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康熙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正是因为这一点,康熙在挑选继承人上存在很大的烦恼。
纵观历史,没有子嗣传承的皇帝不少,青黄不接的也存在,他们的烦恼是后代里边找不到优秀的人才继承大统。
可康熙刚相反,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就有24个,其中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不但竞争激烈,而且个个都是野心勃勃。
于是形成了“九龙夺嫡”的局面,一时间兄弟之间龙争虎斗,康熙皇帝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过也是无计可施。
胤祥是康熙的十三子,也是康熙最为宠爱的儿子之一,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更难得的是为人八面玲珑善于协调人际关系,骑马射箭更是手到擒来。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看到胤祥这么优秀康熙皇帝当然发自内心的高兴,毕竟胤祥的优秀从侧面也体现了自己的英明神武。
于是“晒娃”成了康熙皇帝的日常操作,走到哪里都带上胤祥,不但省心还倍儿有面子!
那么康熙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胤祥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出身问题。
在古代虽然都是儿子,待遇却大不相同,一个“嫡庶有别”就可能决定了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很显然胤祥属于庶出。
胤祥的生母敬章佳氏,出身只是镶黄旗包衣第二参领第二左领下人,后来进宫之后侍奉康熙皇帝。
虽然为康熙生下了一子两女,但是也仅仅册封为庶妃,可见章佳氏至始至终都没有走进后宫的核心圈子。
因此胤祥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众位兄弟!
康熙一生宠爱的四大妃子“惠宜德荣”,他们所生的孩子出身就比胤祥好许多。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的生母就是德妃。
自古有言“母凭子贵”,这一点章佳氏做到了,雍正继位以后由于和胤祥情同手足,甚至比亲兄弟还亲,因此追封为敬敏皇贵妃。
可惜的是,胤祥的出身劣势已经排除了他皇位候选人的资格。
二:胤祥失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巡幸塞外,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
太子胤礽和康熙皇帝的矛盾激发,先是大阿哥揭发胤礽恣意锤挞诸王不仁,再是揭发胤礽敲诈勒索下属不义。
巡幸途中刚满八岁的皇十八子患了急性病,康熙急得团团转胤礽却无动于衷是为不忠,康熙又联想到自己生病时胤礽表情冷漠是为不孝。
康熙一怒之下废除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胤礽的太子之位,其他皇子是在落井下石看热闹,但是胤祥却在这个时候跑来为胤礽求情。
虽然胤祥有情有义,但是在此刻为胤礽求情却让康熙非常的生气,一怒之下把胤祥也给囚禁了起来,从此也失去了宠爱。
“四十七年戊子。八月。木兰围日,上至乌喇哈达,废太子,至京。九月。以八皇子先考管内大臣内务府事。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皇清通志纲要》
三:身体有疾
胤祥虽然文武双全,但是身体素质并不好,从康熙五十年开始,身体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不知道什么原因胤祥腿上长了一种毒疮,康熙皇帝在回复胤祉的奏折当中就曾经询问过“胤祥疮如何了”、“看起来并不好啊?”等一系列慰问的语句。
雍正也曾经为胤祥四处寻找名医为他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好,直到雍正二年雍正还曾对年羹尧说过:“王(胤祥)今春夏只觉瘦弱”。
身体有疾说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在选择继承人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别说是皇位继承人,古代科举如果有残疾都会被排除在外。
甚至有些只是形象不好,在殿试时哪怕文采飞扬都可能因为长相错失状元之位。
四:淡泊名利
胤祥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古玩,他的书法被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高度认可,书画、诗词也成就非凡。
雍正在《交辉园遗稿》题词上说:“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略)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
可以看出胤祥非常的淡泊名利,别人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世,而他只是单纯的爱好。
雍正封赏时,别人只嫌少,而他总是推辞不要,所以对待富贵荣华他也看得通透,不贪、不恋、有节制。
对于皇位,从始至终他也没有觊觎,“知子莫如父”康熙还不至于把皇位强行压制在胤祥身上。
五:派系标签
虽然胤祥没有觊觎皇位,但是在他心中是有合适的人选的,此人正是四阿哥胤禛。
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他便由胤禛的生母德妃抚养。
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彼此视对方为知己兄弟。
虽然自己淡泊名利,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对胤禛的支持,胤禛胸怀壮志,帮助胤禛实现梦想就是胤祥的梦想之一。
后来他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胤禛在九龙夺嫡时他出谋划策,还是胤禛即位后成了雍正皇帝他劳心劳力,都能看出胤祥绝对是雍正皇帝的忠实支持者。
于是胤祥早早地被打上了派系的标签,他属于“四爷党”,康熙选择雍正变相的也让胤祥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六:有更合适的人选
康熙没有选择胤祥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最最重要的是有更合适的人员,康熙和胤祥同样地选择了四阿哥胤禛。
雍正是个做实事的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玩虚套,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满汉官员一视同仁;对待贪赃枉法手腕强硬,治理江山雍正更为合适。
康熙驾崩时清朝国库只有700万两银子,经过雍正的努力,国库丰盈至5000万两,可见雍正确实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除此之外,雍正还有一个好儿子,康熙晚年时对弘历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个子孙,这也为雍正继位增加了砝码。
总结:胤祥文武双全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雍正比他更适合做皇帝,难得的是兄弟两人非常的团结,为清初的盛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 周培公真实存在吗?历史档案与民间记忆的双重印证在清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培公这个名字常因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演绎而引发争议。剧中,他以“康熙第一谋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因汉人身份被贬谪盛京,最终郁郁而终。然而,...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