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孙权求和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孙权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
事实上,孙权表面上是求和,但私下里是在嘲讽、恶心刘备,他根本没有求和的诚意!不信你看孙权的求和信是怎么写的!
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可以说是决定了天下大势的一场仗!实力比较弱小的蜀汉和吴国在针锋相对,而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曹魏,却在一边看戏,令人非常意外,稍不注意,这很可能就会演变成曹魏统一天下之战!遗憾的是,曹丕的水平还是太差了,比不上曹操,不过虽然曹魏没能统一天下,但吴蜀两国的胜负最终还是分出来了!
夷陵一战,蜀汉大败,损失了大量精锐,自此,蜀汉基本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剩下的时间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而东吴,也彻底失去了和蜀汉通力合作的基础,即便日后两国再次结盟,也不可能像当初那么彼此信任了,蜀汉始终在提防着东吴!即便到了蜀汉灭国的前一刻,其军民仍然在死命抵抗东吴,宁愿降曹,也不愿投降东吴这个背信弃义的国家。
所以说,其实从夷陵之战爆发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天下的大势!吴蜀两国失去通力合作的基础,只能苟延残喘,最终灭亡,曹魏才是最大的赢家!可以说,但凡孙权和刘备有统一天下之心,他俩其实就不应该打夷陵之战,而且在夷陵之战爆发前,孙权还曾主动地向刘备求和,但刘备却并没有答应,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孙权求和,刘备不答应的原因,网络中有非常多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太好,双方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结果关羽被孙权偷袭杀害,所以刘备想要为关羽复仇,拒绝了孙权的求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刘备为关羽复仇是假,他真正拒绝孙权的原因是想借此灭掉东吴,扩大蜀汉的实力,然后和曹魏划江而治,之后再发动北伐,统一天下!
上面这两个观点,其实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在本文看来,这两种观点还是看得太浅,要搞清楚刘备为啥会拒绝孙权的求和,我们需要回到当年具体的那件事情上去!
孙权给刘备的求和信
赤壁之战,曹操势力强大,于是孙刘两家结盟,共抗曹操,开启了孙刘两家的蜜月之旅。不过到了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后,孙刘两家的关系开始急速恶化!在这一时间段,关羽发动了令华夏震动的襄樊之战,把曹军打得狼狈不堪,而就在关羽准备乘胜追击时,孙权却从后面捅了关羽刀子,不仅偷袭占领了荆州,而已把关羽杀了。自此,孙刘两家正式结仇!
按理说关羽被杀了,荆州被抢了,刘备应该立马出兵进攻孙权的,不过由于刘备才打完汉中之战,军民疲惫,无力再发动大战,所以直到公元221年,刘备才正式发动了伐吴之战。在这期间,刘备还创建了蜀汉,登基当了皇帝!
刘备举大军伐吴,孙权自然要有所表示了,于是他向刘备表达了求和的意思,并让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份求和信。不过在收到求和信后,刘备不仅没有打消伐吴的念头,而且伐吴之心更胜一筹,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瑾给刘备写的求和信,有两个版本,大众最熟悉的版本,乃是这一个。
原文:瑾曰:“……后关公取襄阳,曹操屡次致书吴侯,使袭荆州;吴侯本不肯许,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
这是三国演义孙权求和的版本,由于三国演义流传甚广,所以这个版本也大众熟知。在此版本中,诸葛瑾的姿态放得非常低,把孙权积极求和的态度给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诸葛瑾的意思有三层,第一层是把偷袭荆州、斩杀关羽的责任推给了吕蒙,说这件事情是吕蒙私下里瞒着孙权干的。虽然这个借口很假,但至少从面子上解释了东吴并非想要和蜀汉为敌,他们也不想杀关羽、夺荆州。
第二层意思是,东吴会把占领的荆州之地,归还给蜀汉,这样的话就相当于认错了。第三层意思是交还人质。孙尚香和刘备感情不错,但被孙权骗回了东吴,软禁了起来,现在孙权愿意放回孙尚香了,表示友好。之前背叛关羽的糜芳和傅士仁,还有被俘虏的荆州将士,孙权也表示愿意还给刘备了。两家就此重新盟好,继续对抗曹魏!
