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皇帝石敬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907年农历二月,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唐王朝灭亡了。中国历史进入了战火纷飞的五代时期,在这短短50多年间,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最长的朝代后梁统治时间不到20年,最短的王朝后汉只有短短4年而已。
这些王朝的开国君主,与前一朝代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基本上都是前朝的统兵大将(后梁和后唐除外,二者同为唐朝的藩镇),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战乱、阴谋和屠戮。其中最富有戏剧性和饱受后人争议的朝代更迭,当属936年后晋取代后唐的那场浩劫。
1、 一切都从一次平乱开始
后唐末帝李从珂和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都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麾下大将。后来李从珂通过兵变成功成为了后唐的皇帝,曾经的同僚石敬瑭表示“非常不服”!暗中开始“搞些小动作”,为自己造反大业积极准备着。
当然了人家李从珂也不是傻子,对石敬瑭这种“二五仔”,早就防着呢。这种情况在那个乱世,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不服,就干呗!”936年早就收到石敬瑭造反消息的李从珂,调遣大将张敬达领军前去平叛。
此时的石敬瑭的势力并不足以与之抗衡,为了活命这位老兄不得不问询自己手下的对策,谋士桑维翰和大将刘知远觉得应该去投靠契丹,方能解决目前的困局。石敬瑭其实也是早有此意。
当下这几位就这么拍板了,以当时北方的天险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借此希望能够获得契丹大军的援助,击败李从珂,自己也好做做“皇帝梦”。桑维翰了解了主子的意愿,便带着幽云十六州的地图启程了。
然而谈判却出乎意料之外,那是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并不想插足中原这些“破事”(从中可见这些君臣互掐的糗事,外族人都不屑于顾)。最后桑维翰又是哭天又是抹泪,甚至长跪耶律德光的帐前不起。
总之各位读者您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丢人事,咱们这位老桑挨个在人家耶律德光面前“演”了个遍。最后耶律德光感觉“火候”差不多,提出了让石敬瑭(石敬瑭大耶律德光十几岁),做自己儿子的要求,否则一切免谈。
2、 儿皇帝也是皇帝
耶律德光这个“附加条件”,不久就被跑腿的桑维翰带到了石敬瑭那里。原先拥护引 “外贼”入室的刘知远也顿时恼了,说什么也不愿意认契丹人做父。不过此时的石敬瑭已经没得选了。
后唐的大军现在是大兵压境了,摆在老石面前的不是“父与子”问题,而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语出几百年后的莎士比亚)契丹人的条件被石敬瑭一口答应了。
因为如果老石不答应给耶律德光做“儿子”的话,他很可能就将成为李从珂嘴里的“一块糖”。没办法老石还不想在别人嘴里“化掉”(虽然他的名字很像一种糖),虽然自己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要给一个小孩当“儿子”,说出去确实很没面子,但是至少能保住小命。
更何况耶律德光承诺扶自己登上皇位,自己也不亏吗!毕竟“儿皇帝”也是皇帝,反正圆了自己多年的皇帝梦!就这样石敬瑭点起自己的兵马和契丹骑兵,在团泊谷与后唐李从珂的人马大战一番。
结果李从珂兵败而归,但是石敬瑭和他的“爸爸”也没彻底消灭后唐的主力。如果那时的李从珂重新调兵遣将再来一战的话,石敬瑭这个“臭不要脸的”未必能成事。但是李从珂这位昔日后唐猛将,突然变得如此经不住打击,整日借酒消愁,彻底“颓”了!
这时后唐的那些领兵大将,见到自己“老大”这般的德性,看来是指望不上了,纷纷投降了石敬瑭,想换一个“好前程”。反正这些人早就不是第一次“卖主求荣”了,这番操作还是很熟悉的,各个都是“小石敬瑭”!
936年老石带着一群“小石”,把自己昔日的老大干掉了!(李从珂身怀玉玺自焚而死)老石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做他的皇帝了,虽然是个“儿皇帝”,但那也无所谓,对于石敬瑭而言,只要是皇帝就行!
