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古代人物专题,准备和大家讲讲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故事。在新朝末年,马援深得隗嚣器重,后来马援投靠刘秀,并且此后屡立战功,是东汉不可替代的将领之一。“马革裹尸”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马援,他为国捐躯的意志令后人敬佩。只是马援晚年遭人诬陷,导致他和刘秀之间产生误会,直到汉章帝时期才帮马援平反。那有关马援的更多故事,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陕西扶风茂陵人,其先祖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赵奢。因赵奢有功受封于马服君,因此其后代就以马氏为姓。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功封为重合侯,祖父马宾在汉宣帝朝任持节郎官,号“使君”,父亲马仲官至玄武司马,其三个哥哥都有官职。可以这样说,整个马氏家族是有将门之风的官宦世族。
马援年少时丧父,由长兄马况抚养。他聪明伶俐,素有大志,几个哥哥都喜欢他,送他去读书。同学朱勃的智商在马援之上,且举止大方能说会道,马援感到十分自卑。大哥马况安慰他:朱勃是小器早熟,智尽于此,以后要向你求教的。大哥的话以后果然应验了,朱勃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小县令而已。
由于马援自身学习努力,加之有官宦家庭背景,25岁入仕任扶风郡督邮。负责传递信件和纠察官员的贪廉。那时处于王莽当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僚腐败,他内心很是不满。有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犯到司命府(纠察罪犯的机构),他见罪犯可怜,心生恻隐之心,就私自把罪犯全放了。没有办法回去交差,只好亡命北地,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家乡,经营畜牧业。按现在的话说,马援有商业头脑,没过几年,就有了牛羊数千只,谷物数千斛。但马援的志向并不是想当名土豪,他把这些东西全部赠送了亲朋好友,自己漫游陇、汉两地去了。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与其兄马员避居凉州。当地豪强隗(wei)嚣起兵反抗王莽。马援起先仰其名望投奔,但时间一长,就觉得隗嚣好名誉而缺乏才能,不是一个能成大事之人。
更始三年(25年),公孙述和刘秀分别称帝,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赤眉军攻入长安杀了更始帝,这样就形成了四大割据政权对峙的局面。隗嚣为了生存,就派马援前往蜀地和洛阳,观察公孙述和刘秀的情况,然后选择同盟者。
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且从小交情甚厚,马援开先对公孙述抱有很大的希望,但去一考察,觉得公孙述是个井底蛙,妄自尊大,成不了什么气候。
刘秀对马援则是谦虚恭谨,俭简坦诚,盛情款待。马援觉得刘秀的风度酷似汉高祖刘邦,是个成大事者。他回来作了详细汇报后,隗嚣确定与刘秀结盟。过了几年,刘秀在马援的协肋下,平定了起兵反叛的隗嚣,马援因功被刘秀拜为太中大夫。
东汉建立之初,陇西的形势很不稳定,先零羌起兵反汉,声势很大。考虑到马援久在西陲熟悉情况,光武帝诏令马援为陇西太守专治西陲。马援得心应手运用“剿和抚”两种策略处理。派出军队迎战造反的先零羌人,斩首数百级,收降八千余众,俘获牛羊万余头。取得了首战胜利后,紧接着再接再厉,与扬威将军马成掩袭退守吾谷的叛乱先零羌人,斩首一千余级,收缴了大量的粮谷畜产。这一仗,为安定陇西地区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占据容易治理难。为此马援上书刘秀,提出了一整套治理方案。刘秀一律钦准。主要内容有:在金城以西土地肥美、灌溉方便、可用于农耕的地方建立防守据点,设置行政长官,开垦水田劝勉农耕,流浪在外的当地羌、氐族人回乡从事生产者免除徭役和赋税。经过一段时间综合治理,西陲形势稳定了。当地军民对马援心悦诚服,马援的声誉远播三辅。马援辞世后,当地民众还修庙祭祀他。
马援因功于建武十六年(40年)应调入京,任虎贲中郎将(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
建武十七年(41年),卷县人李广假托神道造反,紧接着交趾女子征侧与其妹征贰举兵反汉,均由马援率军先后平息。马援因功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是东汉朝立国后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大将军。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居住于武陵山区(今湘西北一带)的五溪蛮人,在酋长单程等人的策动下反汉,武威将军刘尚奉命征讨全军覆没,主将战死。次年中山太守马成奉命前去征讨,亦难克敌,只好退保临沅(今湖南常德),以待增援。
时年62岁,北征刚返尚未休整的马援闻讯后,主动向刘秀请缨前去平叛。刘秀起初不允,后来同意他当场演示后确定。马援据鞭登马,挥手一鞭,骏马腾空而起,绕场三周。马援神色自如,顾盼神飞。刘秀大喜,当即命令马援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刘永诸人,率十郡四万多兵进军五陵。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军至壶山。那里地势险峻,众蛮登高守隘,官军无法攻入,两军处于相持状态。两个月后天气炎热,林中瘴疠交侵,包括马援在内的不少将士染疾,马援带病坚持巡逻和观察敌情。不久病死于军中。
作为随军的朝廷特使梁松,对马援一直抱有成见,乘机上报朝廷说其贻误战机,还说在征讨交趾后运回来用于治病的一车薏苡种子是一车黄金。刘秀大怒,立命削了马援的新息侯爵位。一直到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朝廷才为马援更行封树,起建祠堂。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才最终为马援平反,遣使持节追策马援为“忠武侯”,几十年冤案终于平白于天下。
马援不仅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和前敌总指挥,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在查阅史籍中,发现了他的一首遗诗《武溪深行》:
滔滔武溪,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
这首诗被收入《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据晋崔豹《古今注》载:《武溪深行》系马援南征之所作。马援的门生爰寄生善吹笛,马援作歌令爰寄生吹笛以和之。武溪亦作五溪。据《水经注》释:指雄溪、椭溪、西溪、沅溪、辰溪。在湖南、贵州交界处。
当时称居此地的少数民族为“五溪蛮”。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案震动朝野。其女刘陵因“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被连坐处死,史载她“慧,有口辩”,曾以美色与金钱游走于长安权贵之...
刘彻 刘安 2025-09-24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刘邦为什么恨钟离昧:权力、猜忌与历史宿怨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高祖刘邦与钟离昧之间的恩怨纠葛,犹如一曲跌宕起伏的悲歌,既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也暗含着人性中猜忌与报复的复杂心理。刘邦对钟离昧的怨恨...
刘邦 2025-09-24 刘恒真的爱了窦漪房一生吗?在中国古代帝王情感史中,汉文帝刘恒与皇后窦漪房的关系始终是争议焦点。从代国初遇的偶然,到长安宫廷的权谋博弈,再到晚年失明后的权力平衡,这段跨越四十余年的婚姻,既...
刘恒 2025-09-24 项庄身世之谜:楚国第一剑客的家族脉络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刮目相看:吕蒙的蜕变与历史回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蜕变故事。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武将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古代对“终身...
吕蒙 2025-09-23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