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白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盛,到秦昭王时期,秦国不再困守函谷关以西,开始积极谋求东出。在齐魏两国因孟尝君出逃之事对立之后,秦国借机修复与齐国关系,从而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而韩魏两国则开始屡屡遭到秦国攻伐。
战争背景:秦国攻打韩魏,韩魏联军发动反攻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去世,趁着韩国、魏国局势动荡,秦昭襄王开始积极筹备攻打魏韩两国。
《大秦帝国》中的秦昭襄王形象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 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襄城。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率军攻取武始,左庶长白起则率军攻取新城。
韩国不敌秦军,连忙派遣使臣前往魏国求援。魏国本就是韩国的盟国,面对共同的敌人秦国,魏昭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率领魏国大军前去助战。
于是,魏韩两国接连派出大军,而周天子也派兵加入,多达24万的联军徐徐开往前线。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升任白起为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率领秦军十二万前去抵御联军。伊阙之战爆发。
战争经过:韩魏军队相互推诿,白起巧用疑兵之计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率领的12万秦军和魏将公孙喜率领的魏、韩、东周24万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阵)对峙。
因两座山相对而立,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自南向北流过,故而此地被称为伊阙。如上图所示,伊阙地势极为险要(为了方便理解,我将200米等高线用黑色线条描绘了出来),大禹曾在此凿山疏通河水,通道便是山间河水冲刷出来的一条狭窄峡谷。
联军主要以韩国和魏国军队为主,东周基本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此时的魏国虽然比起战国初期国势已经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韩国,魏国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均处在上风,而韩国军队则相对势单力薄。
《战国策》有载“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韩国主将暴鸢希望战力更强的魏国军队能够出任先锋,但魏军主将公孙喜却认为,韩国军队装备有强弩、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战力同样不容小觑,因而希望韩军能够充当先锋。
不得不说,秦国的强大并非没有道理,情报工作实在是出色。白起很快便得知了韩魏主将之间的矛盾,于是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在发现韩军居前,魏军则处于韩军侧后方的情形后,开始计上心来。
针对联军的部署,白起果断利用少量疑兵,多制旌旗和飘带立于阵前,摆出一副要对韩军发动攻击的假象。而秦军的主力精锐则绕至联军后方,突然对魏军发动了攻击,魏军毫无防备之下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迎战,因阵型已被彻底冲乱,各军只能各自为战。
魏将公孙喜见势不妙,立即派出信使,请韩军前来增援。韩国主将暴鸢却认为自己正面的才是秦军主力,便回道,“我们也遭到了猛攻,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力量前去增援。”
魏军战力本就不及秦军,在失去了韩军增援的情况下,仓促迎战的魏军很快便遭遇了惨败。韩军主将直到此时才意识到上当,然而为时已晚。在侧翼已经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不但军心不稳,且还不等韩军反应过来,便立即遭到了秦军的前后夹击。韩军士兵顿时溃败而逃。
伊阙之战,白起率领的12万秦军,全歼韩、魏、东周联军24万,击杀魏军主将公孙喜,攻占伊阙及五座城池。而白起这个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名字,则凭借此战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
此战过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秦军先后攻占韩国的宛、叶、邓和魏国的轵、河雍、蒲阪、皮氏、河内郡等地,为秦国的大举东出扫平了障碍。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嬴驷晚年为何陷入悲惨境地:权力、疾病与心魔的交织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霍去病与白起:跨越时空的战神之辩在中国军事史上,霍去病与白起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闪电战神”与“杀神”的威名震撼后世。若以军事成就、战术创新、历史影响为坐标,二者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可展开...
白起 霍去病 2025-08-27 王龁与白起:秦国军中的双璧与权力博弈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军事版图中,王龁与白起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将领。他们既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又在权力漩涡中暗自角力,共同书写了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关键篇章。一、战场上的黄...
白起 王龁 2025-08-19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