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每日吃“三四升”米,司马懿为何料定其命不久?
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准备,发动第五次北伐,大军兵出斜谷,可结果不但北伐无功,就连他本人也被司马懿预测到了死亡的结局。
蜀军在四月占领距郿县和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本来要渡过渭水攻陷北岸的积石原,却被魏将郭淮抢先一步,两方大军只能在渭水南北岸僵持了三个多月。
诸葛亮只好不讲武德,派人给司马懿送一套女装,骂他胆小像个娘们似的,还派使者去挑衅。
谁知司马懿表面笑嘻嘻,还关心起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来。
司马懿问他:“你家丞相每天吃得咋样,营里事情忙不忙?”,使者也是个实诚人,看这些也都不是机密,就如实回答:“丞相早起晚睡,一天吃不过几升米,凡是二十军杖以上的事务都要亲自过目”。
司马懿一听,料想诸葛亮命不久矣,在送走使者后就把这情况告诉了手下,继续采取拖延的战术。
果然,诸葛亮在八月中病情恶化,向劳军的李福交代完后事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
司马懿能从几句话就判预测葛亮的死亡,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基于对整个战场环境的了解,抽丝剥茧才能得出这样高深的结论。
我们先看看《资治通鉴》里,使者回答司马懿的原话,了解诸葛亮是如何“食少事烦”。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诸葛亮早起晚睡,军中凡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他要亲自审批判决材料,确保没有冤假错案。
诸葛亮治蜀时推行严刑峻法,但审理公平公正,像亲信的马谡,犯了错也是该杀就杀,绝不徇私,所以法律虽严但抱怨的人不多。
这是他对刑罚认真负责的表现,但也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而从使者的“不至”可知:诸葛亮一天几升米的摄入量是不多的。
按照现在所搜集到的两汉量器,经实测之后可以得出,汉朝的一升约为现在200毫升左右,诸葛亮所吃的四升大概为800毫升,最多也就装满三个平时常见的那种家庭碗。
这还是一天的食量,以一天两顿来计算,诸葛亮一顿还吃不到现代人两碗饭的分量。
现代人少吃米饭等主食,可古代的饮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特别是随时准备作战的大军,更没条件去享受了。
秦汉时期边军的配给,就是粮食和大酱,腌菜这些,急行军的时候不起灶,只携带干粮和风干肉,所以米饭必须要吃。
诸葛亮身高八尺,根据出土的汉末铜尺来看,一尺大约为23.5厘米,所以他身高在188左右。
一个188的山东大汉,一天进食不过两三碗饭,他身为主帅,也经常亲上战场指挥,消耗过大,摄入量却远远不达标。
我们常说三十岁前人找病、三十岁后病找人,何况诸葛亮已经54岁了,身体素质肯定比不上二三十岁的时候。
偏偏他熬夜加班,早上没补觉,吃得少,军务繁重,加上当时是七八月份,正是夏天,还没到立秋,气候炎热。
我们甚至可以猜测,当时司马懿已经推断出诸葛亮有病在身,才会说他“命不久矣”。
除了饭量之外,司马懿从诸葛亮一系列的反常行为中,看出他不能长久。
第五次北伐是诸葛亮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大军高达十万人,为此战他做了不少准备。
包括制造运粮用的木牛流马、在黄沙一带屯田积粮、出征前邀请东吴出兵等等。
在战术方面,诸葛亮也更加主动,选择比较冒险的斜谷道作为出兵路线。
以前出兵都是走祁山路线,虽然要翻山越岭,可相对比较安全,诸葛亮只在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作为疑兵驻扎在斜谷,引诱曹真长安主力。
