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们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而古代人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而且不同朝代的身份证也有所不同,并不会完全一样,但是皇帝作为一个最特殊的人,他是否也需要有自己的身份证呢?清朝时期有不少皇帝微服私访,他们出门在外的时候要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证明自己真的是皇帝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古代皇帝也有“身份证”,如果没有,那么即使称帝,也被认为不是“正品”,是“山寨皇帝”。
司马氏逃到江南,虽然以正统自居,心中却始终有块心病,“身份证”被人抢走了,所以长期被北方人嘲笑是“假冒伪劣”。“后赵”大乱后,建康喜从天降,有了个意外的收获:“身份证”拿回来了。这就是传国玉玺。
夏商周时期,玺和印并不分,就是印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区分,天子用的叫“玺”,其他人用的叫“印”。他下令“玺”用白玉雕琢,上面刻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丞相李斯用大篆书写的。这就是传国玉玺的“原装正品”,全国仅此一件。
这个“宝贝”并没有一直舒舒服服地躺在皇宫里,随着王朝的盛衰兴亡,它也一起浮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传说秦始皇南巡时,到了洞庭湖,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船只在汹涌的波涛中颠簸,眼看就要倾覆。秦始皇情急之下,把传国玉玺抛入湖中,过一会天气转晴,风平浪静。秦始皇平安过湖。
8年后,当他巡视关中时,有一个人站在道路中间挡住了去路,说:请把玉玺还给皇上。说完人就不见了,传国玉玺失而复得。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进了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把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建汉以后,玉玺一直藏在长乐宫,称为“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准备篡汉,因为皇帝刘婴才两岁,玉玺由太后王政君掌管。王莽派人逼自己的亲姑姑交出玉玺。王政君大怒,把玉玺狠狠摔到地上,玉玺掉了一角。王莽命工匠用黄金把这个角补上,从此玉玺就留下了瑕痕。
王莽败亡后,几经周折,玉玺落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到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在混乱中丢了玉玺,不知所踪。孙坚讨伐董卓时,在洛阳一口枯井里意外发现了玉玺。孙坚死后,袁术就逼着刚刚守寡的孙坚夫人交出玉玺。袁术败亡后,玉玺到了汉献帝手中。
但到了此时,很多人认为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经下落不明,这个玉玺只是“高仿产品”。
三国归晋,玉玺也归于晋。“后赵”成北方霸主时,石勒得到了玉玺。等到石虎死后,北方四分五裂,玉玺到了哪里呢?
当时中原的局势,如果概括就是:“后赵”内斗不休,最后的胜利者是石闵,但也累得瘫倒在地上。东北的前燕趁机进入中原,轻轻松松地把石闵宰了,做了得利的“渔翁”。
石闵是一个传奇人物,先来看看他清除石氏的血腥经历。
1、石闵杀死石遵后,扶立了石鉴做傀儡皇帝,不久又把他杀死。350年,他和石氏彻底撕破脸,自己在邺城称帝,改国号为魏,恢复了冉姓。
西晋灭亡后,北方一直是匈奴、羯等少数民族人的天下。但冉闵是个汉人,也就是说,汉人终于把江山夺回来了。当然地盘少得可怜,只是邺城周围的一片。
2、冉闵出于报复,向整个少数民族举起了屠刀,下令杀光匈奴、羯等胡人,一次就杀掉20万人,邺城周围血流成河。这就是史上争议不休的“杀胡令”。
3、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祇听到消息后,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冉闵派兵征讨,杀死了石祇。
石虎总共有14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6个互相残杀死了;1个投降东晋,被斩于街市;其他5个被冉闵灭族。全部死于非命。冉闵共杀掉了在邺城的石虎子孙38人。
冉闵是石虎宠爱的养孙,当年石虎把恩人石勒的后人全部杀光,真是世事轮回,恶有恶报,他的后人也遭遇相同的悲惨命运。
冉闵长年征战,实力消耗殆尽,最后的精锐部队只剩下1万人左右。他刚要休息,抬头一看,发现前燕的名将慕容恪率领10万人浩浩荡荡杀了过来。
352年,双方在魏昌县廉台(今河北无极西)大战,这次决战和项羽、刘邦的垓下之战非常相似。
如果论个人武功,冉闵是天下第一高手,他带着1万人与10倍的前燕军队交战,10战皆胜。
但他的人马越来越少,最后陷入了前燕军的重重包围。他骑着能日行千里的骏马“朱龙”,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斩杀300多名鲜卑兵。终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走了20多里,“朱龙”精疲力竭倒地而亡,冉闵被活捉。
