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册封嫡次子李泰为魏王,这兄弟两人继承了乃父风格,打算将“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悲剧重演。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起兵逼宫,事情败露后,李世民废除李承乾,并且将李泰也贬到外地,长孙皇后嫡出的第三子李治成为太子。6年后,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如此评价唐高宗李治:
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欧阳修作为史学大家,对唐高宗的这番评价,足见对其的否定。尤其是“贻祸邦家”这4个字,甚至可以将唐高宗列为“昏君”之列。后人大多认为李治是一个不争气儿子,懦弱的丈夫。唐高宗晚年,朝廷大权几乎被武则天所掌控,甚至有人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实际上,是如此吗?
先从政绩上说,唐高宗登基之后,重视农桑,发展经济,贞观年间唐朝人口不过300万户,到了永徽中期,人口增加到380万户,天下大治,因此这段时间被人称为“永徽之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此评价:
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实际上,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在很多方面都强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但在欧阳修、司马光等宋朝史学家的眼中,说说这种政绩是贞观“遗风”,多少有点不公平。以明朝为例,明朝朱元璋创造“洪武之治”,朱棣登基后,创造了“永乐盛世”,为什么很少有人说“永乐盛世”是“洪武”的遗风?因此,李治的政绩,需要肯定。
在军事方面,李世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并且在战场上多次实践,李世民协助李渊统一天下,消灭东突厥,但在晚年,在东征高句丽上栽了个大跟头。李治登基后,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勣远征辽东,一举击败高句丽和百济,完成了父亲李世民未竟的事业。到了显庆二年,李治派大将苏定方灭掉了西突厥,这个时期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不仅如此,在白江口之战中,李治派刘仁轨大败日本倭寇,让倭寇700多年不敢窥视中原,这样的军事成就,足可以和其父亲媲美。
再说唐高宗的权谋和胆识,首先李治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武则天有染,而当时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这种苟且之事如果被李世民发现,不仅太子之位不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李治敢这么做,虽然有失伦理,但可以证明他是个有胆之人。
其次,李治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任宰相,长孙无忌是唐朝开国功臣,权谋远胜于李治。李治积蓄力量,最后一举扳倒长孙无忌,夺回大权,这和康熙擒鳌拜的性质类似。康熙除鳌拜被人称赞,而李治除长孙无忌,却很少有人提及。

再次,都知道李世民喜欢采纳谏言,最出名的谏臣有魏征等人,李治也知道忠言逆耳。李治屡次出征,百姓要承担过重的劳役,大臣来济曾当面劝阻,李治最后虚心采纳。李治重视法律建设,编修《唐律疏议》,有法可依,老百姓安居乐业。有一次,李治问大理寺卿唐临:“监狱里还关押多少人?”唐临回答:“五十余人!”李治说:如果不是十恶不赦的罪行,就给他们减刑释放吧,让他们母子相聚,妻儿团圆。
最后,还有一点最为重要,李治作为帝王,他活的非常“明白”。李世民晚年,迷恋长生不老之术,为此不惜一掷千金。但李治在位期间,凡是有人举荐奇人异士献长生不老药者,李治一律回绝。李治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可见,李治并不昏庸,而是非常明白。
说李治“窝囊”之人,大多都认为李治太过宠信皇后武则天,最后任由武则天“作威作福”。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古代封建社会,这种现象的确不正常。但李治为何会如此信任武则天呢?
第一,武则天擅长权谋,而且有很高的政治能力,她当上皇后之后,很多政治见解和李治不谋而合,因此获得李治信任。第二,李治执政中后期,身体状况不好,头痛、目不能视,李治需要一个人来协助自己,所以他选择了和他最亲近的武则天。在宰相上官仪被处死之后,李治大小政务都和武则天商议,大臣来汇报朝政,武则天不用回避,因此李治和武则天夫妇被臣子们成为“天皇”和“天后”。李治去世前,还留下遗嘱,让太子李显遇事多请示武则天。可见,武则天干涉朝政,是李治的“信任”,并非李治害怕武则天。而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发生在李治死后。若李治还在世,必然不会出现“武周乱唐”之事。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成就颇高,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在政绩、军事方面的能力也不差,而且在武则天的问题上,他并不窝囊。所以说,近代著名历史学者吕思勉曾表示:唐高宗李治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中间,他的政绩很容易被人忽略,实际上他的历史贡献有目共睹。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冠以“明君”之名。他前期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唐朝达到鼎盛。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1-04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唐睿宗李旦:隐忍与智慧的帝王人生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作为唐朝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兴衰,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就了道路。他...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1-04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理性克制:武则天不杀李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