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初期,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刘备作为时代锁链中的关键一环,虽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贩履织席维生,却依旧胸怀壮志与理想,想要匡扶这倾颓的天下,想要重塑人心,想要做个英雄。为成大业,他结交了许多朋友,也招收了许多良将谋士,从桃园三结义,到后来的三顾茅庐,他的团队也为他的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良将谋士对他也忠心耿耿,其中就有徐庶这个人。
徐庶本名徐福,寒门子弟。他早年为人报仇,被捕获救后改名为徐庶,于是开始了拜师求道之路,并且学有所得,造诣非常之高的徐庶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初平二年(191),董卓作乱,徐庶为避难迁至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建安六年(201),刘备被曹操击败,被迫南下依附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因刘备是汉室表亲,且刘备的名声在外远扬,前去投奔刘备,刘备也非常器重他。
期间,徐庶还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他们三人相谈甚欢,常常彻夜长谈人生理想。但好景不长,建安十三年(208),刘表因病去世。此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的次子刘琮接管了荆州,投降了曹操。刘备听闻此事后,从樊城向南逃亡,无奈的是,他们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掳去,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被迫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无奈的是,徐庶到达许昌之后已经不能脱身,他的母亲也自杀了。不得已徐庶只能留在曹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发誓,绝对不为曹操提供任何计策。可奇怪的是,即便如此,曹操也依旧供养着徐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曹操将徐庶供养在曹营,为了不让徐庶回蜀汉为刘备效命。曹操是个爱才之人,袁绍和曹操交锋时,袁绍麾下的谋士陈琳就曾撰写檄文辱骂曹操,但是袁绍战败后,曹操欣赏陈琳的才华,并没有杀他。而面对已经身在曹营的徐庶,即便他不会为自己出谋划策,曹操也会选择供养他,这样一来,他也会落得个深明大义、礼贤下士的名声,何乐不为?一代枭雄曹操可是明眼人,怎么做他心里非常有底!
其次,曹操心里怀着感化徐庶的希望。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来曹营,是因为曹操用徐庶的母亲来威胁,后来徐庶的母亲还自杀了。曹操对徐庶是有愧的,他也知道徐庶对自己心怀仇恨,不出一计也是情理之中。尽管如此,曹操心里依旧幻想着自己能感化徐庶,让徐庶放下戒备,真正的臣服于他,为他效命。
一方面感化徐庶,希望他为自己效命;另一方面困住徐庶,不让他为刘备效命,最后还能获得一个爱才之心的名声,也算是一箭三雕了,何乐不为?
徐庶最终的命运尽管让人扼腕叹息,但总归也算是善终。徐庶被迫投降曹操之后,在曹魏仕宦多年,官拜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次官,秩千石,掌管纠弹百官朝仪等事务,属于清要之职;右中郎将是郎中令的属官,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保护皇宫安全等事务。
尽管徐庶在曹魏拥有较高的官职,颇受曹魏皇帝的信任。可作为一个被迫投奔曹营的人,徐庶有如此成就,已委实难得。徐庶拥有王佐之才,若是还在蜀汉辅政,完全可以做到宰相的位置,区区一个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实在是屈才。罗贯中也曾评价徐庶的才华:“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相传后来徐庶隐居灵山东北海上一岛,叫鼓子洋,是非真假,不得而知。但徐庶的最终结局,约摸是因病而亡,葬于彭城了。
徐庶年少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为人报仇被抓,后逃脱改名换姓前往学舍学习儒学。尽管人们嫌弃他从前做贼,不肯与他一起,他也毫不在意。他认真勤勉,谦逊有礼,不仅掌握了许多儒学知识,也结交了许多好友。他侠肝义胆,“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他胸怀大志,在大厦将倾时投身伟业,渴望为万世开太平;他言出必果,一言不发,将满腹经纶烂死胸中,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在三国这个混乱的时代,他像众多伟岸的英雄人物一样,名字在历史的里程碑上发光。他的难以从表面窥伺的道德与人格,似玲珑剔透的琥珀,在人类精神的长空熠熠生辉。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