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里面看到太监宣读圣旨的情节,尽管每一部剧中可能都有一些与真实的历史相违背的出入,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其实古代的太监,宣读圣旨都可以领取一份很高的工钱。这可能让很多人不理解,宣读圣旨不就是去传达一下皇帝的意思吗,为什么也能领工资呢?而且这一份工资还不低,究竟有多少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右图为明代正统年间圣旨。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这是“奉天”的来源。至于“承运”,又牵扯到邹衍的“五德始终说”。邹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钦此就是皇家专用名词,就是到这里结束的意思。其实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的这些套话,这主要是古代戏文中是这么唱的,电视也这么演,大家就认为是这样的。一般古代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开头为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

太监其实就是身体残缺的男子,不过他们虽然说身份比较尴尬,但是因为很多的男子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劳动力吃饭的,所以这其实很正常,而且太监也是有不同的品阶的,不同的太监有不同等级的俸禄。不过因为太监是没有家室要豢养的,因此太监的俸禄并不是很高,但是历史上很多的太监都是富得流油的,甚至晚年退休之后还能够买一个老婆回来,如果说他们按照朝廷的俸禄正常发放的话是没有这么多钱的,那么他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太监是在皇宫里面工作的,因此他们接触到的人都非富即贵,尤其是皇上或者是宠妃身边的太监,先不说自己的主子随便赏赐一下就有多少钱,其次打狗也要看主人,所以这些太监在外面的话不止自己下面的小喽喽,就连大臣有的时候还要礼让三分呢,更何况有的时候别人要疏通关系的话他们也就会有一笔不菲的收益。还有,皇帝身边的太监还有另一个独特的赚钱方式,那就是宣读圣旨。
一般皇帝身边的太监都会这个工作,如果说太监去官员或者妃嫔的家里面或者宫殿里面宣读圣旨的话,如果是好消息,主人一高兴,肯定是第一时间就会赏赐这个来告诉自己好消息的公公,而且还要好酒好菜伺候着,希望回去之后再给自己美言两句,这些太监大家都知道是不能得罪的,然后如果说是坏消息的话,有些人希望得知皇帝到底怎么想,也会打点这些公公,希望得知皇帝的想法,还有就是希望能回宫求情,那这些都是需要钱财来打点的。他们每次少了能拿个三五十两,多了那就三五百两也说不准啊,这收入真的是比普通人高了不知道有多少倍,要知道一个普通农户当时的收入一年有个五六两就差不多了。
所以说这个工作虽然备受人的冷眼,但是它的隐形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一笔数目,大家也不能小瞧,毕竟人家读一道圣旨的功夫,这银子可就比你一年的收入要高上许多了呢。

许多人都知道,明朝时期太监的权力是很大的,比如明末大太监魏忠贤,人称“九千岁”,也就比被称为万岁的皇帝稍微低了一点点。因此,明朝太监乱政的事情屡有发生。清朝定鼎中原后,皇帝担心重蹈明朝的覆辙,于是就定下规矩,不许太监干预朝政,有违者凌迟处死。
太监没有子嗣,皇帝又不允许他们干预朝政。于是,清朝的太监就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如何捞钱上面来。对这些太监而言,钱财已然是他们唯一的寄托了,所以贪财的本性就在他们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清朝太监大致可分为总管、首领和普通太监,其中以总管太监的地位最高。普通太监里又分多个等级,打扫处的太监是所有太监中地位最低的,宫里最脏、最累的活都是由打扫处的太监来干。而且这里的太监虽然干的多,但拿到的月银(工资)却很少。更悲催的是,这些太监地位太低,除了每个月固定的月银外,几乎就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了,所以日子过得很清苦。
太监搞“外快”的方式五花八门,几乎是到了“雁过拔毛”的程度。但凡是有求得着他们的地方,不使足了银子,那是休想办事的。内务府名义上是太监的主管机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却也不得不经常给太监送银子。
这些太监到底有多少钱,还得因人而异,但只要能混到中高层的位置,几乎个个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清末隆裕太后身边的总管太监张兰德(小德张)在隆裕太后去世后出宫到天津租界居住,当时的人形容他的财力是“贵敌王侯,富埒天子”。宣统皇帝溥仪身边的二总管阮进寿,每年一到冬季就像时装模特一样,一天换一件皮袍,每件都不重样,什么银狐袍子、紫貂袍子、海龙袍子都是应有尽有。这些还都是清末时期大太监的光景。
在汉末三国与两晋的动荡历史长河中,西晋“八王之乱”堪称一场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宗室内斗。这场持续十六年的战乱,将西晋王朝拖入深渊,而成都王司马颖作为“八王”之一...
2025-11-28 黄忠:三国蜀汉五虎上将的传奇老将黄忠,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以老当益壮、勇毅冠三军的形象,在历史的长...
2025-11-28 徐盛:三国时吴国的铁壁猛将在三国纷争的烽火岁月里,东吴阵营涌现出众多名将,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为东吴政权的稳固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徐盛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和灵活多变...
2025-11-28 程畿:三国时期蜀汉的忠烈之士在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程畿以其忠诚、勇敢和坚定的气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虽身为文臣,却在战场上展现出武将般的英勇无畏,其事迹令人动...
2025-11-28 杨阜:三国曹魏的忠义智勇之臣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一位德才兼备、刚正不阿的名臣。他以卓越的政治眼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刚直的品格,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
2025-11-28 隋唐英雄演义罗成简介——隋唐十八杰中的传奇少年在隋唐英雄演义的璀璨星河中,罗成以其卓越的武艺、冷峻的外表和悲壮的结局,成为无数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作为隋唐十八杰之一,罗成的故事在《隋唐演义》《说唐》...
2025-11-28 傅嘏:三国曹魏后期的中流砥柱傅嘏(209年—255年),字兰石(一字昭先),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出身北地傅氏这一世家大族,是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曹魏尚书傅巽之侄。他以卓越...
2025-11-28 西魏文帝元宝炬:南北朝乱世中的傀儡开国之君在南北朝那个风云变幻、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西魏文帝元宝炬以北魏皇室后裔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西魏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既有着皇室贵胄的尊荣,又饱尝了乱世中傀儡...
2025-11-28 杜伏威: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在隋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各地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般爆发。在这波澜壮阔的起义浪潮中,杜伏威作为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的杰出...
2025-11-28 杨洪:三国蜀汉的忠诚栋梁与战略智囊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一位兼具行政才能与战略眼光的核心官员。他以“忠清公亮”的品格和“经事能治”的才干...
2025-11-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