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英,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被努尔哈赤寄予厚望,一度被立为继承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最后却被努尔哈赤圈养了起来。而且最终,努尔哈赤还把他处死了。照理说,长子也就是一个君王的继承人,而且努尔哈赤确实一度把褚英立为继承人。当努尔哈赤在外面打仗的时候,还让褚英执掌国政,对他非常信任,着力培养。可是,为什么努尔哈赤却把褚英杀掉了呢?
努尔哈赤之所以杀掉长子褚英,是因为褚英的性格非常暴躁,和其他人的关系搞不好。尤其和努尔哈赤最重要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和努尔哈赤的被称为“四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的儿子们搞不好关系。
不过,毕竟褚英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就算他的性格暴躁,和周围的人都搞不好关系,努尔哈赤也不至于对儿子下这么重的手吧。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后金是怎么发展演变过来的?现在已经不太说得清楚了。但是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后金是金国被灭亡以后,流落到东北的女真人,在经过长期的演变融合后形成的。
这种情况,在北方少数民族是比较普遍的。某一个民族曾经强盛一时,但是后来遇到了北方的其他更强大的民族的打击,或者遇到了南方中土国家的打击,他们在遭遇了灭顶之灾以后,流落到另外一个地方,星散零落。
不过,虽然星散零落,但一般不会衰败灭亡。毕竟他们曾经强盛过,那种强大的文化基因,在他们身上还延续着。他们绝不会就此沉沦。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酝酿之后,就会重新崛起来。
而且,北方的生活环境极为艰苦,如果他们不努力崛起,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完全被灭掉。就如同在丛林之中,不强悍就只有消亡。
努尔哈赤在崛起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不仅受到周围部落的打击,同时也受到明军的打击。也正是因为受到明军的打击,这才激起了努尔哈赤的斗志,他才有了发表“七大恨”,“13副铠甲起事”的故事。
打个比喻,这就像草原上有一只头狼,率领身边的一些狼,向其他狼群发起进攻。它希望把其他狼群都打败,最后它们做大,成为整个草原上的狼王。这个过程,那自然是极为艰辛的。
但努尔哈赤最终成功了。努尔哈赤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要回答努力好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们得来看看那头成为草原上狼王的狼的秘诀是什么?
毫无疑问,那头狼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的身边,聚集着一帮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狼群。这些狼群和它一起战斗,最终才成功了,如果这些狼群不愿意跟着它干,一个一个先后都走掉了,最后只剩下这只头狼了,头狼是绝对不可能做大的。
努尔哈赤身边的“狼群”,就是“五大臣”和“四贝勒”。尤其是“五大臣”,没有他们的帮助,努尔哈赤肯定是不可能做大的。
但这时候,褚英和“五大臣”关系闹得很僵。努尔哈赤也曾经试图调和褚英和“五大臣”“四贝勒”的关系,他多次劝说褚英不要和他们闹矛盾,但是褚英却并不收敛,一直闹矛盾。
而且,“五大臣”“四贝勒”似乎也和褚英杠上了,也联合起来针对褚英。两者最终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就必须做出选择。如果他继续让褚英执掌国政,继续让他当继承人,那么,努尔哈赤身边的“五大臣”“四贝勒”可能就对努尔哈赤不满。一旦不满,努尔哈赤想做大,就困难了。
还是用狼群来打比喻讲这个问题。当某只头狼带领群狼,向草原上其它狼发动进攻的时候,它身边有一头狼,却不对外战斗,而是和其它狼互咬。其它狼也都想要咬死这只狼。这种情况下,头狼必然要做出选择,是留下这一只不团结的狼,还是留下其它狼群呢?在做选择的时候,如何把损失控制到最小呢?
