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徐晃是如何力挽危局,最终解了襄樊之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趁曹操在汉中大败,正在撤军回来欲归未归的时机,发兵攻打襄樊。襄樊是曹操在荆州北部的战略据点,势在必守。于是,曹操派他手下的于禁、庞德率领七军前往救援。双方在襄樊展开争夺,战争陷入胶着状态。
但是,关羽利用秋雨连绵,汉江暴溢的机会,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的军队。于禁投降,庞德被杀,被擒的七军三万多人被关羽押送荆州。这个时候,曹操统治区的暴动此起彼伏,曹操一时陷入了他一生中最困难的境地。
由于于禁的主力被歼灭,在襄樊方向上,只有曹仁率领几千人在固守襄樊,而挡在关羽面前的就只剩下徐晃率领的一万新兵了。不过,在这个时候,关羽虽然取得了胜利,同时也陷入了困境。
关羽的困难是兵力不足。他非常想利用胜利的形势,极力扩张战果。可是,曹仁在部下的劝说下,坚守樊城不去。关羽又将部队伸到了郾城一带,威胁宛洛。这样,由于兵力分散,关羽没有能及时拿下樊城。由于有樊城在背后牵制,关羽不敢和徐晃进行决战。就这样,徐晃以一万新兵,虚张声势,挡住了关羽的去路。
关羽为了尽快结束战役,四处寻求援军。他向刘封、孟达求援,可是刘封、孟达以山城初定,出兵怕有变故而推脱了。关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抽调荆州用来防备东吴的兵力投入前线,这就给东吴偷袭荆州创造了条件。
而曹操在刚开始被关羽威震华夏而震惊,想要迁都躲避锋芒。到司马懿劝说,孙权主动请求讨伐关羽,这才稳定下来。他在和孙权商议下夹击关羽的计策后,决定增援徐晃,让徐晃进行反攻。
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率领主力撤回了关东。他派出了徐商、吕建等部去增援徐晃,还专门交代,让徐晃在所有军队都到齐了再进攻关羽。于是,有了优势的兵力,徐晃开始了对关羽的反攻。
徐晃先攻打郾城,他虚张声势,假装要包围敌人,关羽的部下只得烧掉营垒逃走。在取得郾城后,徐晃连营而前,他的营寨距离关羽的营寨只有三丈远。这时,曹操怕徐晃兵力不足,又派了殷署、朱盖率领十二营的兵力前来增援。
关羽在围头、四冢都扎有营寨。徐晃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扬言要攻打围头,暗中攻打四冢。关羽率领五千人马来救援四冢,也被徐晃打败,并追击关羽的军队一起冲进关羽的营寨,占领了它。关羽在和徐晃交战不利,加上荆州被袭,只得退兵。
我们从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到,在这场战役中,徐晃的军事才能是胜利的主要因素。他用兵机制灵活,在这一次战役中,他多次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使得关羽顾此失彼。在最后的决战中,徐晃不顾关羽的营寨防御设施复杂牢固,抓住关羽撤退的时间,死死咬住关羽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一起冲进关羽的营垒。
这样,关羽的营寨虽然防御稳固,可是在徐晃的猛烈攻击下,根本就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在徐晃的拼死攻击下,关羽的营寨就这样被攻陷了。徐晃的这次攻击,完全符合兵法的“势险节短”的要素,显示了他具备的名将素质。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看,徐晃能够打败关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关羽的兵力不足。当时关羽由于胜利后的骄傲,把嘴张得太大,造成了他兵力上的捉襟见肘。他攻打襄樊只有区区三四万的兵力,而这些兵力中还至少有近万水军。剩下的这些步军中,他又将他们分成几个部分。
一部分押送被俘的曹军回荆州看押,一部分围攻曹仁的樊城,一部分围攻襄阳,剩下的一部分自己率领,一部分伸出到郾城一带,等待樊城一攻下就乘胜向曹操控制区的纵深发展。这样一来,关羽的兵力分布很广,造成了处处分散,处处单薄。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率领一万人马的徐晃也没有主动和关羽交锋。这是因为徐晃的这一万人马都是新兵,是难以对抗关羽的精锐的。因此徐晃只是挡住关羽的去路,阻止他继续向北发展而已。
等到了曹操撤军回来,就马上将主力派往徐晃那里增援。先是徐商、吕建,后是殷署、朱盖,这样,徐晃的兵力逐步增加,已经超过了关羽的兵力。而且曹操还叮嘱徐晃要等待兵力都到达集中后,再发动进攻。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徐晃的军营离关羽的营寨只有三丈之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敌人的兵马就在你的眼皮底下修筑营寨,可是你却无法阻止对方。可见当时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到了何等地步?
在我专敌分的情况下,徐晃取胜的概率就更大了。我们看徐晃的这几次战斗,打得有板有眼。他每次都能够集中几倍于敌人的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反观关羽,到最后的决战,也只能率领五千马步军反击。在徐晃的优势兵力下,失败当然是难免的了。
结语:
徐晃能够顺利的解襄樊之围,主要的因素是他的自身军事能力和关羽的用兵错误。在襄樊之战中,虽然关羽在初期水淹七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在胜利之后,关羽没有合理的安排下一步的战役。他骄傲自大,企图获得更大的战果。结果,关羽将兵力极度分散,在各个方向上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
而徐晃率领一万新兵也不敢和关羽交战。直到曹操率领主力回到关东,派兵增援徐晃后,徐晃才发动了解围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徐晃利用关羽兵力分散,处处单薄的缺陷,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在每一次战斗中,都集中几倍于关羽的兵力,机制灵活,声东击西,在最后关头,穷追猛打,一举攻占了关羽的营垒,解了襄樊之围。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辛毗之死:一场被误读的历史悲歌建安九年(204年)邺城攻防战中,曹军将领徐晃生擒袁绍旧部审配。当辛毗持马鞭怒抽审配时,这位宁死不降的袁氏忠臣突然高呼:“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此言如利刃...
徐晃 袁绍 2025-08-27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忠义传承中的父子情深:关羽与关平的羁绊考辨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与关平的父子关系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正史记载关平为关羽亲生长子,而《三国演义》却将其塑造为义子形象。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民...
关羽 2025-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