他被送到燕国龙城(今辽宁朝阳),在遏陉山被处死后,据说山左右7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5个月大旱。皇帝慕容俊非常害怕,亲自祭祀,追认他为武悼天王,当夜天降大雪。
冉闵被杀后,他的儿子冉智和大将军蒋干死守邺城,并派人南下向东晋求救。东晋的将领戴施屯兵在古黄河的棘津(今河南安阳市滑县),说:救援没问题,只要你交出玉玺。
冉智实在舍不得,他父亲灭掉石氏后,得到了玉玺,这象征着皇位的正宗。
正在他纠结时,戴施率领100多名勇士组成敢死队,突破了前燕的防守线,进入邺城,决定同生死、共存亡。冉智、蒋干瞬间被感动了。戴施对蒋干说:你把玉玺让我保存,兵荒马乱,我也不敢送到江南去。然后我派人飞马快报建康,朝廷听说玉玺在我手里,一定派兵来救。
蒋干相信了他,交出玉玺。戴施秘密地把玉玺带出邺城,送到东晋谢尚的军中。谢尚护送到建康。
东晋偏安江南40年,一直被北方戏称为“白板天子”,自此,建康的君臣才理直气壮地挺直了腰板。
邺城又苦撑了两个月,太子冉智等投降,戴施、蒋干趁乱逃出,一路南下找到晋军。冉魏政权一共存在了两年八个月。
在隋唐之际的草原与中原政治版图中,东突厥汗国的兴衰史堪称一部充满权谋、战争与背叛的史诗。作为东突厥最后两位核心统治者,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叔侄之争,不仅决定了突...
2025-09-22 梁鸿与孟光:隐逸高士的终章与精神永续东汉隐士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以“举案齐眉”的典故成为后世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然而,这段传奇的结局并非止步于吴郡的廊下舂米,而是以梁鸿的离世与孟光的归隐为句点,...
2025-09-22 孙思邈的年龄之谜:101岁还是142岁?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审视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寿命问题,堪称中国医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从《旧唐书》到民间传说,从学者考据到网络热议,关于其生卒年的争议持续千年。一、历史文献的矛盾:...
2025-09-22 罗隐最著名的诗:穿透时代的锋芒与哲思晚唐五代诗坛群星璀璨,罗隐以“愤世嫉俗”的笔锋独树一帜。这位历经二十余次科举落第的诗人,将仕途失意化作笔下雷霆,其诗作或针砭时弊如利刃出鞘,或咏史抒怀似黄钟大吕...
2025-09-2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殷开山的真实地位:历史误读与真相还原在大众对唐朝历史的认知中,常出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无殷开山”的误解,这一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忽视了贞观年间政治表彰体系的复杂性。作为唐初开国功臣,殷开山不仅位列...
2025-09-22 谢翱为何落籍揭阳:抗元遗志与家族迁徙的历史交织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宋室危亡之际,一位布衣诗人以家国大义为笔,在潮汕大地上书写了气节与血脉的传奇。他就是被誉为“宋末诗坛之冠”的谢翱(1249-1295)。...
2025-09-22 杨素是忠臣吗:历史褶皱中的忠奸之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朝权臣杨素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朝开国的军事支柱,也是后世史书中“奸臣”的典型代表。这种矛盾的评价,源于他复杂的人生轨迹与时代...
2025-09-22 张耒: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与时代精神的映照者在北宋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张耒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与人格力量,成为一颗不可忽视的璀璨星辰。他不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更是一位历经宦海沉浮却始终坚守文学理想与人文关...
2025-09-22 解放黑奴的领袖:亚伯拉罕·林肯——以法律与战争终结奴隶制的美国总统在人类文明史上,解放黑奴的壮举不仅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而在美国,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核心推动者,正是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他...
2025-09-22 宇文恺有后代么:历史脉络中的家族存续探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宇文恺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规划与设计才能,缔造了隋唐两代的都城典范——大兴城(唐长安城)与洛阳城。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他的辉...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