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字承渊,是东吴的一个优秀的将领,历史资料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提起三国时期的将领,除了《三国演义》中那些花了较多笔墨去描写的知名人物,你还能想起谁?是张辽还是吕蒙,或者是陆逊,他们各有各的知名之处,而在这些将领中,还有另一个人和他们都有关联,这个人便是丁奉。
丁奉不只是知名将领,还是吴国权臣,他把一生都交给了吴国的江山,辅佐了四位吴国君主,直到去世前夕,还在率兵作战。他活到了95岁,他这长寿的一生,也是见证了三国时代兴衰的一生,可叹的是在他死后不久,吴国便被西晋灭了。
01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熟读《三国演义》和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人,大多都把目光放在了刘备和曹操的身上,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反而是很少被关注到的那一个,吴国却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久的。
三国时期,天下动荡不安,各方势力把这天下搅动的风云变幻,百姓一时间更是看不到未来,身处战火之中,能够不流离失所,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幸事了。
这个时候,很多少年人为了能够活下去,走上了当兵的路,丁奉也是如此,最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兵,但他在战场上不畏生死,还颇有计谋,逐渐的为人所知。
后来成为了陆逊手下的一名小将领,跟随着陆逊的他屡建奇功,英勇善战,数次随军作战,哪怕满身伤痕,也要冲杀在前,斩将夺旗,战场上斩敌军数百人,缴获敌军武器不计其数,这样的事情于丁奉而言,早就成了常事。
后来孙权病逝,他的儿子孙亮继位,此时的丁奉,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在军中威望甚高,他被封为了冠军将军,能得将军之名,也就是意味着他得到了君主的信任。
从一名小兵走到将军之位,其中遇到了多少次艰难险阻,生死时刻,只有丁奉才知道,新主上任之后,丁奉尽一个臣子职责,精心辅佐。
恰逢魏国进攻东兴,当所有人都等着敌军不战而降的时候,是丁奉率五千兵马急行军,抵达战场前线,率手下士兵赶到魏军驻地,大破魏军营寨,杀了魏军个措手不及。
而后,在255年丁奉再次与魏军交战,在两军对战之时,丁奉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中,救出了被敌军围困的前来降吴的魏国将军。
02
从武将到谋臣,参与皇权之争
本是一介武将的丁奉,在后来才参与到了朝堂的争斗当中,丁奉自从军以来,一直忠心护主,在256年左右的时候,孙亮的权利却遭到了威胁,而丁奉自是听从孙亮之命行事。
在孙亮继位之前,掌握东盟大部分权利的是孙峻,可孙峻在北伐曹魏的途中不幸过世,于是孙俊峻手上所有的权利便都交到了孙綝手中。
历朝历代,不管是君主还是臣子,最不愿意见到的便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于是便有人向皇帝进言,要分割孙綝的权利,以防他权利过大。
但此时孙綝正在外征战,虽然曾被行刺,但都被他化险为夷,可是在行军打仗方面,孙綝颇有唯我独尊,不听谏言的趋势,于是各大臣们都对他深表不满。
等孙綝返回建业之后,孙亮诏令孙綝前来进见,结果却被孙綝拒绝了,甚至谎称卧病,这让孙亮盛怒,于是派丁奉诛杀了孙綝的亲信们。
未曾想回来就遇到此事的孙綝,本就心有怨言,此时一出,直接就激怒了他。他举兵包围皇宫,企图废掉孙亮,并且要拥立六皇子琅琊王孙休,孙休在手下谋臣相助下借机登上皇位。
在孙休继位之后,孙綝更加无法无天,肆意妄为,于是,孙休便与众将合谋?要企图诛杀孙綝,丁奉在此时为孙休献计,以祭祀为由,邀请孙綝进宫,引君入瓮,得以杀之。
孙休采纳了丁奉的意见,在孙綝进宫之后,丁奉率亲将孙綝擒获并杀之,因此一事,丁奉成为了孙休十分信赖的大臣,开始掌管了吴国的军政大权。
03
不顾年迈奋战沙场
孙休此人在处理朝中政务上,相比孙亮更加用心,识人用人也多有章法,而丁奉跟在孙休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多有帮衬,孙休是一个贤明的君主,让丁奉也甚是欣慰。
此时的丁奉,在东吴朝廷已经是仅次于皇帝的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了,而他本人又不同于其他文官,他在军中本就战功赫赫,将士们对他也十分敬仰,在他成为孙休的左膀右臂之后,在孙休的管理下,吴国开始不同于之前的疲惫之态,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后来,魏国伐蜀,眼看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出现不平衡的态势,于是东吴出兵欲救蜀汉于危难,丁奉便是那个领兵作战的人,他率军攻打寿春,可是再强悍的外部力量也抵挡不住内部的衰亡,蜀汉与魏的交战没过多久,便以蜀汉失败告终,丁奉只能率兵归吴。
