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叫汉,而不是蜀。所以,刘蜀是不可能的,而刘汉可以有很多,但蜀汉只能有一个,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01
不管是曹魏、孙吴、还是蜀汉,都是今人对这三个政权的称呼,以前可不这么叫。
曹魏甚至一度被称为“魏朝”,代表三国正统。
孙吴很多时候被叫做“东吴”,意味着它偏安一方的地理位置。
而蜀汉政权,他们自己最喜欢的称呼叫“季汉”,而魏吴和后世常常叫他们“西蜀”。
然而,当我们纵观历史的时候,这些称呼的问题就来了。
历史上国号为“魏”的政权有很多,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战国时期的魏国,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以及北魏分裂出的东魏西魏,还有前后赵之间冉闵建立的短暂政权冉魏。
除了东西魏,拓跋魏、冉魏、曹魏都勉强可以叫做魏朝。
历史上建立在吴地的政权也很多,除了孙权家里的孙吴,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姬氏吴国,元末张士诚、朱元璋的东西吴国,五代十国时杨行密建立的吴国。
如果称东吴,那么这些政权都可以被称作东吴。
历史学家为了更好区别这几个魏国,这几个吴国,为了自己的表述能更加简洁,便用了曹魏、孙吴这样的指代。
一说曹魏,大家很容易就能知道是指曹操曹丕建立的那个魏国,而不会想到鲜卑拓跋魏,也不会想到冉魏。
一说到孙吴,大家也不会与五代十国的杨吴、朱元璋张士诚的吴国所混淆,而是能清楚地知道指代的是孙权建立的那个政权。
于是,曹魏孙吴就成了这两个政权最好的代名词了。
02
然而,相比于曹魏和孙吴取名那么容易,要给刘备这个政权取一个合适的称呼,难度明显要大得多。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为汉。
但是魏晋以来很,刘备的这个汉政权都不被认为是华夏正统。
如果称呼它为汉政权的话,那明显是打魏晋的脸,于是这个政权就因其统治核心地区在巴蜀地区而被蔑称为“西蜀”。
这个称呼明显不利于今天的历史研究,因为在蜀地建立的政权太多了。
先秦时期,成都周边就有古蜀国的存在;十六国时期,还有李氏家族在巴蜀立足;五代十国时期,又有王建、孟知祥建立的前后蜀国政权。
如果叫做刘蜀的话,明显对标性不强,毕竟人家一直的国号都叫做汉而不是蜀。
而如果回到汉这个国号,就会发现,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更是多如牛毛。
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两汉之间的刘玄的更始汉政权,刘盆子的建世汉政权;
十六国时期匈奴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氐人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
五代时期刘知远建立的后汉政权,刘崇建立的北汉政权,刘建立的南汉政权;
甚至还有北魏末的邢杲、金末郝定、元末陈友谅的政权,国号也是汉。
中国历史上至少存在着10多个国号为汉的政权,而且这其中刘氏汉政权也有8个之多。
曹氏建立的魏国就1个,孙氏吴国也别无分号,所以叫这个名字也没人跟他抢。
但如果将刘备的这个政权叫做刘汉的话,那么,刘邦、刘秀、刘玄、刘盆子、刘渊、刘知远、刘崇都会表示不服。
更何况刘邦刘秀刘备是一脉相承,两汉在前,刘备的季汉政权怎么有脸被叫做刘汉呢?
蜀不行,汉不行,那就结合起来,叫蜀汉如何呢?其实这个称呼仍然有歧义。
因为十六国时期的成汉,国号也叫作汉,统治的核心地区也是巴蜀之地,首都也是成都。
不过好歹还是有些不一样。
李雄建立政权的时候,最早称成都王,后来立国称帝时的国号叫做“成”或“大成”,意思是以成都为核心的政权。后来李寿篡位时,才将国号改为“汉”。
好吧,至少刘备同志一开始就坚定不移使用“汉”作为国号,所以刘备的这个政权就赢得了蜀汉的优先冠名权,而氐族李氏家族的这个政权便被叫做成汉,就像刘渊的那个政权叫汉赵一样。
总之,为历史政权命名的原则是,尽量针对性强,而又没有歧义。相比于刘蜀、季汉等等称谓,只有蜀汉最符合这个原则。
随着约定俗成,以后一叫蜀汉,大家都知道,哦,是刘备建立的那个政权。于是,蜀汉就这样被固定下来。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 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从理想主义到历史宿命的必然选择诸葛亮是否后悔跟随刘备?这一疑问跨越千年,始终萦绕在《三国演义》读者与历史研究者心头。若以“功成身退”或“个人得失”为标尺,答案或许令人唏嘘;但若回归历史语境,...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2 三国邴原:青州朱虚走出的清廉名士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北海朱虚(今山东潍坊安丘市凌河镇红沙沟一带)走出了一位以清廉自律、德才兼备闻名的名士——邴原。他虽未如曹操、刘备般叱咤风云,却以“...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8-11 临终断言:刘备为何断定马谡“不可大用”?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烛火摇曳,奄奄一息的刘备将诸葛亮召至榻前,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政治预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五年后,街亭的烽烟验证了这位枭雄的...
诸葛亮 刘备 2025-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