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为什么都是“无字碑”?为何只有朱棣的墓碑有字呢?明十三陵作为明朝时期大部分皇帝的陵园,在历史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明朝共有十三位皇帝都埋在这里,而去过明十三陵的人都会发现,这里除了朱棣的墓碑上面有字之外,其他的十二位皇帝的墓碑上面都是空的,都是“无字碑”。而说起无字碑最出名的还是武则天了,那为什么这十二位皇帝都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无字碑呢?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朱棣,永乐)、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景陵(明宣宗,朱瞻基,宣德)、裕陵(明英宗,朱祁镇,天顺,正统)、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泰陵(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永陵(世宗,朱厚熜,嘉靖)、昭陵(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定陵(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庆陵(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德陵(明熹宗,朱由校,天启)、思陵(明毅宗,朱由检,崇祯)。
去过十三陵的人都知道,在这十三陵中,只有明成祖朱棣的石碑上有碑文,其余十二个皆是无字。
所谓“人死位大”,在古代,稍微有点地位的人物,死后都会有人帮其修一段赞扬的墓志铭,作为一生的概括和子孙的怀念。那么皇帝作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何死后没有给自己留下千古赞誉的墓志铭呢?难道是因为后世子孙感觉朱棣功绩较大,自己执政时没什么业绩,不够资格立碑文吗?又或者是感觉自己功高德厚,已经无法用文字形容了吗?真实的原因完全不是这个哈!
《帝陵图说》里明太祖朱元璋曾说:“皇陵碑记,都是大臣们的粉饰之文,不能教育后世子孙。”
朱老板这一批评,使翰林院的学士们再不敢写皇帝的碑文了。后来,写碑文的任务,便落在皇帝的继任者肩上。所以孝陵(太祖)碑文是成祖朱棣亲撰,而长陵(成祖)的碑文,是明仁宗朱高炽亲撰。但明仁宗以后各碑,为何皇帝不写了呢?
据史料记载,明十三陵从第二陵开始后的六陵,开始都没立碑,补立的六块碑是嘉靖年间用六年时间做成的。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成后,当时礼部尚书严嵩曾请世宗撰写七碑文,按祖训嘉靖皇帝也应该写,但当时嘉靖皇帝沉迷于声色,又一心想“炼丹成仙”,政治都不想管了,更别说动脑筋写碑记了,所以对此丝毫不感兴趣,直到去世也没写出一篇来,因此这六块碑一直没有碑文。以后的皇帝看到祖宗碑上没有碑文,再立碑时也就空下来不写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这些皇帝的做法是效仿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无字碑”不写自己的任何功与过,是非全凭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实际上,自明朝中期以后,皇帝很少勤于政治,多爱好术士、女色、玩乐,他们所谓的“功德”已经不能直言了,因而这些皇帝干脆不写了。这些皇帝们知道自己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但同时肯定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他们知道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得好坏都是难事。
因此才决定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遥想大明王朝初期是多么的霸气,文臣武将无数,国力强盛,军事武器发达,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编《永乐大典》等许多壮举,威震海内外。可惜朱老板的后世子孙不够争气,在明成祖朱棣后,皇帝不能励精图治,致使奸臣当道,明王朝也跟着慢慢衰落,最后走向灭亡!
虽说皇帝碑文多数会夸张,但是如果一个皇帝连夸张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一定是不称职的,试问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如何励精图治?
不管历史真实的原因如何,碑文虽无字,自古以来的评价却从未断过,正如朱元璋说的那样,自己夸自己是没有意义的,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评论才是一代明君!历史总是以小见大,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应了明朝灭亡的必然,也许在几百年前,早已有人看到了明朝的灭亡之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与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一说为山东东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