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春天,此时距离李渊晋阳起兵已经过去26年。李世民综合考虑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治理天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功臣,让阎立本为他们作画,并将其放入凌烟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位最为特殊,他就是殷开山,为什么说殷开山是最特殊的呢?原因就在于殷开山去世的非常早。622年,他跟随李世民平定刘黑闼叛乱,却死在了途中,那时李唐刚刚建国不过才四年,还未实现天下统一,而玄武门之变也还要等上四年。
按照这个时间线来说,殷开山似乎不可能立下多大的功劳,以至于过了21年,李世民居然还记得这位老部下,并让他入了凌烟阁。但事实就是,殷开山的确成了凌烟阁功臣,而且还排在了第十三位,柴绍、侯君集、程知节、李绩和秦琼等人都排在了他的后面。
而且,殷开山不仅是凌烟阁功臣,同时也是太原元谋功臣,与殷开山一样兼具两种身份的功臣只有六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殷开山必然是有他的特别之处的,不然不会被唐太宗如此记住,要知道当时与殷开山死在同一事件中的还有猛将罗士信,而罗士信就啥都没捞着。而且后来有几个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也没能入凌烟阁,这就更加突出殷开山的特别了。
关于殷开山的生平和功绩,《旧唐书》中大约有六百字的描述,可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殷开山,他出身世家,“少以学行见称,尤工尺牍。”隋炀帝时期在太谷县做县长,政绩不错,深受百姓爱戴。
但在隋末割据大势下,殷开山也开始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即投向了李渊,被任命为大将军府掾,成为晋阳起兵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也很得李氏父子看重,以至于“参预谋略,授心腹之寄。”
在真正上战场之后,殷开山最初是李建成的部下,曾跟随李建成攻下西河郡,后来李世民被任命为渭北道元帅,殷开山就做了李世民的长史,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先是和刘弘基击败隋将卫孝节,长安被攻破之后,殷开山成为郡公。
但在接下来的第一次浅水原大战中,殷开山和刘文静在李世民生病不管事的时候忘记了李世民的嘱托,急于和薛举一战,结果导致唐军大败,士兵死伤过半,殷开山和刘文静也因此被除名。
薛举本来想乘胜攻打长安,但在出发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并直接死了,薛举的死为唐军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所以距离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不过才两个月,第二次浅水原之战又开始了,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完全打不过李世民,在这一仗中,殷开山因为跟着李世民所以算是建立了战功又官复原职。
之后又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王世充和窦建德都被解决掉之后,窦建德的旧部在刘黑闼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李世民奉命平叛,在去平叛的路上,殷开山病死。
殷开山的死对李世民打击很大,他“哭之甚恸”,而殷开山原本的官职是正三品的陕东道大行台吏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从二品的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21年后,其画像入凌烟阁。
从他的这些经历来看,除了是李世民的心腹外,其实也不算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至少不足以如凌烟阁,但是殷开山并不是真正的武将,他实际上是能臣,他经历中有两点很为他加分,其一,他曾是李建成的旧部,其二,他善于招抚,正是这两点才让他脱颖而出,让李世民念念不忘。
他作为李建成的旧部,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李建成的心腹或者有亲密交往的人应该是知道的。而殷开山又善于招抚,《旧唐书》记载:“时关中群盗往往聚结,众无适从,令峤招慰之,所至皆下。”峤是殷开山的名,即殷峤。
也就是说殷开山善于招抚,能够将关中的那些群盗收编进唐军中。这一点和房玄龄“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德年间,李世民需要人才,也需要拉拢李建成身边的人,那么,殷开山为李世民招揽了些什么人呢?有明确记载的就是唐初名将张士贵。张士贵在隋末原本自成一派,但毕竟势力不算大,后来主动归顺了李渊,带领原先的部下继续征战,长安被攻下来之后,张士贵曾跟随李建成出征:
“隐太子之东讨也,以公材光晋用,誉重汉飞,战有必胜之资,威有惮邻之锐,授第一军总管,先锋徇地。”
李建成毕竟是大唐的太子,征讨这样的事情多是李世民在做,所以后来张士贵又多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但并未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直到“太宗特遣殷开山、杜如晦赍金银四百挺以赐之。”张士贵才算是真正成为李世民的人,并在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另一个可能被殷开山引到李世民这边的就是常何,我们知道,常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他原本很可能是李建成的人,结果后来被李世民收买了。那么,谁去做这个中间人?自然是殷开山最合适。所以常何很可能在殷开山的劝说下成了李世民的人,并在624年被李世民召进京城,“于北门领健儿长上”,并帮助李世民用金刀子收买骁勇之士。
李建成并不知道常何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自然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并未对常何起疑心,反而放心地进入了玄武门,结果被等在里面的李世民等人给解决了。
所以从这里来说,虽然殷开山在622年就已经去世了,但他为李世民所作的一切,到了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有很大的用处,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在643年的时候依旧记得这个老部下,让他的画像进了凌烟阁。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郭子仪之死:功高不震主,忠良终得全——驳“灭九族”谣言之真相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功绩载入史册,其八十五载人生横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经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重大危机,始终以...
郭子仪 2025-09-16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