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唐文坛的璀璨星河中,吴融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创作成果占据着一席之地。他的律诗犹如一颗颗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寄情山水,绘就自然画卷
吴融的律诗中,有不少佳作以描绘山水自然为主题,将山川的壮美、自然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望嵩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始知万岁声长在,只待东巡动玉鸾。”
诗的开篇便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嵩山三十六峰的巍峨险峻,如同一顶顶高耸的皇冠。诗人独自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将嵩山的雄伟气势尽收眼底。“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此联进一步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写嵩山高耸入云,连鸟儿都难以飞越,其翠绿的色彩洒落人间,让白昼都增添了几分寒意,生动地展现出嵩山的清幽与高远。尾联则由景入情,诗人联想到嵩山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封禅祭祀之地,期待着皇帝东巡时能再次聆听那悠扬的玉鸾之音,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期盼。
《秋池》同样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佳作:“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诗中描绘了秋池在秋日的景象,秋水清澈碧绿,平静而澄明,晴天时白云倒映其中,更显洁白;秋风起时,落叶飘浮在水面,泛起层层红波。蓼穗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仿佛在轻轻啼哭,莲茎在风中摇曳,发出淅淅的声响。诗人通过对秋池景色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好。
托物言志,抒发人生感慨
吴融善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自然景物或生活中的事物,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红叶》一诗便是如此:“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红叶在露水和霜冻的洗礼下,变得轻盈而鲜艳,在斜阳的照耀下愈发明亮。它随着烟雾飘落,展现出秋天的色彩,又随着波浪漂流,仿佛带着千里的情思。后两联则由红叶的飘落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红叶在月夜中隐藏着鸟影,在庭院中陪伴着蟋蟀的叫声,虽然它最终会衰败,但诗人却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看待这一切,认为红叶的衰败是自然的变化,如同清风将红叶剪裁成美丽的形状一样,是一种自然的美。
《杨花》也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诗中刻画了杨花随风飘荡的特征以及异于众花的特点,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生活以及独立人格的理想。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与后两句遥相呼应,将杨花的自由自在与自己的身世飘零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感时伤事,反映社会现实
作为晚唐诗人,吴融的律诗中也不乏感时伤事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金桥感事》便是这样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政治抒情诗。诗的首联描绘了太行山的壮美景色,颔颈两联连用四典,委婉含蓄地表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慨。诗人用典贴切,含义丰厚,较好地表达了难以直言之隐衷。尾联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感事”,简练生动,颇有凄楚之音。全篇音节宏亮沉雄,在晚唐五代诗中罕有其匹,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隋堤》一诗则通过对隋堤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余柳可藏鸦。岩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诗中描绘了隋堤在夕阳下的荒凉景象,曾经繁华的隋堤如今已没有了多余的柳树可供乌鸦栖息。昔日隋炀帝在此牵引龙舰,如今却只有牛车在河底行驶。诗人借古讽今,以隋朝的灭亡为鉴,批判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吴融的著名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晚唐文坛的瑰宝。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更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这些律诗不仅展现了吴融个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也为我们了解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历史的长河中,吴融的律诗将永远闪耀着光芒,为后人所传颂和欣赏。
人类政治文明中,君主制与君主立宪制虽共享“君主”这一核心符号,却在权力归属、制度根基与社会功能上呈现本质差异。从秦汉帝国的“天子之威”到英国《权利法案》的“议会...
2025-09-23 吕文焕是草包吗?——从襄阳守卫到历史争议的深度剖析南宋末年,襄阳城作为长江防线的核心要塞,其得失直接关乎南宋存亡。在这场持续六年的孤城保卫战中,吕文焕以守将身份与元军对峙,最终选择投降并参与灭宋,其行为在历史上...
2025-09-23 胡安国的重要学术著作:理学传承与经世致用的双重典范南宋时期,理学思潮与政治动荡交织,胡安国作为湖湘学派的奠基人,以毕生精力研治《春秋》,其学术著作不仅构建了理学义理体系,更将经世致用理念注入经典阐释,深刻影响了...
2025-09-23 伊凡四世与留里克王朝:王朝血脉与历史转折的交织在俄罗斯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伊凡四世(1530—1584)以“伊凡雷帝”的称号闻名于世。他不仅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自称“沙皇”的统治者,更因推行特辖制、对外扩张等...
2025-09-23 四大名著: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四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2025-09-23 王世充墓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归宿探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末唐初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王世充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割据势力,其生平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王世充墓的具体位...
2025-09-23 七国之乱后为何独留楚国:血缘、政绩与政治智慧的交织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联军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叛乱以中央政权全面胜利告终,吴、赵、济...
2025-09-23 三公九卿: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基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三公九卿制作为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核心架构,不仅奠定了封建王朝官僚体系的基础,更通过权力分立与职能分工,深刻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的政...
2025-09-23 杨万里代表作品:诚斋诗韵中的自然与人文交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南宋诗人杨万里以“诚斋体”独树一帜,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灵动之美,也传递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一...
2025-09-23 鄢郢在哪里:历史迷雾中的地理坐标探寻在中国古代史中,"鄢郢"作为楚国都城的代称,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个承载着楚国兴衰记忆的地名,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地理...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