诸葛亮一开始主要是稳定战线,在占领五丈原之后,就发兵抢夺积石原、阳遂等地,可都被郭淮挡住。
双方在渭水相持了三个多月,蜀军都不能往前推一步,但此时的诸葛亮还不急着决战,他把希望寄托在江南的东吴。
当年五月,东吴三路大军北伐,孙权率大军进攻合肥,陆逊进攻襄阳,孙韶进攻广陵。
可魏国防守严密,吴军从五月打到七月,一直攻不破防线。
到了七月中旬,魏明帝曹睿派秦朗率两万精锐增援司马懿,同时御驾亲征,才走到距离合肥还有几百里地的寻阳时,孙权就撤军了。
东吴退兵,两头夹击的计划失败,加上秦朗增援赶到,诸葛亮只能求和司马懿一战,让他来进攻自己设好的阵势,以打破僵局。
这是两人的第二次交手,司马懿有230年那次的经验,他认为诸葛亮远道而来,军粮消耗过大,外边也没了援助,迟早也是会撤的。
可是诸葛亮不但不撤,还不断挑战魏军,连送女人衣服这种小孩子把戏都玩出来。
他这次北伐出尽了整个蜀汉的家底,耗资巨大,大有豪赌一场的气势,完全不适合以往他谨慎的战术。
也是因为如此,司马懿判断,孙权的失败和关中战场的僵持,让诸葛亮急火攻心,有点乱出牌了。
后面使者回答的内容,让他更坚定这个想法,所以司马懿才会断定,诸葛亮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除此之外,司马懿这样说,也是为安抚魏军,他不但在拖延诸葛亮,也在拖延魏军内部。
早在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就因为保守而让手下人感到不满。
230年春天诸葛亮北伐时,他采取扰而不打的战术,派轻兵侵扰,让蜀军无法成功收割到陇西的粮食。
当时魏军诸将对这种战术非常鄙视,其中还不乏贾诩、张郃这样的重臣。
贾诩讽刺司马懿,说他“畏蜀如虎”,让天下人笑话,张郃指责他“不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
司马懿拗不过诸将的要求,硬着头皮打了一战,结果大败,损失3000人、玄铠5000领和角弩3100张。
之后他总结教训,继续采取扰敌固守策略,把蜀军拖到六月,粮尽撤军。
这次一开战,司马懿就计划依旧靠拖延来消耗诸葛亮的士气和军粮,让他不战而退。
但诸葛亮步步紧逼,不但派人来挑战,还送了女装给他,这司马懿能忍,可手下人忍不了。
司马懿为缓解诸将的怒火,还得和曹睿做一场戏,上表请战。
曹睿了解司马懿的想法,派卫尉辛毗拿着诏书劳军,要求司马懿坚守,绝对不能出战。
这场戏暂时缓解了魏国诸将的怨气,但司马懿必须要给诸将信心,要不然的话,到时候集中爆发起来,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司马懿询问诸葛亮起居饮食后,没有选择和将领开会,而是将判断告诉手下亲信,很显然,他是要让这说法自动散播到军营中。
在《晋书》中,还记载过他夜观星象,看出诸葛亮必败的预兆。
“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
司马懿是要用这些,来说服军中的将领,忍一时之气,诸葛亮迟早会失败的。
而且他弟弟司马孚曾来信问过军事,可见虽然曹睿出面,可朝廷中的士族对这坚守策略也是有不少疑虑的。
司马懿在给弟弟的回信中,把诸葛亮批得一无是处: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司马孚是曹魏的财政经理,负责着关中战场的调度,他和司马懿的军情讨论自然会在朝廷中流传开来,不管有异议的士族们是否相信,至少给他们吃颗定心丸,能尽量拖延一点时间。
作为蜀汉集团的实际负责人,诸葛亮是内政、军事的多面性高手,凭着蜀汉一州之地,战场上却总能掌握着主动,以弱打强,反让强者避战,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惋惜诸葛亮事必躬亲,无论大小都要管,名气又太高,把自己累死不说,培养出来的继承者们都是“萧规曹随”,规规矩矩地按照他制定好的路线去走,让蜀汉逐渐失去了生气。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