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之子刘谌为什么会自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突然出现在江油,江油守军马邈投降。刘禅急忙派诸葛瞻镇守绵竹。结果诸葛瞻兵败绵竹,邓艾大军直达成都城下,后主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投降邓艾。刘禅决定投降的时候,他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则坚决反对。刘谌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谌的言语不可谓不豪爽。可惜刘禅投降之意已决,他拒绝了刘谌的建议。刘谌眼看国家即将灭亡,誓死不做亡国奴。刘谌跑到昭烈庙痛哭一场,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然后自杀。刘谌也成为刘氏子孙中,唯一一个以身殉国的宗室。
其实刘谌建议刘禅死守成都有一定可行性。邓艾毕竟只是孤军深入。只要成都能够守得住,其他军队会陆陆续续前来前往勤王,姜维主力也可以分出一部分回援。即使最终免不了国家灭亡,起码也让后人看出他们的决心。刘谌宁死不降的品格,受到了后人的赞赏。相比较于他那个扶不起的老爸,刘谌的历史评价要好很多。
陈世崇曾经评价道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钟敬伯称赞刘谌道:北地王耻父之降,大哭祝庙,与妻子俱杀,曰:‘羞见基业弃与他人’,刘谌不愧于其祖,刘禅有愧于其子矣。
毛宗岗评价道: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刘谌以身殉国的壮志豪情固然应该受到后人和历史尊重。刘谌如果出逃的话,他可以寻找姜维大军。刘谌找到姜维大军之后,姜维可以拥立刘谌为皇帝,效仿东晋和南宋重新建立政权。这样说不定可以延续蜀汉政权。为什么刘谌不选择出逃呢?我觉得应该出于以下几点因素考虑。
邓艾三万大军已经将成都团团围困,而且成都的兵力一定远远少于邓艾军队。在刘禅已经决定投降的情况下,刘谌想突围而走已经几乎不可能。刘谌不能选择突围,则也很难逃走。当时邓艾大军已经在外围设下包围圈,刘谌想化妆出逃的可能性也不大。一般情况下兵荒马乱的时候才容易趁乱出逃,当时成都并没有打仗。正常情况下,邓艾不可能让成都城内的人随便出去。刘谌逃亡可能性太小。与其逃跑被擒,还不如英勇就义。
其实我倒觉得刘谌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想逃亡的意思。刘谌在刘禅决定投降之后,还没有正式投降的时候就选择了自杀。说明刘谌当时的想法不是逃走另立政权,而是下定决心以身殉国。既然刘谌没有出逃的想法自然就不会出逃,更不会去寻找姜维。否则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逃亡,即使失败也会尽力尝试。
刘谌选择就死而不是出逃的根本原因,应该在于刘谌心中的传统观念。在刘谌心中有强烈的君臣父子观念。当时刘禅已经宣布投降,刘谌做为刘禅的儿子和臣子只能选择接受。在刘谌看来如果出逃投靠姜维是有违父命和皇命的行为。刘谌没有选择出逃,又不甘做亡国之君所以才会选择自杀。当时不仅刘谌有这样的观念,包括姜维等人也有同样的想法。刘禅投降之后,即使姜维还手握重兵,最后也选择了放下武器。
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姜维拥立刘谌称帝。蜀汉的面积本来就不是很大,蜀汉的统治核心和基础在成都平原附近。刘禅选择投降之后成都平原基本上全部陷落,蜀汉的统治根基已经全无。蜀汉的另外一个基地汉中在此之前也已经陷落。此时蜀汉能支撑政权的地区基本上都已经陷落。即使姜维等人拥立刘谌称帝,他们也没有称帝的经济基础。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
成都陷落之后,姜维的位置就显得非常尴。如果成都不陷落的话,邓艾的位置非常尴尬。姜维极有可能将邓艾包饺子。成都陷落之后,姜维则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姜维军队的处境也非常危险!姜维极有可能被钟会和邓艾包饺子。成都陷落之后,姜维军队也失去了粮草军械的支援,姜维仅依靠剑阁附近根本无法长久支撑,刘谌投靠姜维也没有用。
综合各方面原因,刘谌选择了自杀而没有选择出逃。当然这些也只是依稀的推测。刘谌没有选择出逃的真实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 霍弋与姜维联手:蜀汉末年的“如果”与历史的必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此时,远在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庲降都督霍弋,与驻守剑阁的姜维,均未料到政权崩塌如此迅速...
刘禅 2025-06-23 郤正试探刘禅:乱世忠臣的无奈与智慧在三国鼎立的动荡时代,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命运充满了波折。而在这段历史中,秘书令郤正对刘禅的试探,不仅揭示了乱世中臣子的忠诚与智慧,也映照出蜀汉政权末期的复杂局势...
刘禅 2025-05-16 刘禅在位41年之谜: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