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是清朝初年名臣,在影视剧中康熙曾激动的对满朝臣子说:“这是天下第一廉吏。”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是怎样的呢?于成龙的一生都在哪些地方任职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早在明朝末年的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副榜贡生的头衔。其实于成龙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只因为于成龙这个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面对考场考官公然受贿徇私舞弊的种种作为看不惯,便在考卷上痛斥了这种行径。当时明朝末年贪腐遍地重生,他的这种做法刺激了阅卷的考官,便对他的成绩下了手脚,导致了于成龙不能进入正榜。

由于没能进入正榜,没有中举的这个身份,并不能给他本就贫困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善。于是于成龙继续参加了会试,在会试后于成龙却辞去了能当官的机会。因为于成龙早就看透了明朝统治早已是日落西山,自己并不能在污浊的官场上有一番作为,因此回到家中一边侍奉父母一边读书。
等到了清朝人入住中原,于成龙仿佛又找到了读书的动力,想要日后在官场上能有一番作为。于是在顺治四年到八年的时间内于成龙来到了太原的一所私塾里读书,可惜老天不公,虽然于成龙很努力读书,但是他这时候已经三十五岁了,记忆力也不如年少时期,就这样落榜了。
又过了三年,于成龙的家里发生了变故,原来一直是家中顶梁柱的大哥病死了。古人又没有什么政策,自己又生了第三胎,老大和老二还要上学。眼看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于成龙无奈只好放下书本去打工赚钱养家。参加工作的朋友应该都明白,很多时候生活所迫没办法专心的读书,于成龙只好暂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日子熬过了几年之后于成龙的父亲也去世了,于成龙身上的担子也减轻了一些,他心中的理想又被重新唤起。等到他从国子监学习结束后已经是四十四岁的高龄了。在顺治十八年的这一年,于成龙正式的当上了他第一个官职,就是接受朝廷的委派前往广西的罗城当县令。

当时的广西罗城县是有名的蛮荒之地,此去任职有千里的路程,途径烟瘴之地,生命都会受到威胁。但是于成龙已经顾不得家中的反对,铁了心的要去罗城县当县令。当时罗城县周边情况复杂,城中百姓只有区区几户人家,遍地都是荒草,想要种地都是一件老大难的事情。住的地方甚是破旧不堪,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挡风避雨的正常房屋。只能寄宿在一间还能避风的庙里边。
同行而来的几个人没有于成龙一样的意志,耐不住周围的恶劣环境,他们有的病死了,或者有的人干脆当了逃兵远离这个蛮荒之地。而于成龙却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他治理地方的第一步。在于成龙精心的治理下,罗城总算变成了一副县城该具有的样子,然而这一切才仅仅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于成龙不仅仅是廉吏这么简单,还有出色的治理能力。

由于于成龙在地方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省部领导的重视,所以在省部官员的举荐和提拔之下来到了四川省的合州担任知州。在古代人口就是最大的生产力,粮食就是最大的经济保障。在于成龙的治理下,当地的人口猛增,粮食的产量不断地提高,直到上部官员将他调往湖广黄州担任知府。而这时候已经是康熙八年了,距离罗城主政时期已经过了很多年。
在康熙十二年的这一年,爆发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三藩之乱”,于成龙恰巧这时候被调往湖广武昌府主理政事,考验于成龙的时候到了。由于吴三桂手下旧部有不少人都是湖广籍,因此吴三桂便派人到湖广带上自己任命的文书前去搅乱当地的政局,希望有人能够和他一起对抗清廷。
于成龙在这次暴乱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在他管辖的麻城县出现了吴三桂所任命的文书,而当地父母官出于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虑选择大杀特杀,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一个人。正是由于这种强硬的手腕导致当地人心慌慌,而当地的土豪刘氏恰巧也接到了吴三桂的任命文书,打算联合当地山里的土匪发动暴乱。眼看局势要得不到控制了,当地官员只好把于成龙叫来帮忙稳定局面。

于成龙到来后,先是利用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好名声来安抚躁动的百姓,让百姓安稳下来,然后着手处理山贼问题。于成龙打算兵不血刃的将山贼招安,这样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平息这场叛乱。于是他只身来到山寨来劝说当地的土匪投降朝廷,在他的保证下,土匪选择了投降。第一次叛乱就这样被解决了。
等到于成龙来到黄州担任知府的时候,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暴乱。吴三桂派来的奸细打算里应外合将黄州拿下,但是他明显低估了于成龙守卫黄州的决心。在他的组织下,数千乡勇和百姓参加了这次保卫战,并且成功的等到了朝廷的援救守住了城池,遏制了吴三桂的势力。

在接下的几年里,于成龙先是升任福建按察使后又被升为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官至从一品,成为了封疆大吏。正是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六十八岁的于成龙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死在了任上。于成龙死后,百姓无不掩面而泣,而康熙帝也发出了那句感叹,于成龙不愧是天下第一廉吏!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施世纶:靖海侯之后,清朝第一清官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政治舞台上,施世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作为靖海侯施琅之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
康熙的儿子们 施琅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