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自称“朕”,朕这个字怎么来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他登基后选择“朕”这个字自称,这是为什么呢?
战国末期,天下被分裂为七个国家,齐楚秦赵燕魏韩瓜分历史版图。战乱四起,烽火硝烟,七雄争霸角逐中,百姓们民不聊生。不过很快,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嬴政。秦王嬴政有雄心壮志,也有手段谋略,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七国归于秦,大一统时代到来。
嬴政登基后,自称为秦始皇,并对国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大洗牌,从制度到文字、从货币到度量衡,他兼顾各个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功绩。在这些改革中,秦始皇还规定了“朕”这个字成为皇帝专用,代表皇帝身份,百姓不可再用。
一、朕字的历史
其实在秦朝以前,“朕”字并不是皇帝的专用,而是寻常百姓都可用的,它表示“我”、“吾”,是一种自称的方法。在先秦时期的百家著作中,都可以看到“朕”这个字的身影,古时人们日常问候交谈,也会用“朕”来形容自己。
由此可见,“朕”这个字并非秦始皇创造,而是被他征用了,他让这个字变成了自己的专用字。这个字和其他表示自称的字有什么区别呢?为何秦始皇偏偏选用了这个字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朕”字,其实是后代简化后方便书写的版本,但在秦朝以前,人们使用的还是象形文字,“朕”字的象形版本是由一个“舟”字和一个“灷”字组成的,象征着一叶扁舟中熊熊燃烧的火种。
大家都知道秦朝首都在陕西咸阳,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从陕西穿过,养育着秦朝的百姓们。人民临河建城,依水生存,船自然成为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借助船只可以出行、狩猎、捕鱼、贸易,船成为了财富的象征。而“朕”左边的“舟”字,就是船的意思。
而“灷”则是火种的寓意,在古代,人们认为天神赐予我们火种,人类才得以延续生存,所以火种代表着至尊的地位与身份,象征着权力和荣誉。“舟”与“灷”组合起来,是财富与权利的叠加。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认为天下的一切都被自己收归囊中,认为自己的功德无量,可以堪比三皇五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的财富与权力,在秦始皇眼中都理应是自己的。因此他将“朕”字定为自己的专用字,不再允许百姓们使用了。
二、用朕自称的原因
其实在秦始皇以前,君王们都用“寡人”、“孤”等称呼来自称,极少有人使用“朕”。但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中国的封建制度终结,中间历朝历代的帝王,不论是哪个民族,不论是何年龄,都会用“朕”来称呼自己,看来这个字确实是有特殊意义的。
想要深刻了解秦始皇选用“朕”字的原因,还要从他做出的功绩说起。秦国歼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秦始皇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荣耀,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王国,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改革清理,其功绩确实让后世啧啧称奇。
他首先巩固了中央集权,首创了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了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他在中央改革百官制度,建立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足鼎立的制衡体制。地方上他采取郡县制,极大的促进了税收,同时还保障了社会治安。
军事方面他南征北战,不断扩宽祖国的版图,击败匈奴、百越等民族,开发了北疆、西南地区的广阔土地,基本奠定了现在的中国领域。同时他还修筑了长城,保护了边境百姓们的生命财产,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经济方面,他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统一了车辆的宽度和形制,确定了国家的铸币权,修理了大量的交通路线,确保了前线军队的物资保障。
文化方面他对全国的文字进行规范整理,创造出小篆体,废除异体字,并形成了官方统一标准,促进了文化交流,提高了办公效率。并且他还简化了许多旧时文字,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的道德规范,端正了社会风俗,奠定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礼制,遏制了社会中盛行的不正之风,保护了百姓们不受奸佞之人的威胁。
可见,秦始皇确实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丰功伟绩,如果没有他,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彻底改变。因此,秦始皇用“朕”字也好,首创“皇帝”制度也好,巩固了“家天下”的世袭体系也好,都是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帝王应有的权力。
三、朕字双重含意
不过,如果只是认为秦始皇想借用“朕”字来炫耀自己的权势,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朕”这个字可不仅仅有财富、权力、尊贵这一层意思,而且还代表着礼仪谦卑、虚心受教、宠辱不惊。
