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皇太极,即清太宗,清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看吧。
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将国号改为我们熟知的“清”,将民族由女真改为满族,统领着原本被明军困在东北的满族人,他西联蒙古,东平朝鲜,扫清了攻打明朝的阻碍,从而绕过明朝最为坚固的关锦防线攻入中原内地,并使用反间计使崇祯帝杀死了自己的大将袁崇焕,几乎为后来的清兵入关夺取中原扫清了绝大多数的障碍,可以说,清朝最后能入关夺取天下成功,皇太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着实功不可没。
虽然皇太极作为清朝统治者时是毋庸置疑的贤明君主,但对于皇太极为何能够坐上这个位置,其实很多人还是有所迷惑,因为皇太极是后金的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加上其母亲一直被认为是努尔哈赤的妾室,所以皇太极这种非嫡非长的身份却继承了汗位的情况让很多人无法理解,那么为什么偏偏是皇太极这位“非嫡非长”的皇八子继承了后金的大汗之位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满族皇室的福晋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认为满族皇室的福晋也是像汉族皇室那样实行一夫一妻妾的制度,福晋之间也有嫡庶之分。这种说法其实之说对了一半,因为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清朝后妃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福晋、格格制度是在康熙年间才完成的,这时候的福晋制度确实是分嫡庶的,正妻叫嫡福晋,侧室叫侧福晋。
然而在皇太极出生时的满族贵族福晋制度其实和之后的福晋制度有所不同,早期的女真社会其实奉行的是一种一夫多妻制的婚姻,贵族的诸位妻子(即福晋)之间其实严格来说没有绝对的嫡庶之分。也就是说,各位福晋生下的孩子都算是嫡子,而这也就意味着其实这些孩子都拥有着继承权。当然,福晋之下的那些侍妾生下的孩子才是庶出,这一点和汉族婚姻中的侍妾的地位一致。
也就是说,皇太极非嫡子其实算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便是努尔哈赤诸位福晋之一,而她去世之时努尔哈赤都还没有称汗,处于女真早期社会形态时期,自然不可能会有什么嫡庶之分。所以,从血缘的继承权这一点上来说,皇太极也是拥有继承汗位的法理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身为皇八子的皇太极能够从诸位哥哥中脱颖而出,最终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的。其实最初努尔哈赤决定的继承人选确实不是皇太极,而是他的长子褚英,努尔哈赤最开始对褚英非常看重,很早就让褚英开始带兵并主持部分军政事务,并将其按接班人的方式培养。
褚英一开始也确实不负努尔哈赤的期待,立下了很多战功,甚至因为其英勇表现还将其封为“阿尔哈图土门”,译名为“广略”,所以褚英的封号又称“广略太子”。褚英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和努尔哈赤手下的开国五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再加上褚英自己心胸狭隘、飞扬跋扈,结果导致兄弟们和五大臣联手向努尔哈赤揭发褚英的所作所为。
努尔哈赤对褚英开始逐渐疏远,并且不再带褚英一同出征,只是让他留守后方,而心胸狭隘的褚英又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多次表现出不服的行为,甚至说继位后会诛杀那些与自己不和大臣和兄弟,结果努尔哈赤便将其囚禁起来,这更使得褚英不满,褚英甚至作出诅咒父亲出征失败的极端行为,最后被盛怒之下的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处死。
从此之后,原本褚英太子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了,努尔哈赤不再立太子,取而代之的是他设立了四大贝勒,即:皇二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的侄子二贝勒阿敏;皇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而四贝勒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皇太极。别看皇太极虽然在几位贝勒中最小,但他却在弟兄几人中最为受宠,一方面由于皇太极自己的能力比较出众,另一方面则是其父亲对皇太极早亡母亲的怀念。
在四大贝勒时期,皇太极追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在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誓师讨伐明朝之后,皇太极更是多次为努尔哈赤出谋献策,尤其是努尔哈赤在攻明的第一次胜利抚顺之战中,便是采取了皇太极的建议,打扮成马商混入马市进入城中,与城外的军队在夜晚里应外和,最后顺利拿下了攻打明朝的重要交通要道——抚顺。之后在与明军进行的著名战役——萨尔浒之战中,皇太极也率领军队多次与明军作战,结果萨尔浒之战后金大获全胜,皇太极在此战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太极这位原本于四大贝勒中最小的一位逐渐开始成为四大贝勒中最有名望的一位,之后皇太极又参与了后金对察哈尔蒙古的作战,用精骑五千将其首领逼得远遁,这越发提高皇太极在后金朝中的地位。后来宁远之战失败,努尔哈赤郁郁而归,不久之后便病故了。
努尔哈赤病故后,继承人的选择便迅速成为了后金最为重要的话题。继承人的人选只能从四大贝勒中选出,而二贝勒本身不是努尔哈赤的孩子,所以继承的可能性很小,而剩下的三位贝勒中,大贝勒代善在自己孩子的动员下,居然主动选择举荐皇太极继承汗位,这样一来,拥有大贝勒的支持并且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能力上都具有继位资格的皇太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后金第二位统治者,清朝的奠基人。
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在清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坠入黑暗深渊。这位战功赫赫的肃亲王,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含冤而死,其结局不仅是个人的...
皇太极的皇后 豪格 2025-07-17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代善为什么要杀儿子和孙子:清初权力漩涡中的亲情绞杀在清初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礼亲王代善亲手处决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的事件,堪称满洲贵族内部权力斗争最惨烈的注脚。这位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的“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 松锦大战:明朝错失的战机与必然的败局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至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一场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精锐、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略决...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