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清朝宫女出宫后,“无人娶、没人要”,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时宫女至数千,脂粉钱至百万。今朕宫中计使女三百,况朕未近使之宫女,年近三十者,即出与其父母,令婚配。”——康熙皇帝《庭训格言》
按照民间“算不算,三千三;够不够,三千六”的说法,清朝宫女数量虽不及明朝,当也绝对不像《庭训格言》所言,仅有“使女三百”。另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宫女的出宫年龄自乾隆朝以后便逐渐固定在26岁左右,这在当时也已属“老女人”行列;康熙朝时期的“年近三十,即令婚配”更不能算上“恩典”。

另外,清朝皇帝虽然虽然有着祖制约束和敬事房节制,不能虚心所欲的推倒宫女,但真要喜欢上哪位宫女,提出临幸要求,宫女主动拒绝的概率却也并不高;或者她们根本就不敢拒绝。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就是宫女出身,获皇帝恩宠后,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
当然,孝恭仁皇后、孝仪纯皇后这类成功案例,毕竟是少数。被皇帝临幸却并未生育,甚至生育以后仍被皇帝抛之脑后的宫女才是最常见的现象。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清朝宫女出宫时已经属于“老女人”,而且很大概率上已经被皇帝临幸,她们必定会落入一个尴尬境地,落得“无人娶、没人要”的悲凉下场!

只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清朝宫女出宫后,真就没人要?
其实,我们只需要听听宫女自己怎么说,就能立马弄清楚这个问题。
根据《宫女往谈录》的记载,晚清宫女荣儿回忆了自己出宫后的结婚情景:
结婚时是很风光的,老太后以主婚人的身份,陪送了八副抬儿作嫁妆,珍宝衣物,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荣儿出宫后,其家人的生活条件也立马得到了改善,父亲“游手好闲,提笼架鸟,和一般旗下人一样”;哥哥“好票戏,唱黑头,花钱买脸,是个很有名气的票友”。
这是“无人娶、没人要”的表现?这是宫女出宫后,落得悲凉下场的表现?
另外,荣儿还详细介绍了另外一位年龄较长的“老宫女”出宫后的“财大气粗”:
刚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头上插的,手上戴的就够一家‘过活’(北京话,意同家当),更不用说箱子、包皮袱,积下来的赏赐。一出来就买了三所房子,吃瓦片就够过了。亲戚朋友谁不挑大拇哥呀!
如果不是两个“提笼架鸟,游手好闲”的弟弟连累,众人皆言这位“老宫女”必定能寻得一个合适的人家,能享一辈子福。
所以,清朝宫女出宫绝不像坊间传闻,会立马沦落到“无人娶、没人要”的尴尬境地,一般都会寻得合适人家,落得善终、享一辈子福。

至于原因何在,除了出宫以后的“财大气粗”外,还有着以下两个原因:
1、宫女的出身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的记载,隶属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之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年举行一次的“内务府选秀”,被选中的女子即入宫成为宫女。
“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如果得不到皇帝恩宠,就供职到26岁左右,出宫婚配。
“上三旗包衣”在清朝是一个特殊群体,表面上的地位虽然低于八旗旗人,当因为直接隶属于皇帝,身份地位自然不容小觑。再加上上三旗包衣大多入仕为官,而且也不乏笑傲后宫的后宫妃嫔,所以上三旗包衣的地位甚至要比下五旗都高。
有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出身,宫女们出宫以后就算寻不着显赫的八旗勋贵,寻个混迹仕途的小官,或者普通的八旗人家绝对不是难事。如果宫女的家族中再有一两个官职较高的亲属,弄个政治联盟,混个嫡福晋也并不稀奇。如果再有皇帝、皇后或者皇太后的恩典,赐婚给行政级别极高的侍卫,更是无限风光。

2、宫女的综合素质
根据《宫女往谈录》的记载,清朝宫女入宫后会接受极为严厉的礼仪、规矩学习,说话方式、声音大小、睡觉姿势、四季饮食、衣着打扮甚至喘气的频率都有着极为严格的约束。
晚清宫女荣儿就是经过这样的训练,才成为了一个“非常文静,从来不大声谈话。总是慢声细语地,一字一句地把话送到你耳朵里”的温柔女人。在极为注重礼仪、规矩的清朝时期,在宫中任职十几年的宫女们都会变成一个懂规矩、知礼仪的传统女性楷模,怎能不受男性欢迎,怎能不被大家族接受?
3、宫女的外在条件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清朝“八旗选秀”和“内务府选秀”的桥段演绎。之所以称其为“选秀”,就是要经过极为系统、全面、细致地挑选,外貌长相、身形条件自然是极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也就是说,清朝的宫女虽然最为讲究“根红苗正”,但对外在条件也是极为关注。很多人看到网上流传的晚晴宫女形象,就认定清朝的宫女都是歪瓜裂枣、不堪入目,这是不正确甚至极为荒唐的。清朝时期之所以有那么多后宫妃嫔出身宫女,不就是因为她们的外貌长相极为出众吗?
廉亲王胤禩的生母,宫女出身的良妃卫氏甚至还是“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的所在,其惊人美貌不仅宫中闻名,就连民间也广为流传。良妃虽然不能代表清朝宫女的整体颜值水平,但也足以说明经过层层挑选后的宫女们绝对值得宫外男子追求。

所以,清朝宫女出宫后,即使已经成为“老女人”,即使有着被皇帝临幸过的可能,也绝对不会落得“无人娶、没人要”的悲凉境地。在那样一个注重礼仪规矩、注重出身门第的封建年代,迎娶一位懂规矩、知礼仪而且出身名门、背景强大,更重要的是“财大气粗”的宫女,是无数男性的终极梦想。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宫女往谈录》、《庭训格言》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施世纶:靖海侯之后,清朝第一清官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政治舞台上,施世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作为靖海侯施琅之子,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
康熙的儿子们 施琅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