经过后世史学家们的大量分析研究发现,“朕”这个字是十分谦卑的,在成为帝王专用名词以前,人们都用“朕”来称呼自己,表达一种放低姿态、自甘低人一等的态度。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朕”字同许多字一样,属于谦词的一种。如古代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拙荆”、“贱内”,称呼自己的孩子“犬子”、“小儿”等。
古代的僧人也会自称“贫僧”,同样道士们会称呼自己为“贫道”。对自己的父母称“家父”、“家母”,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成为“舍弟”、“舍妹”。
对于自己也有“不才”、“在下”、“窃”、“鄙人”等多种称呼。这些称呼都是为了抬高对方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敬意,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就连秦始皇前,君王们称呼自己的“寡人”,也是指自己是寡德之人,表达自己的谦虚态度。“朕”与这些词一样,也是为了表达自己是一个谦虚的人,这也是这个词得以流传甚久的原因。
四、总结
分析历史的前提是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是还原历史。后世想要弄清楚先人们的举措,想要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缘由,是要充分拆解整理,举一反三,站在前辈们的角度去看待当时的境况的。
弄懂了秦始皇建造封建王朝的心路历程,就不难了解他为何会选用“朕”字来自称了。其实,研究任何历史事件都可以用这种历史还原法,联系本事件前后的其他事件,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学习历史并不难,找准了方法后,剩下的就是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了。
秦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嬴政手上,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始皇太想秦朝能传承千秋万代,所以才会有派出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然而,事实往往事与愿违,朝代更替不以...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2-05-19 秦始皇为什么会穿黑色的龙袍呢?秦始皇穿黑色龙袍,是因为秦朝推崇黑色,将黑色定义为国色,这也不是有啥不能说的秘密,就是一种叫做“五德终始说”的伪科学,只不过在古代,基于政治宣传工作,秦始皇...
秦始皇陵 2022-05-19 自秦国消灭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管治六国故地的?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
秦始皇陵 2022-05-19 在古代历史中,为何除了开国之君外很少会御驾亲征的?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
秦始皇陵 2022-05-19 自北宋之后,为什么再无封禅活动?自北宋之后,为什么再无封禅活动?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封禅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礼。只有在太平盛世之时,皇帝才会到泰山祭拜天地,向天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
秦始皇陵 2022-05-19 秦始皇的后代去了哪里?他们有哪些经历?“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我们都知道,中国历来都有追根问祖的传统,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祖先或者先辈都是有一定的故事或者历史的,中国人历来都是十分的重视传...
秦始皇陵 2022-05-18 日本的长宗我部家为何被认为是"秦始皇后代"呢?长宗我部元亲是日本战国时代称雄于四国的战国大名,曾一度控制了整个四国岛,长宗我部家也成为日本战国时期的名门。但鲜为人知的是,长宗我部家被认为是中国的“秦始皇后代&rdq...
秦始皇陵 2022-05-18 秦始皇都做过哪些事?为何被称作暴君?史书上,我们只要提到秦始皇,后面都少不了加个暴君,秦始皇为何被称作暴君?他当得起这一称呼吗?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王朝,作为一个前无古...
秦始皇陵 2022-05-18 白起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白起最后为何会被赐死对白起和秦昭襄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白起斩杀92万敌军,横扫六国,为何却被秦昭襄王赐死?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根...
秦始皇陵 白起 2022-05-18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又是怎么对待六国国君的还不了解:赢政和六国国君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横扫六国后,嬴政又是怎样对待那些亡国君的?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在当时,...
秦始皇陵 2022-05-18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 ◆刘贺夫妇奏牍为何会出现在刘贺墓中?-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