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鳌拜为什么能挑选状元?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清朝的皇帝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早期的几个皇帝,对汉族的文化都非常崇拜,刚刚建国后就开始了科举考试,第一位状元是山东聊城人傅以渐。
可能是刚打下天下,急缺管理人才,在第一次科举之后第二年,顺治皇帝就又举行了一次。
当时,考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答题,突然进来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当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大清朝开国初期第一大权臣——鳌拜。

拜金庸《鹿鼎记》所赐,大家都知道,这位鳌拜同志号称“满清第一武士”,一身刀枪不入的十三太保横练功夫,要不是韦小宝使诈,连康熙都可能被他干掉。
这样一位昂昂武夫,来科举考场上干什么呢?
其实也没什么事,但人家毕竟是权臣嘛,顶着这个身份就要敬业一点,不管国家有什么事都要插上一竿子,这才对得起这个身份。
不过,鳌大人看了一圈之后,却对这些考生们很有点看不起,为什么呢?原来,大清朝刚刚建国,可能是物资比较缺乏,也可能是打仗打惯了,以为大家都像自己一样身体倍儿棒,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是满清人想给汉族读书人一个下马威。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考生们每人只有一张小桌子,没有凳子,要么跪着,要么趴着,手长的站着也行,反正要想舒舒服服地坐着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可想而知这些四体不勤的考生们得累成什么样儿,没一会儿就东倒西歪了。
但有一个考生却像从小吃盖中盖一样,身体挺得笔直,从头到尾都没有弯一下腰,绝对的最佳补钙代言人。可想而知,当鳌大人看到这个考生的时候得有多激动。而且,更让鳌大人激动的是,这位考生竟然连铜衬格都不用,直接在纸上写,照样写得很工整。
其实鳌大人不知道,这位考生不是不想用,而是在路上弄丢了,不得不直接上手。但不管什么原因,这位考生的举动都在考场上显得鹤立鸡群,引起了鳌大人的极大关注。
有了鳌大人的关注,这位考生自然鸿运当头,最后考官们“一致决定”,这就是本科的状元!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其实都体现了这个人的性格。这位跪一天都不弯一下腰的吕状元,在性格上自然也有倔强、较真的一面。
其实,早在明朝还没结束的时候,吕宫就进京考过会试,不过,他在考场上意外发现了一个人,这个人本来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次考场上的。因为这个人是吕宫的老乡,他老爸刚刚去世,按照规定,家里有长辈刚去世,就不能参加科举,但这个考生求官心切,就偷偷来报了名。
遇上这种事,很多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必要去举报人家,但吕宫就是这么较真,上去就把这个老乡给揪了出来,还押着他一直送回了老家,不光你不能考,我也陪着你不考了!
这样的人,确实让人敬佩。
按理说,这样的人在官场是吃不开的,没有人能受得了,但可能是满清刚建国,还没被汉人的官场文化腐蚀,不管是鳌拜还是顺治,都对吕状元青睐有加,没几年就升到了吏部右侍郎,官居二品。
后来,因为牵扯到一桩文字狱,吕状元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好在顺治皇帝把他保了下来,没怎么整他。
不料,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吴三桂的事把他给牵扯进去了,虽然顺治仍然相信他,但吕状元自己先泄气了,觉得再这样下去早晚得把心脏病吓出来,就打了辞职报告,说要回家养病。
顺治开始没同意,又留他干了几年,后来看他实在没这个心思了,这才放他回家,还加封了他个太子太保的荣誉衔,从一品。
吕状元作为汉族人,能得到顺治的如此信任,是很难得的,他去世后,大清开国宰辅范文程,也是吕状元当年的主考官,盛赞他:“本朝第一人物,第一知遇。惟先帝知公,惟公不负先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吕状元还有个连襟,也就是他老婆的姐姐的老公,叫杨廷鉴,是大明朝最后一科状元,两人前后中状元隔了四年,却连接了两个朝代。不得不说,这家姐妹俩还真有眼光。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东北大地上,一位来自苏完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以“万人敌”的威名刻入历史。他不仅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更是权臣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
鳌拜 费英东 2025-11-20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康熙早期四大顾命大臣中,索尼缘何善终?清圣祖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其亲政之路与四位顾命大臣的辅政格局密不可分。这四位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本应共同维系朝局,却因权力博弈走向分裂...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03 顺治遗命:四大臣辅政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智慧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临终前作出一个影响清朝命运的决策:放弃传统宗室辅政模式,转而选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组成辅政班子,辅佐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鳌拜 2025-10-17 权臣困局: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却至死未反的深层逻辑作为清朝初年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掌控着镶黄旗及部分八旗精锐,麾下兵力据传达四十万之众。然而,这位“满洲第一勇士”在康熙八年被擒时,既未调动军队反抗,亦未逃亡...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5 索尼的隐退与制衡:康熙扳倒鳌拜的关键政治铺垫公元1669年,16岁的康熙皇帝在武英殿以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库戏”生擒权臣鳌拜,这场权力博弈的胜利不仅源于少年天子的智谋,更与首辅索尼的政治遗产密不可分。索尼作...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4 鳌拜案真相: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历史迷雾在清朝康熙初年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案始终是绕不开的争议焦点。影视剧中那个飞扬跋扈、意图谋反的权臣形象,与历史档案中“效力年久,迭立战功”的记载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解...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4 鳌拜与多尔衮: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清初政坛,多尔衮与鳌拜两位权臣的崛起与衰落,构成了皇权与臣权博弈的典型样本。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掌控朝局七年,其权力之盛甚至超越皇帝;鳌拜则以辅政大臣身份专权九年...
多尔衮怎么死的 鳌拜 2025-10-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