,大多在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可以见到。具体有五大类别:第一类是生产工具,主要是斧、铲、多孔梯形刀等;第二是兵器,如玉钱、玉戚等;第三类是玉礼器,如圭、琮和牙璋等;第四类是玉饰,一些柄形饰、锥形饰和玉坠、玉镯等等,还有一些则是类别不明的杂件。二里头出土的玉器有1202件,其中有一些绿松石制品,品类俱全,不过大多是一些礼器和仪仗用具,生活用玉器则很少。
在二里头文化玉器中,玉钺是很独特的,有2件,大小有别,殊异于殷墟妇好基出土的扁平长方形玉钱。这2件玉钺,体现出夏代玉器接近于商代的风格,具有过渡性质的形制。专家认为,它是二里头文化4期的遗物,也属于商代玉钺的早期,应为礼仪用具。
二里头文化玉器有玉戈,它既是一种兵器,也是一种礼器,但是出土的很少。通常是直背,有很长的援,有稍微呈弧形的援面。有刃磨制于戈的上下两面,双刃前聚成锋。
二里头出土的牙璋,大多数上宽下窄,长条形,一头比较长,有明显的凹形刃制作成前端,同龙山文化牙璋相比,器身内之间有两道锯齿形阑,阑内有锯齿形饰,合乎《周礼》的记载。
玉圭作为一种礼器,一般是平首式,它继承了龙山文化玉器中圭的形制特征。夏代的玉圭,普遍呈扁平长条形,平刃而且很圆钝。有一个或者两个孔眼打在中间而稍微靠上的位置上。
同属于二里头文化的山西东下冯遗址,也有几件光素无纹玉珙和玉璜出土,玉玦有着较小的体形,而玉璜则有齿边装饰,至于兽面纹柄形器也是夏代玉器的一种,数量很多。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则是很有代表性的。形状是扁平状的柱体,有着比较短的柄部,其尾部变为方形,它的性质是一种礼仪用具,其作用是否类似于权杖之类,则有待考证。有人认为,这种柄形器形状犹如琴拨,则以“琴拨”命名之。
这种柄形器只有两件出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玉柄形器。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二里头遗址出土柄形器上面雕琢的曾面纹,更加接近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体现出当时具有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
专家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进行分析,认为真正属于夏代的玉器实物还是不多。但从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可以看出夏代贵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代表性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这个以姒姓为核心、以“夏后氏”为尊号的王朝,共传十四代、十七位君主,享国约471年。作...
桀 2025-08-27 商朝太丁为何未入商王之列: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历史争议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王位传承制度与宗法体系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后,其嫡长子太丁本应顺理成章继承王位,但《史记·殷本...
商汤 太丁 2025-08-05 夏朝帝王顺序表:从禹到桀的王朝兴衰夏朝,作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其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与王朝更迭。从禹建立夏朝开始,到桀被商汤所灭,夏朝共经历了14代、17位君主的统治。下面,我们就...
桀 商汤 2025-05-09 匈奴与夏桀:血脉渊源之谜探寻在历史的长河中,匈奴这一神秘的游牧民族与华夏文明中的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引人遐想的关联——匈奴是否为夏桀的后代?这一疑问犹如一团迷雾,笼罩着历史...
桀 2025-04-23 太甲:商汤之孙,太丁之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太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商朝的重要君主之一,太甲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变革。那么,太甲究竟是谁的儿子呢?一、太甲的身世背景太甲,姓...
商汤 太甲 2025-03-31 伊尹:商朝开国元勋的辉煌成就伊尹,名挚,尹为官名,是夏末商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商朝的创立和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一、辅佐商汤,建立商朝伊尹自幼被贩卖...
商汤 伊尹 2025-02-19 商汤:明君之光,照亮商朝辉煌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商汤作为商朝的开国君主,其形象与功绩历来备受关注。关于他是暴君还是明君的争论,在历史学界和民间都有着广泛的讨论。然而,根据真实的历史...
商汤 2024-12-03 饿死帝王:历史中被遗忘的悲惨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帝作为一国之君,通常被视为权力和荣耀的象征。然而,有些皇帝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和不幸,他们甚至被活活饿死。夏桀:残暴之君的末路夏桀,作为夏朝的第...
桀 2024-11-29 梅姓的起源与来历——商汤子姓后裔的传承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作为家族血脉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其中,梅姓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姓氏,其起源和来历一直备受关注...
商汤 2024-10-14 探讨匈奴与夏朝的渊源:历史与神话之间的辨识在中国史学界,有关匈奴民族的起源一直存在着诸多的讨论。其中,一个颇为引人入胜的传说便是将匈奴与夏朝的末代君主桀联系起来,认为匈奴是夏桀的后代。然而,这一说法究竟...
桀 2024-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