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在诛杀曹爽的过程中,为何没人救援曹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爽是曹魏名将曹真的儿子,被曹睿选为顾命大臣。但是他在与司马懿斗争的时候,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欺骗。司马懿先是诈病让曹爽放松警惕,然后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在此后,司马懿对曹爽家族进行了清算,诛杀曹爽以下五千余人。那么,为何在曹爽被诛杀的过程中,没有人来救援曹爽呢?
一、曹爽的所作所为失去了民心。
曹爽以宗室的身份与尚是太子的魏帝曹睿相识,深得曹睿的亲爱。在曹睿继位后,对曹爽十分重用。在曹睿临终前,将曹爽任命为托孤大臣。曹睿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这样,曹爽就掌握了魏朝的军政大权。
在齐王继位后,司马懿也以托孤大臣的身份辅政。虽然他和曹爽都被任命为侍中,可是曹爽掌握着军政大权,身份权力远在司马懿之上。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曹睿对司马懿还是有所戒备,心中更信任同宗族的曹爽。
在曹爽辅政的过程中,随着权力的扩大,曹爽逐渐失去了冷静。他更热衷于争权夺利,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他为了提高声望,亲自出兵伐蜀,却落得个惨败而归。他排挤司马懿,剥夺司马懿的权力,使得司马懿被曹爽逼得只能装病自保,蛰伏以待时机。
在此之后,没有了制约的曹爽变得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侵占国家产业,夺取府库财物。在生活上,他穷奢极欲,和皇帝比肩。为了自己享受,他甚至把曹睿的女才人七八名收入府中,并且把三十三人的歌舞团变成自己私人所有。至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更是不在话下。曹爽的所作所为按照律法已经达到了大逆不道的地步,引起了大家的共愤。
二、司马懿巧妙利用矛盾欺骗了大家。
在此时,作为与曹爽一样的托孤大臣,司马懿就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救星。司马懿是曹魏的老臣,他三次接受顾命,表现得对曹魏忠心耿耿。曹睿临去世的时候,让幼子抱着司马懿,希望司马懿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辅佐他,司马懿也答应了曹睿。
在曹爽执政初期,司马懿对他还有着一定的制约能力。但是随着曹爽权力的扩大,他开始对司马懿十分反感。曹爽对司马懿进行了排挤,这让大家对司马懿的处境抱有同情。而且司马懿有着曹魏忠臣的光环,于是大家将制约曹爽,匡扶朝廷的希望放在了司马懿身上。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他的行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支持。司马懿请出郭太后,以她的名义下诏讨伐曹爽,把自己伪装为曹魏政权的拯救者。大家也希望通过司马懿的努力,能够恢复朝纲的正常。于是绝大多数人都站到了司马懿一边,使得曹爽完全陷入孤立。
在政变期间,司马懿一直把这场斗争定义为曹魏内部的权力交替。这使得很多人都想用不流血的方式解决争端。司马懿经过曹爽府门时,连曹爽的家将都为他行方便,制止手下放箭,让他们通过。更不要说许允、陈泰亲自出马,劝曹爽放弃抵抗。
正是司马懿老奸巨猾的行动,让他的对立面降到了最低点。大家都支持司马懿,连曹爽都相信了司马懿的谎言,以为放弃权力,就可以做个富家翁,安享晚年。谁知道当司马懿翻脸清算的时候,大家明白过来已经为时已晚了。去劝降的许允为此终身不出,可也追悔莫及了。
三、曹爽交出权力,无力回天。
在司马懿处置曹爽的时候,曹魏的军政大权都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这个时候,曹魏宗族已经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司马懿宰割了。在曹魏的制度中,为了防止出现篡位的情况,对曹氏宗族的待遇十分苛刻。
曹氏宗族的封地既小且坏,拥有的下属都是些老弱之人。曹魏皇帝还派有官吏,专门负责对这些宗族进行看管。而且这些宗族还经常调换封地,防止他们在一个地方拥有势力。这些曹氏宗族与其说是皇亲国戚,还不如说是一群被严格看管的囚犯。结果在中央政权发生巨变的时候,曹氏宗族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
再加上曹爽为了活命,相信了司马懿的谎言,轻易交出了军权。这使得曹魏最精锐的军队,全部落入司马懿之手。在外地的野战军团,西北的关陇军团原本就是司马懿父子经营多年的嫡系,连统帅夏侯玄都指挥不动,只能听从司马懿的指挥。
位于淮南的曹魏军团则是一盘散沙,指挥者各怀鬼胎。他们并没有看透司马懿的真面目,在对待司马懿的态度上首鼠两端。在后来的“淮南三叛”中,他们虽然都陆续起兵反抗司马氏,可是却自相残杀,没有形成合力,最终被司马氏次第镇压下去。
在司马懿掌握了军政大权之后,曹氏宗族毫无还手之力。在司马懿对曹爽进行清算的时候,面对司马懿的屠刀,毫无还手之力的曹氏宗族只能引颈受戮,哪还有什么救援的能力?曹爽如果知道有如此下场,估计就不会轻易投降了吧。
结语: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政权,对曹爽进行了清算。在司马懿进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时,曹氏宗族只能眼睁睁看着,根本就不敢反抗。这是因为司马懿在夺取军政大权后,曹氏宗族已经没有了反抗能力,只能引颈受戮。
这与曹魏的制度有关,为了防止宗族篡位,对曹氏宗族进行了苛刻的看管。这些曹氏宗族形同囚徒,被剥夺了一切权力,严加看管。在中央政权发生巨变后,他们根本没有救援能力,连自保都不可能。晋朝汲取了曹魏的教训,把宗族分封各地,让他们掌握军权、财权,谁知道却引起了“八王之乱”。这是封建社会的死结,无法解开。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张春华与司马懿:乱世中从相濡以沫到恩断义绝的婚姻张春华与司马懿的婚姻,是三国乱世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从少年夫妻的相濡以沫,到权力巅峰后的恩断义绝,他们的关系折射出权力、人性与情感的复杂纠葛。一、少年夫妻:...
司马懿 2025-08-14 卤城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巅峰对决,真相究竟如何?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与司马懿在陇右地区展开了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战役——卤城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正面交锋,更因史书记载的矛盾性成...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8-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