不得不说,在这个版本中,东吴的态度已经是放得非常低了,地盘也还了,人口也还了,大军也还了,相当于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重新拿回荆州,而且还不用和东吴彻底撕破脸皮!这算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了!除了关羽没法再活过来,其他的东西刘备都不亏!所以在很多人眼中,都非常不明白,东吴的条件开得这么好了,为啥刘备还执意伐吴?仅仅为了个关羽,值得葬送这么多人的性命吗?
事实上,本文初读这个版本的求和内容,也非常奇怪刘备为啥会拒绝东吴的求和?后来长大点,发现三国演义本质上来说是一本小说,三分真实七分杜撰,内容有很多和正史不符,于是本文便开始去正史中找相关资料,结果还真的就找到了正史中诸葛瑾给刘备写的求和信!
《三国志》: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於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
诸葛瑾这番话翻译成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是这样的:陛下您大老远的率军来到白帝城,恐怕是因为吴王攻占了荆州,杀害了关羽,所以您怨念颇深,不愿意讲和。但在臣看来,您这心思太小了,不肯着眼于大处。我尝试为陛下您分析一下事情的轻重缓急!陛下您与关羽的关系,和您与汉室先帝的关系,相比起来谁更亲近?荆州的大小和华夏各州相比谁更大?这些仇恨,谁先谁后?您仔细考虑一下,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看完诸葛瑾的这番求和信,不了解各位看官是什么感觉呢?反正在本文看来,这哪里是什么求和,这完全就是挑衅、羞辱!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诸葛瑾的背后深意!
诸葛瑾先分析了刘备伐吴的原因,承认了东吴侵占了荆州,杀害了关羽,但是他转头就说刘备这是心眼太小了,说刘备格局不够!这就好比诸葛瑾给刘备说,我打你一耳光是为了你好,是为了让你脸皮变厚点,方便你以后更好地混社会!所以你不要生气,你要是生气了,就是小心眼,就是没有格局!这话要是放在今天,估计早就被胖揍一顿了,刘备乃是皇帝,他听了这番话,能不生气?他能答应求和?
诸葛瑾在给出了刘备格局不够这个结论后,又找了一堆的理由,想要说服刘备。诸葛瑾让刘备不要在意关羽的生死、不要在意荆州的得失,说天下很大,刘备的眼光应该放长远点,去抢夺天下更多的州郡,去恢复汉室的荣光,别老盯着荆州这一亩三分地,格局!相比于曹丕篡汉,孙权占领一个荆州算个什么事?这算是小仇了,刘备你应该先去找曹丕报大仇!
这番话一出,估计屏幕前的各位看官都受不了了,这哪里是什么求和信啊?这完全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嘛!这就好比别人抢了你儿子的东西,还打了你的儿子,结果你去找别人算账,别人还劝你把格局放大点,打你儿子是为了让他体验社会的险恶,是在帮你儿子。你不应该生气,你应该去想想怎么多挣钱,给儿子买更好的东西,而不是去和打你儿子的人斤斤计较!我可去你……的吧!这简直就是混账逻辑!
我们普通人看了这种求和信,都会忍不住发怒,刘备作为皇帝,又怎么可能不生气呢?这哪里是什么求和?分别就是赤裸裸的侮辱!这不仅是在打刘备的脸,而且是在侮辱刘备的智商,刘备怎么可能就此善罢甘休!换我是刘备,我巴不得冲进东吴,把孙权的家给扬了!
更为重要的是,诸葛瑾的这份求和信中,丝毫没有提及归还荆州的事,也就是说,孙权和诸葛瑾的意思很明白,他们的求和就是一句话,咱俩别打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谁能忍?
结语
夷陵之战前孙权主动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你看孙权是怎么求和的!孙权这家伙让诸葛瑾写了封求和信给刘备,但其中言辞犀利,丝毫没有求和的态度,相反,诸葛瑾倒是屡次嘲讽、恶心刘备,指责刘备没有格局,令人非常气愤!这哪里有求和的诚意,分别就是在挑衅,换我是刘备,我也拒绝求和,一定要打下东吴,把孙权给扬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