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之战: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为什么齐国没参加?还差点就打到咸阳?山东五国组成的三十万联军精锐合纵攻秦,项燕领十五万在阴晋与桓齮纠缠,庞煖与燕太子丹领十五万直击咸阳。
彼时,秦国都城咸阳空虚,桓齮分兵五万给羌瘣,命其在通往咸阳的必经地——蕞城死守。

咸阳城内六国商贾散播流言,扰乱人心,所以被秦国羁押。嬴政命嬴昇保护太后及宗室、百官退守雍城,百官誓死不退要与嬴政共守咸阳。咸阳附近县邑的秦人纷纷赶来参战守护咸阳。王翦向秦王政献策解围,秦王政将自己的三千郎官交由王翦。最终,虽然山东五国的大军棋差一招,还是没能拿下秦国都城咸阳。在正史上,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蕞之战”,是山东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众所周知,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得到增强。虽然秦惠文王即位之后,将商鞅除掉,但是,商鞅变法却得到了秦国的长期执行。从秦惠文王这位君主开始,秦国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在苏秦、公孙衍、信陵君魏无忌等人的推动之下,山东六国多次组成联军,以此遏制秦国对外扩张的势头。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41年组成联军攻打秦国,一度攻打到蕞城这个地方,所以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蕞之战。蕞之战作为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因为在这场战役后,山东六国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并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和消灭了。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朝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对于历史上的吕不韦来说,虽然是一位权臣,但是,他执掌大权期间,却没有放松蚕食六国的步伐。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吕不韦采用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黄河以北,全部占领韩国的上党郡,并重建太原郡(西至黄河,北至山西繁峙,东与燕赵交界,南接上党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对此,在笔者看来,吕不韦的不断出击,自然给韩国、魏国、赵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魏赵韩三国,应该也意识到秦国一统天下的志向了,为了避免坐以待毙,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41年正式组成了联军。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实际上只有韩国、魏国、赵国、燕国、楚国这五国,也即齐国没有参加。对于齐国来说,在公元前284年遭到了五国伐齐之战,虽然齐国成功复国,不过,这也导致齐国和其他五国之间的疏远,再加上吕不韦远交近攻,更导致齐国长期坐山观虎斗,没有参加公元前241年的合纵攻秦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没有齐国的参加,但是,其他五国依然集中了数十万大军。

对于蕞之战来说,五国联军由赵国老将庞煖指挥。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蕞之战中,楚国春申君、项燕也指挥了一部分兵马,也即是兵分两路来攻打秦国。所以,在历史大剧《大秦赋》中,也给出了类似的情节。当然,不管指挥到底是谁,在蕞之战中,五国联军还是成功深入至函谷关内,来到距离秦国都城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城。

根据史料的记载,蕞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带,这距离咸阳可谓非常近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五国联军之所以成功逼近咸阳,深入到秦国腹地,主要原因还是秦国新占据的疆域实在太辽阔了,对于这些区域,秦国的占据不是非常牢固。比如秦国曾经占据的上党郡、太原郡等地,就出现了叛乱,也即魏国、韩国、赵国的百姓,显然难以一下子接受秦国的占据。并且,为了控制这些辽阔的疆域,秦国将众多大军分布到各地,这导致秦国都城咸阳比较空虚,也即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抵挡五国联军,这成为庞煖等人可以攻打到蕞城的主要原因。

当然,五国联军的到来,没有吓倒秦王嬴政。在电视剧《大秦赋》中,秦王嬴政在都城咸阳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了誓死坚守咸阳的态度。而这,无疑鼓舞了秦国将士的斗志,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史料的记载,在秦国各地的援军到来之后,五国联军不仅没能继续进攻下去,还因为秦国大军的反击,所以立即溃败开来。

最后,因此,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蕞之战),以秦国获得胜利而告终。在蕞之战中,秦国上下的团结一致,固然是其取胜的重要原因。不过,在笔者看来,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之间貌合神离,在遇到困难之后就变成一盘散沙,再加上深入到秦国腹地之后,后勤补给比较困难,这最终导致五国联军吃到了败仗。此战过后,山东六国只能各自为战,再也没有实力和信心合纵攻秦了。对此,在笔者看来,正如同电视剧《大秦赋》中表现的一样,通过化解蕞之战带来的危机,秦王嬴政巩固了自己在秦国的威望,为他剪除吕不韦等权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在彻底执掌大权后,秦始皇嬴政重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消灭六国的谋划。到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正式发起了秦灭六国之战,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秦始皇终于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蕞之战是山东五国(楚、赵、魏、韩、燕)在公元前241年组成联军攻打秦国,一度攻打到蕞城这个地方,所以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蕞之战。蕞之战作为六国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因为在这场战役后,山东五国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并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和消灭了。蕞之战是战国时期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貌合神离,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从此,六国更无法抵御秦国兼并。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王翦: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与智慧归隐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王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既是征战沙场的辉煌史诗,也是功成身退的智慧典范。一、少年从...
王翦 2025-11-14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