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资料小编带来的文章。
魏晋南朝皇帝对于能够娱情的事物大多感兴趣,在歌舞上的用心自然不少。
被追认为魏武帝的曹操和魏文帝曹丕还对诗歌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所作的诗大多是乐府诗,用以配唱。
曹魏宫廷将汉代流传的相和歌改编增删为十三曲,大部分用曹氏父子创作的乐府诗歌唱。
采中原旧曲和吴、荆楚民歌作为宫廷音乐的清商三调中,曹氏父子和魏明帝的新词占了绝大部分。
曹丕用诗表现乐人演唱乐府新诗的情景:弦歌奏新诗,游响拂丹梁。繁音赴促节,慷慨时激扬。
每一个王朝在继承前一个王朝的乐曲时,往往改换曲目名称和曲辞,以适应于本朝并标明新的朝代有新的一套。
例如南梁将汉曲《朱鹭》改名为《本纪谢》,《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艾如张》改为《桐柏山》,……《上陵》改为《昏主恣淫慝》,《上邪》改为《惟大梁》用以歌颂梁师的战功, 渲染齐东昏侯的无道以衬托大梁的德业。
梁武帝是南朝皇帝中最懂音律的,他曾按十二律制十二笛以写通声,较古钟玉律并周代古钟都不差。
他主持制定了梁王朝的礼乐。由于笃敬佛法,又制成述佛法的十篇乐章,为《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
在欲断尘念的同时,梁武帝又创作了许多以闺情为主题的艳歌,这是南朝宫廷诗歌的一种风尚,梁武帝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在《春歌》中咏道:
阶上歌入怀,庭中花照眼。 春心一如此,情来不可限。
他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都是艳歌的热心创作者,轻浮绮靡的阴软之歌中了“亡国之音”的圣贤判断。
继之的短命王朝南陈,又被陈后主的软歌送掉。
陈后主也擅长诗歌、音乐,创造了《玉树后庭花》、《堂堂黄鹏》、《留金钗》、《两臂垂》。
《玉树后庭花》的曲子似应是陈后主亲自谱写,也可能是采自江南歌调,极其哀婉,其辞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陈朝的大臣何胥也奉命从事艳曲的创作和配制,教习宫女们歌唱。
南齐的东昏侯整日溺于乐歌之中而不知祸将临头,当萧衍(梁武帝)起兵进攻建康,宫廷侍卫叛变,欲捕捉东昏侯时,东昏侯却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
南北朝皇帝在饮宴上自娱性的歌、舞属于常事。
宋武帝曾在宴席上酒酣意适,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弹奏。”宋武帝乃引喉高歌,范晔弹琵琶伴奏。
宋武帝很想单独听范晔弹琵琶,然而范晔不肯献艺,范晔此时不得已奉旨伴奏,武帝的歌声一止,他的弹琵琶的手指也停住了,未免显得不够尊重。
宴乐时起舞是允许也是应该的,但在一次宴席上不宜屡次起舞,起舞时一般属(邀请)他人一起跳舞。
孙权曾设宴款侍顾雍父子及孙顾谭,顾谭当时很受孙权重用,任选曹尚书。君臣欢宴,顾谭酒醉,三次起舞并且舞的时间很长。
顾雍在席上一团恼怒,回去后斥责孙子:“君王以忍让为美德,臣子以恭敬为礼节,你怎么舞了三次还不停止?虽然是有些酒醉,也还是有些恃宠。将来祸害我家的肯定是你!”
北魏孝文帝在大飨群臣的宴席上,为表示对冯太后的尊敬,离席起舞于太后前,群臣全部离席,随皇帝一起欢舞,孝文帝且舞且歌,向冯太后拜寿。
孝文帝是位贤明、崇尚风雅的君主,他在酒宴上与群臣高歌,文辞雄浑、雅致,他们唱的歌词如下:
孝文帝唱道:“日月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兮独未照。”
彭城王元勰接唱:“愿从圣主兮登衡,会万国兮驰诚。”
郑懿接唱:“云电大振兮天地辟,率土来宾兮一正历。”
邢峦接唱:“舜舞干戈兮天下归,文德远被兮莫不思。”
郑道昭接唱:“皇风一封兮九地匝,戴日依天兮清六合。”
孝文帝又领唱:“尊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
宋弁唱道:“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兮光四表。”
琵琶、笛是北方胡人的常用乐器,北朝皇帝有不少能够娴熟地吹奏。
北魏节闵帝元恭曾经与大臣在酒席上吹笛、奏弦管。
北齐后主高纬,人称“无愁天子”,对音乐耽爱无比,他能弹奏许多乐器,自制曲调,悦玩无倦,倚弦而歌,常在后宫自弹琵琶领唱,和唱者百余人。
高纬创作的《无愁曲》, 音韵窈窕,极尽哀思,使胡儿阉官之辈,齐声唱和,乐曲完了,无不落泪。乐极而悲,恐于来日无多。
北周皇帝也是荒淫的短命皇帝,常与宫女们深夜连臂蹋蹀而舞,并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北齐王朝的奠基者高欢也曾闻歌堕泪,那时因征战受挫,又被传闻中弩,高欢心情沉重,勉强出见众将,佯装无疾,令斛律金唱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欢也唱了起来,苍凉、感伤,竟涕泪横流。
由于隋唐承接的是北朝而非南朝,北朝引入宫廷的西域民族乐舞为隋唐的燕乐舞灌注了新血,也成为隋唐燕乐舞的特色。
北齐的杂乐有《西凉乐》、《龟兹乐》,为西域音乐,北周君主喜欢在宴飨时演奏高昌音乐。
后来突厥人又带来了康国和龟兹音乐,隋取代了北周,也继承了其音乐。
《玉海》中说:“周、隋管弦杂曲有数百首,都是西凉乐,鼓舞曲都是龟兹乐。”
元代学者马贵与认为,隋唐所谓燕乐,西戎乐居其大半。还有学者认为,清乐妙舞,没有不是出自西域的。
八音中以金为主,五方乐曲以西乐为主。此话虽有些偏颇,但无法否认胡乐舞在隋唐燕乐中的优势,就连盛唐第一曲《霓裳羽衣曲》也是采用西凉音乐的作品。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