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张作霖不知道认识不认识,这个人就是这个张学良的父亲了,不仅仅如此,张作霖其实还有好多儿子,这个张学良只是其中之一了,所以这个张作霖不简单的,其实说到这个张作霖也有很多故事,话说他好像还当过这个土匪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土匪和土匪之间,其实也是有区别的。有些土匪虽然也是土匪,但你,他们并不坏。历史上劫富济贫的,就是这种土匪。他们虽然也害人,但是,害的不是普通的百姓。
张作霖这个土匪,也不是一般的土匪,毕竟在众多的土匪当中,只有他一个人,把队伍做强做大了,而且张作霖还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卓越的一代旧系军阀。
那么张作霖这个土匪,有什么不一般呢?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土匪都是干的拦路劫财的勾当,有了他们的存在,人民就会生活在恐慌之中。
但是,张作霖这个土匪,不是这样的,他反倒是护卫农民安全的这么一个土匪。
当然了张作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要收农民的保护费。只要你交给我钱财,我就保证你的生命财产安全。
你还别说,还真的有很多人,找到张作霖愿意给他交保护费。
因为那时候的东北是个乱世,既有俄国人的势力,又有日本人的虎视眈眈,烧杀抢掠的事情,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
清朝末年大清帝国,已经走到了没落,至于东北的战乱,他们更是无暇东顾了。
所以,正是在这种情况,给了张作霖当土匪并且能够出头的机会。
可是,东北不仅仅只有张作霖这一个土匪,像张作霖这样的土匪,在东北是有很多个的。
张作霖只是其中的一个,因为牵扯到利益纠纷,土匪与土匪之间,可能就会发生冲突,那时候他们就会宣战,直到一方把另一方给彻底的解决掉为止。
可以说张作霖一直都是过的刀头舔血的日子,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当然不好过了,张作霖也不想这样一直混下去。
因为一旦这样继续下去,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毕竟谁都懂得,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道理。
所以,他要尽快为自己找出一条出路。
正好张作霖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是这个机会,彻底的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因为东北的匪患十分的猖獗,朝廷剿匪又没有什么余力,所以,他们就开始想收编一部分东北的土匪,让他们成为政府的军队,然后用收编的这支军队,剿灭其它在东北的势力。
让土匪去剿灭土匪,这就是清政府,想出来的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张作霖就是在这时候,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投靠了清政府的。同时,张作霖也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军队给洗白,摇身一变,他们从土匪,变成了朝廷的军队的。
因为张作霖他们本来就是土匪出身,所以,他们对如何剿匪比谁都清楚。
正是在张作霖的带领下,他们把东北的大部分土匪给消灭了,还有一部分逃跑的,只要张作霖在,他们就不敢回来了。
正是剿灭了东北的土匪,让张作霖成为了无人能撼动的东北王。
要说张作霖做过的伤天害理的事情,还真的不好列举。若是非要说的话,也就是他的圆滑吧。
他在掌管东北的时候,他是即不得罪俄国人,也不得罪日本人。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作威作福。
这一点张作霖做的确实是不怎么样。
虽然张作霖是亲日派,他和日军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这都是张作霖逼不得已而为之的,之所以要屈服日军,投靠日本。就是要活下去,然后迅速壮大自己。
这一点从日军要谋杀张作霖就可以看出,本了日军人以为扶持了张作霖,等他做强做大之后,他就会听自己的话,出卖中国的利益。
但是,到了张作霖真的长成参天大树了,这时候他们发现,张作霖根本就不会听他们的,若是想让张作霖做卖国贼,趁早放弃这个想法。
正是因为张作霖,不是日本的菜,不做日本人的汉奸,所以日军才觉得张作霖必须要除去,后来,他们才选择在皇姑屯把张作霖给杀掉的。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