3、 那管身后骂名滚滚,只要一朝享乐就行
石敬瑭当上皇帝后,每年向契丹进贡布帛30万匹,要是遇到三节两寿什么换丧嫁娶,那更要多多进贡,以讨契丹“爸爸“的欢心。总之,中原王朝凡是有什么好东西都要第一时间去”孝敬“给耶律德光。
这些种种不要脸的“骚”操作,彻底激怒了中原汉族官员,特别是一些手握重兵的地方节度使。这些人纷纷提出不愿向契丹称臣,甚至痛骂石敬瑭“不知羞耻”,有的人干脆连后晋的诏书也不认了。
这些人里反对契丹最激烈的当属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他屡次上书石敬瑭,希望能废除与契丹屈辱约定,进而率军讨伐契丹云云。然而石敬瑭早就是“乌龟吃秤砣”,铁了心当“卖国贼”。
安重荣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很有民族气节。在他几次三番劝谏之下无果后,便于941年便高举“义旗”造反了,可惜的是由于自己属下临阵倒戈,全军大败。他本人也在被俘后,让石敬瑭砍了头,送到契丹“爸爸”那里去邀功了。
即便是这样,后晋大臣中对契丹,对石敬瑭不满和反对的声浪依然是一浪高过一浪,永远都是“骂声不绝于耳”。942年,也就是平定安重荣叛乱的第二年,大卖国贼石敬瑭终于在朝野上下的一片口诛笔伐中,永远地不上了眼……
结 语
石敬瑭是死了,但是他给后人留下的灾难,并没有随他而去。他留下最大的祸患便是割让幽云十六州,使得北方的游牧铁骑,可以轻而易举地南下中原,肆意劫掠烧杀。与之相对便是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历代中原王朝,为了夺取这一“险地”,可谓是费尽心机,然而都是以“功败垂成”收场。直到14世纪初,明朝大将徐达讨伐元朝残余势力纳哈出,才将阔别中原长达4个世纪的幽云十六州收复。
然而在此后中国历史上不乏像石敬瑭的这种无耻之徒的出现,诸如宋代的秦桧、蒲寿庚、明代的吴三桂、近代的汪精卫,他们的目的、行径、嘴脸是那么的相同,所谓家国民族大义,在这些人面前“一文不值”!因此他们也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世宗柴荣的猝然离世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雄主,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突发恶疾,仅42天便收复三州三关...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12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陷入持续动荡,藩镇割据、武人争雄成为时代底色。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游戏中,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
石敬瑭 2025-09-11 周世宗之后:后周王朝的终结与北宋的崛起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政权更迭频繁,后周作为这一时期的最后一代中原王朝,其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以雄才大略著称,史家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然而,这位立...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08 李嗣源诸子命运:五代皇权更迭下的血色悲歌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中兴之主”的姿态短暂稳定了中原局势,但其五个亲生儿子与养子李从珂的权力博弈,却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惨剧。从骁勇善战的将领到短命...
李嗣源 李从珂 2025-08-19 柴荣的祖先是柴绍吗?——从家族谱系与历史脉络中探寻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柴绍与柴荣均为声名显赫的人物:前者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者是五代时期后周的明君,史称“周世宗”。关于两人是否存在直系血缘关系,尤...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8-13 柴荣:五代乱世中闪耀的明君之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就在这黑暗的时代里,后周世宗柴荣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智...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31 李存勖:乱世枭雄的传奇与悲歌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李存勖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复杂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在史书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沙陀族出身的军事奇才,用短...
李存勖 2025-07-28 郭荣短命之谜:五代雄主的命运困局与历史遗憾郭荣(后周世宗柴荣),这位被后世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帝王,以39岁的英年早逝终结了其短暂却辉煌的统治。他的猝然离世不仅改变了后周王朝的命运轨迹,更深刻影响了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18 沙陀双璧:李嗣本与李嗣源的传奇人生与时代交响五代十国的烽烟中,沙陀铁骑的马蹄声震碎了唐末的残阳。在这片权力真空的疆域上,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以勇武与智谋改写了历史轨迹。其中,李嗣本与李嗣源作为沙陀军事...
李嗣源 2025-07-16 后周为何称“后周”:历史渊源与政治隐喻的交织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作为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其国号“周”的选定并非偶然,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政治隐喻。从郭威自称周朝后裔到柴荣的继承与扩张,后周...
郭威和柴荣什么关系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