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从章武三年(223年)即位,到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刘禅前后在位四十一年,乃是三国时期所有君主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在乱世之中已经实属不易。那么,刘禅是如何坐稳四十年皇位的呢?其实要分内外两方面因素。
内部因素:前期诸葛亮执掌大权,后期刘禅有一定贡献
刘禅在位长达四十年,虽说前期有诸葛亮的支撑,但在诸葛亮后还能支撑三十年,也足以说明刘禅并非完全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内政方面刘禅其实也是有一定贡献的,虽算不上是个英明之主,但勉强也算是个守成之君。
1、前期有诸葛亮支撑。刘备去世之时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刘禅即位时年仅十六岁,由于夷陵战败,彼时的蜀汉可谓危机重重,幸有诸葛亮勉力支撑,才不致彻底崩盘。诸葛亮在内政方面的能力自不必多说,而军事方面也是多有建树,休养生息两年之后,于建兴三年(225年)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叛乱,确保了内部的稳固。此后,诸葛亮的北伐虽然为人所诟病,但那也是为了避免蜀汉的慢性死亡,虽未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实际上对国力的消耗其实也并不大。可以说,刘禅在位前十年,诸葛亮绝对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诸葛亮后朝政平稳。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随即被杀,而杨仪之流仍然穷追猛打,刘禅则表示“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后杨仪也被废为庶人。此后,刘禅不再设置丞相之职,改以费袆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从而使得朝中势力区域平衡,未再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而在蒋琬等人去世之后,刘禅则开始大权独揽。从以上这些经历来看,刘禅显然不是个政治白痴,在其治理之下,蜀汉政局基本维持了稳定,相较于同时期的曹魏和东吴来说,刘禅的表现已经极为出色。
3、刘禅善待官员百姓。在对待臣子方面,刘禅表现出了相对平和的一面,即使对于臣子的劝谏不能接受,却也可以容忍,即使姜维北伐毫无斩获,刘禅也没有轻易废其兵权,与东吴的几位君主,尤其是孙皓之流比起来,刘禅已经算是极有容人之量了。对待百姓方面,刘禅也懂得休养生息,使百姓能够在乱世中安居乐业,同样也是极为难得。到了南北朝时期,蜀中百姓甚至还为刘禅修建了专祠,与武侯祠一东一西位列昭烈庙两侧,由此可见刘禅的统治是深得百姓拥戴的。
如上,虽说刘禅在朝政稳定的情况,最终因宠信黄皓之流而导致朝政混乱,但横向对比曹魏和东吴的君主,刘禅的表现也算说得过去。
外部因素:魏吴前期互殴不止,后期内部生乱无暇他顾
刘禅即位早期,由于蜀汉刚刚经历了夷陵惨败,曹魏和东吴先是大打出手,之后孙刘联盟恢复,魏蜀吴三方又交战频繁,直到诸葛亮去世之后,才短暂告一段落。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曹魏和东吴又内部生乱,根本无暇他顾。
1、早期魏蜀吴交战频繁。“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曹丕便发兵南征,与东吴大打出手,双方互有胜负。此后,双方交战时断时续,从黄初元年(222年)一直持续到了黄武七年(228年),最终因曹魏在“石亭之战”中战败,这才结束了敌对态势。但此时孙刘联盟已经恢复,且孙权称帝之后为稳定内部而多次与山越爆发战争,短期内也无力对外扩张。同时,曹魏方面由于接连与蜀汉、东吴、鲜卑交战,根本无法对外扩张。
2、曹魏内部动荡不止。当蜀汉失去诸葛亮后,曹魏方面也进入曹叡统治后期,但其统治后期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此后朝政动荡不安。曹芳即位后,受命辅政的司马懿和曹爽两人明争暗斗不止,“高平陵事变”之后,曹爽集团被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但与曹氏矛盾也开始极为突出,又爆发了“衣带诏”和““司马昭弑君”事件。同时期的曹魏虽然也在对外扩张,但战略重心却集中在东北方向,平定了辽东的公孙渊,又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至于南方的蜀汉和东吴,曹魏则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3、东吴后期内部生乱。诸葛亮去世之后,东吴同样进入了孙权统治后期,而在处理继承人问题方面,孙权处理的可谓极度糟糕,结果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更是派系林立,先后导致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而当孙权吴太元二年(252年)病逝后,由于即位的孙亮年仅十岁,结果大权随后便落入了权臣孙綝手中,然而大权在握的孙綝残虐无道,导致朝中内斗不止,吕据、朱异等重要将领先后被杀,孙亮最终也于永安元年(258年)被废,孙休被扶上皇位,而孙綝也在不久后被杀死。这一时期的东吴内乱极为严重,根本没有能力向外拓展。
如上,诸葛亮执政时期孙刘联盟恢复,曹魏被东吴、蜀汉和鲜卑多方牵制,使得蜀汉基本没有遭遇到大的外部危机,而此后曹魏和东吴又陷入政治危机之中,也根本无力再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外部相对稳定的环境,自然也是刘禅能够长期坐稳皇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蜀汉内部相对平稳,而刘禅的表现也不算太糟糕,再加上外部相对平稳的环境,才使得刘禅稳坐皇位四十年。而当曹魏内部稳定之后,再加上蜀汉与曹魏的国力已经越拉越大,曹魏这才开始大规模南下灭蜀,姜维在外独木难支、朝中又有黄皓擅权,蜀汉这才最终走向了灭亡。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 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从理想主义到历史宿命的必然选择诸葛亮是否后悔跟随刘备?这一疑问跨越千年,始终萦绕在《三国演义》读者与历史研究者心头。若以“功成身退”或“个人得失”为标尺,答案或许令人唏嘘;但若回归历史语境,...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