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很多个国家参与到这两次战争中来,也因此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不过,却有一个国家成功的避开了这两次的世界大战,这个国家就是瑞士。瑞士在当时一直都是一个中立国,难道这就是瑞士能够成功避开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吗?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战争,会让人们流离失所,会让人们死去亲人,还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就拿上世纪二战来说,死亡人数达到了7000万,战争带来的损失高达5万亿美元。虽然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对于普通人们来说,有个安稳、和谐的生活环境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两场世界大战,许多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有个国家却幸运的躲过了这两次世界大战,就算周边国家都沦陷了,但他们国家还是毫发无伤,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几个国家敢惹他们。这个国家就是瑞士。
提到瑞士,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想到了名表、军刀?或者是“中立国”?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北邻德国,西面是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瑞士在1291年实现独立,一直以来瑞士都保持着武装中立,1815年确定永久中立。一战、二战中,瑞士是唯一一个幸免的国家,之所以这样,离不开它是中立国的身份。
永久中立国是指将永远中立奉为国家政策的国家,永久中立国是依据条约,但凡宣布永久独立,就意味着不管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都永久奉行中立政策。
瑞士是一个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以来,这个国家的人均GDP都是位于世界前列。瑞士作为世界上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有着非常安全的金融体系,这一点也成为了瑞士的一把保护伞,许多金融大鳄也会将自己的钱存在瑞士银行。这这样一来,为了自己的财产安全,肯定就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势力会去故意刁难瑞士。
瑞士大多数人都是高大勇猛,有勇有谋。在瑞士,可以说是全民皆兵的状态。别的国家可能在战争时期才会大量征兵,但是在瑞士,每个男子年龄到了20岁就必须自动服役,一直到了四五十岁才可以开始退役,所以对于瑞士男子来说,服役就是他们自身不可推脱的义务,而且他们退役后还可以将使用的枪械带回家中保存。
所以说,其他国家之所以不敢动瑞士,不只因为瑞士是一个中立国,还因为瑞士不管在军事还是经济上都值得被别国所重视。他们在保持中立的同时,也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自我保护。
众所周知,瑞士这个国家自一八一五年开始就宣布了永久的中立,从此再也没有卷入任何形式的斗争当中,就连一战、二战这种世界级别的大战,都没有能撼动瑞士。不禁让很多人感到奇怪,按理说瑞士地处四战之地,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他们是不可能躲过世界大战的,为何瑞士这个小国家,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呢?
实际上,瑞士虽然成立了中立国,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放弃自己国家的国防,相反,在二战期间,瑞士反而是全欧洲全民皆兵程度最高配的国家。而且这里的平均海拔高达1350米,地势更是高低起伏,阿尔卑斯山脉更是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极大的保护了瑞士人民不会受到国土的侵犯。
在瑞士,他们更是早早的就是开始实施义务兵役制,因此别看瑞士只有六百多万的人口总数,但是他们的现役士兵人数却能达到15万人,其预备役人数就更多了。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士境内,更是有着多达30多万个防空洞,五千多所地下公共设施。军人更是可以合法持枪回家。
可见,瑞士虽然是宣布了中立,不会参加任何一方的战斗。但是他们却已经做好的战斗的准备,如果有人选择入侵他们,瑞士人显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二战前夕,瑞士一面加快他们的国防投入,一面开始疯狂的增兵,当了二战初期,他们已经从当初的十五万兵力暴增至五十万人,虽说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都无法和德国相提并论,但是凭借他们天然的地形,瑞士完全可以做到将德国拒之门外,因为德国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很难在瑞士这种道路崎岖的山路上前行。
而且为了不激怒德国,瑞士更是拒绝了大量逃亡他们这里的犹太人难民,就连自己境内的犹太人,也全部被他们特别标记。另外,他们还利用自己的银行,帮助德国存储财产,还帮助德国人购买战略物资,以此来博得德国的好感。
当然了,当初德国之所以没有攻打瑞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并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希特勒认为,自己花大力气打下这里,没有太大的价值。不过,如果二战的最终结果是盟友失败的话,相比希特勒早晚会拿瑞士开刀。因为小国家的命运,其实还是在掌握在大国的手中。
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