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梁启超的印象,大多是戊戌变法,但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早年钻研科举,少年登第。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梁启超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
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
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有清一代自乾嘉以降,知识分子的出路越来越狭窄,只有通过科举,由学入仕,才被视为“正途”,而用其他方法取得功名的机会很少。
这就迫使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不得不以全部精力去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时文,希冀沿着科举的阶梯步步攀登,获取功名利禄。梁启超在少年时代,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
光绪八年,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结果不中。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
少年登第,这对梁家来说,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父亲期望儿子能学优登仕,光宗耀祖,因此对他管教十分严格。而这时候的梁启超也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整天都在潜心钻研八股文。
光绪十一年,梁启超进广州学海堂读书。学海堂为前两广总督阮元所办,“是省城专治经学之所”。梁启超在这里学习汉学。段玉裁及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汉学家注重考据,旁征博引,精研古籍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果,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形之下,格式、内容都有严格要求的八股文章,便令人感到缺乏生气和枯燥无味了。在学海堂学习时期,梁启超逐渐萌发了“弃帖括之志”。
光绪十五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主考官李端棻欣赏其才华,以妹相许。
这时候,展现在梁启超前面的,是一条“金光大道”,沿此而行,完全可能由学入仕,平步青云。然而,光绪年间,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面对严峻的形势,梁启超逐渐抛弃了昔日的追求,走上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光绪十六年春,梁启超赴京师参加会试,不中。回来路过上海时,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的一些西书以及介绍世界地理情况的《瀛环志略》。
这些书籍,开阔了梁启超的视野,从此他便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年秋,梁启超与陈千秋结交,并通过陈千秋认识了康有为。曾以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康有为在当时名声很大。梁启超对他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与康有为结识,是梁启超一生发展的重要转折,从此以后,他退出学海堂,抛弃旧学,投入康门,并且接受了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
光绪十七年,梁启超、陈千秋等人请康有为在广州长兴学里万木草堂讲学。
康有为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其讲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与传统规矩不同。“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对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两宋的政治都讲。
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事例以作比较证明”。学生除听讲外,“主要是靠自己读书,写笔记。当时入草堂,第一部书就是读《公羊传》,同时读一部《春秋繁露》。除读中国古书外,还要读很多西洋的书”。
此外,学生每人还有一本功课簿,“凡读书有疑问或心得即写在功课簿上,每半个月呈缴一次”,再由康有为一一批答。
这种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与时代要求、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使习惯于读经诵诗、死记硬背的梁启超感到新奇而兴奋。他勤奋学习,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了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在此期间,他还协助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这样的重要著作,成为康有为的高足弟子和得力助手。
从学海堂到万木草堂,是梁启超由书斋向社会跨出的重要一步。在万木草堂的学习生涯中,梁启超不仅了解了天下大势和民族危难,立志为改良救国、振兴中华而奋斗,而且由于广泛涉猎中西书籍,大大地开拓了知识面,这为他今后在思想舆论界大展身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亮基(1807年—1871年),字采臣,号石卿,晚号退思老人,江苏铜山(今徐州)人,是清朝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重要官员,以历任云南巡抚、升任云贵总督的显赫仕...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载淳怎么死的 2025-11-20 理政清廉传佳话,理学南播启新章——北宋理学家游酢的政学双辉人生北宋建州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的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位集政治家、理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游酢。他以“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闻名于世,更以“所到之处,...
启 2025-11-19 薄皇后被废之谜:无子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情感疏离在汉景帝刘启的后宫中,薄皇后作为第一任皇后,最终却落得被废的结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这一事件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也与汉景帝对她的情感态度息...
刘启 启 2025-11-17 孔融让梨:美德典范与时代悲剧的交织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历经千年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人心中道德启蒙的经典范本。然而,这位四岁便以谦让之举闻...
启 2025-11-17 嘉靖帝:权谋漩涡中的孤独帝王与君臣博弈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以“嘉靖”年号统治明朝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这位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的帝王,以雷霆手段开启政治生涯,却在权力巅峰...
朱厚熜 启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红墙遗梦:谦妃刘氏的盛世荣宠与身后哀荣公元1727年深秋,紫禁城神武门开启一扇朱漆大门,15岁的汉军旗少女刘氏踏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走向未知的宫廷人生。这位出身包衣佐领之家的江南女子,不会想到自己将...
启 谦妃 2025-11-13 隐公之困:礼让与权谋交织下的春秋悲歌公元前722年,《春秋》开篇记载“元年春王正月”,这位未被正式记录即位的鲁国君主——鲁隐公姬息姑,以摄政之姿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他的一生,既是礼让精神的践行者...
启 2025-11-11 铁木真建号称汗后对西夏与金朝的战略博弈:从军事威慑到政治整合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这一事件标志着蒙古草原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型,也开启了铁木真对周边政权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启 2025-11-10 元朝的寿命为何这么短?只因忽必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然而,这个疆域横跨欧亚、军事力量冠绝天下的帝国,仅...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启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