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创立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在位期间恢复民族平等统一全国,严惩贪官开创洪武之治,给后人留下不少可以谈论的事迹。“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白手起家的开国之君极为罕见,而刘邦和朱元璋恰好是这么方面的佼佼者。朱元璋出身于平民家庭,父母兄弟相继去世,牛也放过,饭也要过,和尚也当过。世间最悲催的事情,朱元璋全部经历过,于是朱元璋内心变得极其强大。
朱元璋的生杀予夺、顺昌逆亡跟起早年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赵匡胤为何要用杯酒释兵权来剥夺大将兵权,因为他得国不正、魄力不足。而朱元璋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问题,那就是“杀”,就算朱元璋杀了无数人,但大明帝国仍旧屹立不倒,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的威信在那摆着,令人不得不服。
作为皇帝,朱元璋的后宫也是有不少妃嫔的,那么自然老丈人也少不了。这个入宫探望女儿的老丈人名为胡美,胡美,原名胡廷瑞,原本胡美是陈友谅的部下,朱元璋攻下江州后,胡美就有投降的打算。
陈友谅虽然身负大才,却是个冷酷无情的首领,很多人因此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当时本来就势单力薄,自然是全盘接受,只要弃暗投明,都尽量予以重用。
投降后,胡美也是不遗余力地为朱元璋效力,在征讨张士诚,进攻福建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成为皇帝后,胡美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洪武三年,胡美被封为豫章侯,年俸禄一千五百石,朱元璋对胡美也算是不薄。
史料记载:
“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洪武十七年,胡美犯罪被抓入监牢,洪武二十三年,胡美女婿被杀,胡美也被要求自尽。对于胡美,朱元璋已经算是客气的,那么胡美因何被赐死呢?
首先有一点,朱元璋杀人几乎是不需要理由的!
在明初,早去世的不一定是坏事,摊上朱元璋这么个领导,可能是这帮开国元勋的最大失误。常遇春作为明初最强的将领,却是在统一战争中战死,作为将领,这也是最好的结局。如果常遇春能多活几年,以他的举世功勋,或许也难逃被杀的厄运。
再好比傅友德、蓝玉、冯胜、周德兴等人,接连被朱元璋所杀,有的是罪有应得,有的是牵连被杀,而大多被杀的原因,都是源自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这个人权力欲望极重,从他废除宰相就可以看出,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宋朝,固然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君臣共治,但士大夫的待遇极高,在统治国家上,士大夫担任了重要角色。然而在朱元璋看来,整个天下都是他朱元璋一人的,只要违逆他的人,那是必死无疑。
朱元璋要杀人很简单,既然他是规则的制定者,那么律例就无法约束他,他要杀别人,便可以随便套个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好比开国名将蓝玉,他是即徐达、常遇春之后,明朝的最强将领,率领明军南征北战,立下不世功勋,而他最后的罪名是谋反。
纵使蓝玉在行为上多有不端,但以他的背景和实力,他也生不出造反的念头。蓝玉当时已经位极人臣,而且还是太子妃舅舅,还是太子朱标的忠实拥护者,他以何理由造反?原本朱元璋是想留着蓝玉给太子用,但太子一死,蓝玉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
对于胡美,基本上是相同的操作。胡美算不上一线功臣,而且还是陈友谅降将,如果朱元璋将其列入该杀的名单中,胡美也就是个陪衬的角色,杀的理由也是一抓一大把。
当然,也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胡美确实有错在先!
在汉朝,外戚是政坛上的主要角色,皇帝们最信任的一支力量就是外戚,比如卫青、霍去病、王莽都是外戚,汉朝也吃了外戚当政的大亏。朱元璋读书不多,但很清楚外戚干政的弊端,对于此事他是极其深恶痛绝。
朝廷大臣如果勾结守备将领几乎是死罪一条,如果外戚臣子,攀附朝廷官员同样是重罪。胡美将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仗着这层关系,胡美也是有些得意忘形。一次,胡美带着女婿进宫去看女儿,这事情要现在来讲,是很正常的家庭聚会。
不过,在洪武年间,这事情是极其敏感的,妃嫔的家人就是外戚,外戚来到皇宫这就已经犯了规矩,如此这般,更是给了朱元璋杀人的理由。
疑心极重的朱元璋,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把柄,他担心胡美有所图谋,干脆还是杀了最好,宁可杀错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大致就是朱元璋的处事原则。胡美不是第一个被杀的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再有就是,胡美是被李善长所牵连!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以杀胡惟庸为借口,废掉了宰相,牵连被杀的高达三万人。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的,而且李善长和胡惟庸结有姻亲,可以说是关系紧密,但在胡惟庸案发之时,朱元璋并没有让办案人员查李善长。
这主要还是源自李善长的功劳,朱元璋将李善长比作萧何,可见李善长对大明朝的功勋有多大,再怎么说朱元璋还是个有感情的人,他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因为李善长的种种过分举动,加之朱元璋的性情越来越暴戾,李善长就这么再次牵连到了胡惟庸案,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就这么全部被杀。
既然刀已经再次染了血,就不怕再多几个,于是胡美就被李善长的列车,一同拉到了地狱。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大业未成之际,朱元璋可以选择隐忍,能利用的资源全部利用,能招揽的力量全部为其所用,高官厚禄,应有尽有。
等到皇位坐定,江山环抱,朱元璋的本性便暴露无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这其中胡美只是个小角色,还有无数人无缘无故就死在屠刀之下。
换言之,在洪武朝做官就是个高风险职业,如果要想得以善终,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不做官。
别说老丈人了,连他的妃子都没有幸免,朱元璋即位后,还恢复了残忍的殉葬制度。在《彤史拾遗记》中记载: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虽说朱元璋对待老百姓不错,但对待自己人,未免也太残忍了一些!
在明朝开国功臣的命运轨迹中,徐达与汤和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被传因背疽遭赐蒸鹅而死,后者却得以善终并获封东瓯王。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朱元璋对功臣集团的复杂心...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9-10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含山公主:跨越八朝的传奇人生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公主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跨越了洪武至天顺八朝,见证了明朝从建立到鼎盛再到动荡的完整历程。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女——含山公主。这...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03 朱标之死真相揭秘:权力、亲情与时代的悲剧交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大明皇宫中传来一则惊天噩耗:年仅37岁的皇太子朱标突然离世。这位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的帝国接班人,其猝然离世不仅让朱元璋痛...
朱元璋多少岁 朱标 2025-09-02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朱元璋的皇后:乱世中绽放的仁德之光在中国封建帝制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铁腕治国著称,其统治时期以严刑峻法整肃吏治,却因一位女性的存在而平添温情底色——孝慈高皇后马氏,这位出身寒微的传奇女性,用一生...
朱元璋多少岁 孝慈高皇后 2025-08-29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