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是发生于公元249年由司马懿发动的一场政变。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官宦人家。他自小聪明果敢,文韬武略,胸怀大志。三国时期,曹操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让他为自己所用,还曾让他做太子曹丕的老师,辅佐曹丕。
曹丕的儿子曹叡登基后,仍然重用司马懿。不甘心居于人下,对曹魏有不臣之心的司马懿在曹叡当权时一直表现得尽职尽责,效忠于朝廷。曹叡在临终前让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太子曹芳。
曹芳在位时,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了曹爽及其诸多党羽,后又设计除掉权臣王凌及其同党,进而扩大自己的势力,架空曹魏政权。司马懿此时才大胆行动,为篡魏打下基础,难道先前他一直隐忍是因为对曹氏非常忌惮吗?实际上,这是由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01
得到曹操赏识
司马懿年轻时才华出众,曹操的弟弟曹洪文笔不佳,想请司马懿来帮自己做文案方面的工作。司马懿不屑于当曹洪的手下,就谎称自己有风痹病,爱莫能助。曹洪听后,觉得司马懿是以装病来搪塞自己,有些不快,就把此事告诉他哥曹操。
曹操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应该充分利用司马懿这种难得的人才,就亲自派人请司马懿来帮自己做事,如果他不愿意,就用武力来让其就犯。司马懿慑于曹操的威权,就乖乖地从命,到曹操手下做事。他先后被曹操安排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
司马懿与曹丕经常往来,曹丕很想成为曹操的接班人,他与兄弟们的竞争也很激烈,司马懿常为曹丕出谋划策。曹操还让博学的司马懿担任曹丕的老师。
眼光犀利的曹操在逐渐的接触中,发现司马懿是个深藏野心的人,他迟早不会甘于人下,隐隐地担忧这个人会对曹氏政权产生威胁,并提醒曹丕注意不要跟这个人太过亲密。但曹丕很信任司马懿,还在曹操面前给他说了许多好话。
司马懿知道曹操的想法之后,为了让曹操不再怀疑自己,他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平时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公务上恪尽职守,卖力工作,表现得非常忠心,曹操渐渐打消对他的防备之心。
02
被曹叡重用
曹丕继位后,几次为司马懿升职加薪,他对司马懿说,晋升他是为了让他为自己分忧。曹丕在讨伐东吴时,出于信任让司马懿镇守许昌。曹丕去世前,选定曹叡来继位,将司马懿等四人任命为辅政大臣。
曹丕自始至终都把司马懿当成自己的左右手,对他言听计从,对他委以重任。临终前,他对曹叡说,让他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倚靠司马懿等四位顾命大臣来把持政务。
曹叡从小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个性刚毅果敢,很受爷爷曹操喜爱。他知道曹操对司马懿怀有戒心,也知道司马懿深沉,富于谋略,有不臣之心,但隐藏得很深。司马懿一向谨慎小心,不敢露出狐狸尾巴,在曹叡手下做事,也表现得毕恭毕敬,颇为忠心。
曹叡在位期间非常倚重司马懿,在孙权发起的攻魏战争中,司马懿打败孙权及其部将诸葛瑾等人,杀敌无数,最后大获全胜,从而被擢升为骠骑大将军。
四位辅政大臣中,曹真与曹休是曹氏家族的人,与曹叡是亲人一条心,大将陈群对曹魏朝廷也是忠心不二,三人的地位都高于司马懿。满朝文武大臣都臣服于曹魏政权。司马懿即使有反叛之心,也必须有正当的理由,才能行动,否则就师出无名,会被群起而攻之。
三国时期,蜀军有智谋超群的诸葛亮坐镇,东吴有大都督陆逊,而曹叡麾下能与这二位大神的军事才能相媲美的,就是司马懿。曹叡如果想杀司马懿,只要下一道指令即可,但他还要利用司马懿的才能来与西蜀、东吴进行较量,所以他得留下司马懿。
英明神武的曹叡比他父亲曹丕还要短命,三十多岁就病逝了,他临终前向司马懿和曹爽托孤,他拉着司马懿的手,诚恳地希望他能尽心尽力地和曹爽一起辅佐年幼的太子曹芳,司马懿对这位明君也很敬畏,信誓旦旦地说会不负其所托。
03
掌握大权
曹芳上台后,身为顾命大臣的曹爽独揽大权,让其亲信掌握朝中大权。而他在对蜀军和东吴的战争中,一意孤行乱指挥,使魏军吃了大败仗,官兵和百姓死伤无数,朝中大臣都看不惯曹爽所做的一切,纷纷向司马懿控诉对曹爽及其党羽的不满。
司马懿后来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及其党羽以谋反的罪名一并处死。朝中时任司空的王凌密谋废黜曹芳,想让楚王曹彪来当皇帝。司马懿率军讨伐王凌,最后王凌自杀,楚王曹彪自尽。此时,司马懿在朝中已是威望极高,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曹芳将司马懿封为相国,也为其子孙封为侯。但年事已高的司马懿辞去了曹芳给自己的封赏。司马懿最终因病离开人世。司马懿虽然没有直接建立晋朝,但他所做的一切为司马昭有司马炎篡魏和建立晋朝铺平了道路。
04
司马懿从年轻时就智谋过人,才能卓越,因而被慧眼识珠、善于用人的曹操启用。曹操不仅提拔司马懿,还让他负责教育和陪伴太子曹丕,曹丕得到司马懿的大力协助,与司马懿感情甚好。
曹丕在位的七年时间,司马懿充分地发挥了优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协助曹丕讨伐东吴,在曹丕去世后,司马懿挫败来犯的孙权及其手下各位大将,并升任骠骑将军。
曹丕死后,司马懿又得到曹叡重用,英年早逝的曹叡临终时给予司马懿重托,希望他辅助太子曹芳。曹芳在位时,司马懿凭借活得长久,熬死了曹家的诸多权臣,并且除掉了独揽大权的曹爽和想要篡位的王凌。
司马懿一生辅佐了曹魏的四位主公,期间曹氏家族的势力从强势走向衰微,最终司马懿在清除掉各种不利势力集团后,变得权倾朝野,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到他的人。他逝世前为他的子孙篡魏、建立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