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内有粮草外有援兵,刘禅并无危险,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开城投降?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韩信才能出众,本来可以自己占地为王,可是因没有足够的勇气,他想着只做一个诸侯就好。可是他归顺刘邦之后,不仅连诸侯都没有当上,而且最后还没有一个好下场。
刘禅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开城门投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通的事情,也是让很多人觉得惋惜的事。按理来说,一个君主即使是要投降,那都是因在多次战争中没有取胜,并且被敌人夺取大部分城池,觉得胜利再也无望时,才会开城投降,甚至在很多时候,有些君王就算是京都被攻破也不愿投降,在他们看来,士可杀不可辱。
他们失去国家后宁愿自我了结,也不愿意成为手下败将,被敌人折辱。那刘禅到底是为什么会轻易的开城投降呢?邓艾虽带领两万兵马来攻打蜀国,可这两万兵马此时已经算是疲惫之师,并不为惧。此时的蜀国兵强马壮,按理来说对付这两万兵马是轻而易举。
而当诸葛瞻带领兵马出去抵抗时却哀兵不断,就这样被邓艾的两万兵马打败。就凭着邓艾的两万疲惫兵马,竟然一下子打到成都,成都作为蜀国的古都,按理来说城防非常牢固,且粮草充足。就算是刘禅拒不出城,守在城中抵抗都可以长达半年之久,完全可以等到援兵的到来。即便如此,刘禅却放弃抵抗,把城池拱手相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谈论过,不少人觉得,刘禅之所以会那么容易就献城投降,是因刘禅是个贪图享乐的昏君,害怕被敌军杀害,所以干脆直接投降。不过其实刘禅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必然的。此时的蜀国朝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的武将,也正是因为如此,廖化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在蜀国都被委以重任。
在蜀国,能够算得上真正的大将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姜维,一个是夏侯霸,而且这唯二的两员大将彼时也没有在朝中,都在对抗魏国的大军。姜维带领着大部分的大军在防守着钟会。蜀国朝中根本就没有可以用的人,也就导致被邓艾率领的两万疲惫之师给打败。
而当邓艾率领大军来的时候,刘禅没有办法,只得派出诸葛瞻,这个诸葛瞻家族虽世代为官,但他是一个文官。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骄傲自大,虽说这并不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也不可能忽视。他手下根本就没有能用的人,只有一个稍微有点头脑,那就是黄崇。
但黄崇也不是武将,虽有点计谋,但在真正的战场上却是不够用的。而邓艾是一个真正的武将,经历很多场战争。他在战场上的思维是黄崇和诸葛瞻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因此他们那么快就败给邓艾。
有人说刘禅不应该那么早投降,只要拖住时间,就能够等到援兵。但其实根本就等不到援军,因蜀国的大军都被姜维他们带领着在对抗魏国大军,魏国不撤兵,大军就回不来。还有人说,不可能所有的大军都派去对抗魏军,确实除这些主力大军外,还有地方上的大军,但这些地方上的大军,却也抽不出兵力来对成都进行救援。
刘禅会投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禅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很多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他在父亲刘备去世之后,还能够在危机四伏的三国时期守住蜀国三十多年,说明他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但实际上,他虽不是一个非常昏庸的人,也确实算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君王。
他在位期间,大力支持诸葛亮和姜维向北讨伐,这也不是他决定的,北伐这件事情,是早就决定好的,他不过是没有反对而已。他在位期间虽没有残害任何一个忠良,但也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有建设性的决策。刘禅并没有让蜀国的国力更加的强盛,一直以来不过都是在啃老本罢了。
刘备去世之前,可以说做了很多准备,这才让蜀国在刘禅手里坚持三十多年。刘禅开城投降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他本就胸无大志,也没有什么胆量,当邓艾带领着大军攻来之时,他一听见蜀国大军没有办法抵挡,心中的害怕马上就涌现出来。
他怕如果不投降,到时候成都城破,邓艾不会放过他。因此还不如主动投降,这样邓艾也许会看在他毫无威胁,便放他一马,或许还能够以此保住一条性命,则心甘情愿的开城投降。
参考资料:
《文章》
《三国志》
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 韩信与项羽:军事天才的巅峰对决与历史定位之辨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项羽与韩信是两位无法绕过的传奇人物。前者以“西楚霸王”之名横扫秦末战场,后者以“兵仙”之誉奠定汉室江山。若以军事成就为标尺,二人孰强孰弱?需...
项羽 韩信 2025-08-07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