总之,由于当时努尔哈赤并没有太强大,还需要带领大家从事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草原上的其他女真人,紧跟着打败明朝,因此他的任务是极为艰巨的。这时候,他必须努力让自己队伍的力量最大。发生了矛盾,就要把损失变得最小。否则的话,他就难以成功。
说起来,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褚英,其它“五大臣”和“四贝勒”都要很大的问题。他们就是成心针对褚英,想把褚英搞下来。而且,褚英好歹是储君,他们不服从褚英,其实是犯上作乱的表现。而且他们这样做,也给努尔哈赤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尽管如此,努尔哈赤从大局出发,从利弊出发,他肯定要选择处罚褚英,而不是其它人。
努尔哈赤也没有把褚英一棍子打死,他先只是剥夺了褚英的权力,不再让褚英执掌国政。毕竟是他的儿子,他要给儿子留下足够的机会。
但是褚英却不明白努尔哈赤的苦衷,反而认为努尔哈赤偏心,因此对努尔哈赤不满。他甚至还在家里焚香诅咒努尔哈赤,希望努尔哈赤在外面打败仗。他还说,只要努尔哈赤打了败仗,他就会关了城门,不准他们进城来。
可以说,褚英不但没有反省,而且还非常荒唐,做事像个小孩子一样。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的手段显得异常恶劣并且拙劣
不过就算是这样,努尔哈赤也没有杀掉褚英,只是把他圈养了起来。
努尔哈赤圈养褚英的做法,也成为后世清朝君王惩罚那些犯错误的宗师成员们的惯常做法。
不过,在圈养了三年以后,努尔哈赤就把褚英给杀掉了。
说起来,那时候的褚英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就算他再犯事,也不会带来什么恶劣后果,为什么努尔哈赤还要杀他呢?
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褚英屡教不改,努尔哈赤对他已经非常厌恶。他和褚英之间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已经不再把褚英当儿子看待,所以才做出了杀子的举动。二是因为努尔哈赤不愿意把褚英留下来。如果留下褚英,有可能在后世引起极大的动荡,这样的话,对努尔哈赤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不利了。
总之,褚英始终是一个没成熟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定时炸弹。他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他...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7-30 多铎与豪格:清初权力漩涡中的双雄对决在清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多铎与豪格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分别以军事天才与政治强人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记。若以“谁更厉害”为评判标准,需从军事才能、政治博弈...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铎 2025-07-29 科尔沁最后的公主:寿安固伦公主与清蒙联姻的落幕在清朝与蒙古长达三百年的联姻史中,科尔沁部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从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科尔沁部共迎娶12位清室公主,同时输送58位公主远嫁草原,缔造了“一门...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寿安固伦公主 2025-07-21 富察·衮代:三十载大妃风云与身后谜局在清朝开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富察·衮代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继妃,以“大妃”身份执掌后金后宫长达三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不仅折射出女真部落的权力更迭,更因身后遭遇的“...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继妃 2025-07-16 也先与努尔哈赤:草原帝国的时空回响在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史上,也先太师与努尔哈赤的名字如同双子星般闪耀,却相隔两个世纪。前者以瓦剌部领袖身份重创明军,后者以建州女真首领姿态建立后金,两人虽无直接交...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也先 2025-07-03 跨越四代的血脉传承:康熙与努尔哈赤的帝系纽带与历史回响在清朝十二帝的星河中,努尔哈赤与康熙帝玄烨如同两颗璀璨的双子星,一位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创基业,一位以“康乾盛世”奠定王朝巅峰。这祖孙四代的血脉传承,不仅承载着女...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01 代善为什么要杀儿子和孙子:清初权力漩涡中的亲情绞杀在清初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礼亲王代善亲手处决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的事件,堪称满洲贵族内部权力斗争最惨烈的注脚。这位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的“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 袁可立被谁所害:晚明党争漩涡中的忠臣悲剧在晚明党争的腥风血雨中,袁可立的名字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这位曾令努尔哈赤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却在仕途巅峰期遭遇“谪戍苏州”的奇耻大辱,最终郁郁而终。其悲剧命运...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6-11 布喜娅玛拉与努尔哈赤:爱恨交织的复杂关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里,女真族内部纷争不断,各方势力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权力而明争暗斗。在这一背景下,布喜娅玛拉与努尔哈赤的名字紧密相连,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5-08 皇太极与代善:权力漩涡中的兄弟情与政局博弈在清朝初年的风云变幻中,皇太极与代善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交织着兄弟情谊与政治博弈,对后金乃至清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兄弟并肩:早...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4-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