264年,孙休去世,他所定下的继任者是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可在他去世之后,本为他托孤大臣的张布和濮阳兴,却拥立了孙权的第三子,孙皓为皇帝,丁奉本就与张布交好,在这个决策上,丁奉说不上支持,但也从未反对。
在孙皓即位之后,丁奉成为了大司马,开始辅佐他的一生中的第四任皇帝,可这位孙皓根本就不是什么有智谋的皇帝,吴国在他的管理下,能保持不灭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直到268年,丁奉奉孙皓之命对战晋国,虽然知道根本无力抗衡,但丁奉也没有放弃,制定详尽的作战计划,但这结果不出所料,丁奉两次交战都以战败告终,只能放弃作战。
直到二271年,丁奉去世,结束了他这终于吴国的一生,而吴国在他去世不久后,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
04
结语
一个国家的兴衰,需要的是举国上下的努力,而不是某一个臣子,东吴虽然只存在了五十多年,但一个国家的所要经历的必然过程东吴都经历了,东吴的历史虽短暂,但足够丰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城头飘扬的“关”字大旗轰然坠落。这场由吕蒙策划的“白衣渡江”行动,不仅让关羽命丧麦城,更让蜀汉政权失去了撬动天下的战略支点。当我...
关羽 吕蒙 2025-06-25 马良如何逃出荆州:历史迷雾中的忠臣突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城内暗流涌动。关羽北伐襄樊的捷报频传之际,东吴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已悄然展开。在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剧变中,蜀汉谋士马良的脱险经历,...
关羽 吕蒙 2025-06-13 吕端与吕蒙正:北宋名相的双璧与分野在北宋初年的政治星空中,吕端与吕蒙正如两颗交相辉映的明星,均以宰相之尊位列朝堂,却因出身、仕途与性格的差异,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拨开历史迷雾,可见二人既...
吕蒙 2025-06-11 张辽之死:拨开演义迷雾,还原曹魏名将的最后征程在《三国演义》的叙事中,张辽为保护曹丕撤退,被东吴大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最终不治身亡的情节令人唏嘘。然而,拨开文学创作的迷雾,真实的张辽之死既无丁奉的身影,也非...
张辽 曹丕 2025-06-05 张辽的军事生涯:从降将到名将的传奇之路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善战、智谋过人著称。他一生历经坎坷,从吕布麾下将领到曹操心腹大将,最终成为...
曹操怎么死的 张辽 2025-05-29 聂壹:张辽先祖与“马邑之谋”的策划者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虽未被大众熟知,却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聂壹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马邑之谋”的策划者,更是三国时期曹魏...
张辽 2025-05-27 东吴四英杰:江东政权的四大支柱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早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东吴政权能够崛起并占据一方,离不开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其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对东吴政权建立...
周瑜 吕蒙 2025-05-13 吕蒙: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的蜕变传奇在三国鼎立的烽烟中,东吴名将吕蒙以一场令人瞠目的知识逆袭,将“刮目相看”的典故镌刻于历史长卷。这个从战场莽夫蜕变为文武全才的传奇,不仅重塑了人们对武将的刻板认知...
吕蒙 2025-04-25 吕蒙执意杀关羽:背后的多重动因探析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关羽与吕蒙的恩怨纠葛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关羽,这位以忠义著称的蜀汉名将,最终却倒在了吕蒙的刀下,这一悲剧性的结局背后,隐藏着吕...
关羽 吕蒙 2025-03-26 吕蒙杀关羽后骤逝,背后真相究竟如何?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吕蒙与关羽的恩怨纠葛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吕蒙白衣渡江,成功袭取荆州,迫使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就在吕...
关羽 吕蒙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