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阳明的起家,离不开宁王之乱。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一度直逼明朝名义上的首都南京,但仅过三十五天,就被赣南巡抚王阳明(即王守仁)平定,史称“宁王之乱”。
历史上,朱宸濠率军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南京岌岌可危。一旦宁王攻占南京,那么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实际危害都将成几何级别上升,因此宁王之乱危害极大。
平定宁王之乱的王阳明,立下不世之功,功绩不下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但令人奇怪的是,为何正德帝没有给王阳明一点封赏,而数年之后嘉靖帝却“重赏”王阳明,封其为新建伯?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兵部尚书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王阳明)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叛,走到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获悉宁王叛乱之后,王阳明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
但问题是王阳明手中无兵:一是两年前平盗之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二是宁王叛乱迫在眉睫,南赣、湖广、两广等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调兵需要时间。然而,一旦宁王立即顺长江东下,南京肯定难保,南京一丢,宁王之乱的平定难度就会暴增,情况非常危急,王阳明应对堪称神级水平。
1,王阳明使出一个疑兵之计:首先公开声称朝廷早已获悉宁王想要谋反,已经派出8万边营与京营,会同南赣、湖广、两广的8万大军,组成16万大军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其次写蜡书给宁王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让他们劝朱宸濠发兵攻打南京,但又故意泄露给朱宸濠,造成宁王内部猜疑,最终朱宸濠大疑,按兵不动,又给王阳明调集军队提供了十多天的时间。
2,宁王犹豫十多天之后,又探知朝廷没有派兵救援,随即率军六万沿江东下,直逼安庆窥伺南京。这时,王阳明仓促组建了八万平叛军,但在攻打南昌,还是救援安庆上,王阳明力排众议,指出“救援安庆,会遭到宁王与南康和九江的叛乱攻击,腹背受敌;南昌守备空虚,可以一战而下,宁王获悉南昌被围,必然回军救援,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
后来,局势发展果如王阳明所料。宁王朱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王阳明率兵攻打南昌,宁王回兵救援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于是宁王叛乱历时短短35天之后就宣告结束。
立下如此奇功,理应获得重赏,但终明武宗(正德帝)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一点封赏,为何正德帝无视王阳明?
正德皇帝身边不少佞幸之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史书云“诸嬖幸故与宸濠通”,因此他们心态极为复杂,其中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阳明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正德皇帝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正德的虚荣心,一些佞幸之臣则是构陷王阳明,以至王阳明不仅没有功劳,甚至差点因此获罪。
1,安边伯许泰、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平贼将军左都督刘晖等,希望王阳明“纵宸濠湖中,待帝自擒”,但王阳明没有答应,而是上书请献俘,阻止正德帝南征。
2,王阳明初上宁王反书时说:“觊觎者非特一宁王,请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心。”其中“奸谀”主要是正德帝身边的佞臣,他们与宁王关系非同一般,因此这些佞臣构陷王阳明,所谓“惧守仁见天子发其罪,竞为蜚语,谓守仁先与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甚至对正德帝扬言说:“守仁必反,试召之,必不至。”当然,王阳明得到太监张永的密信,正德帝召之即来,诬告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王阳明恩主王琼关系极为恶劣,存在顺势暗中打压王阳明的嫌疑。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推荐王阳明担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琼与王守仁之父王华交好),巡抚南、赣、汀、漳等地,而王琼与杨廷和是政敌,两人关系极差,王阳明被杨廷和归于王琼一系。
最终,面对复杂的形势,“谗邪构煽,祸变叵测”之下,王守仁急流勇退,将宁王交给还算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于是正德帝没有封赏王阳明。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嘉靖帝,见上图)上台,不久之后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众所周知,明朝文官想要封爵难比登天,明初立下大功的刘伯温也只是被封诚意伯,后来200多年中,也只有三个文官获封伯爵,王阳明是其中之一。
嘉靖帝重赏王阳明,其原因不难分析,嘉靖帝上台之初,称王阳明有擒贼平乱之大功,升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又封之为新建伯,体现了嘉靖帝有功必赏的态度,笼络了人心,对稳定皇位帮助很大。
但是,史书记载还有一句特别的话,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意味着王阳明的新建伯只是一个空壳子,因此王阳明死后,这个爵位也收回来了,到隆庆年间才把爵位还给王阳明的儿子,并追赠侯爵。嘉靖帝为何如此“重赏”王阳明?
嘉靖帝之初,杨廷和可谓独揽大权,但王阳明声望很高,且又是政敌一脉,威胁到了杨廷和的地位,所以杨廷和非常警惕。当嘉靖帝表现出对王阳明的喜爱之后,杨廷和立即给王阳明封爵,看似高抬,其实是一记毒招,是一次政治阴谋。原因很简单,王阳明成为新建伯之后,成了勋贵一员,就不可能再成为内阁成员,对杨廷和自然没了威胁。更何况,还是一个不能世袭、没有岁禄的空壳子伯爵而已。另外,杨廷和与王阳明还有儒学理念之争,王阳明心学就遭到杨廷和之子杨慎的猛烈批判。
因此,王阳明的新建伯,可谓是嘉靖帝与杨廷和的妥协结果,最终受害的却是王阳明。王守仁志向就是入阁,成为一国首辅,就可以更好地完成他为国为民的抱负,但成为伯爵之后,王阳明不能参与朝政,最多也就是领兵打仗。至此,王阳明仕途到顶,之后不再插手朝政,也就平时带兵平叛之类,最高官职总督两广,一身才学,付之东流,可惜……
在明朝正德年间的政治风暴中,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而其嫡妻娄妃及儿子们的命运,则成为这场叛乱中最令人唏嘘的注脚。他们的人生轨迹...
朱宸濠 2025-08-20 宁王之乱:朱宸濠的十万雄兵与王阳明的破局智慧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南昌城头飘扬的宁王旌旗下,一支号称十万的军队整装待发。这支由宗室藩王朱宸濠集结的武装力量,在短短四十三天内便灰飞烟灭,其兴也勃焉...
朱宸濠 2025-06-12 朱宸濠与朱厚照:宗室血缘下的权力博弈与命运歧路在明朝宗室的谱系中,朱宸濠与朱厚照的名字如两条交错的光轨,既因血缘纽带相连,又因权力争夺而背道而驰。这段跨越祖孙辈分的宗室关系,不仅揭示了明代藩王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朱宸濠 2025-06-06 王阳明:文人亦能武,平定宁王之乱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等重要...
王守仁 2025-01-18 文人中的武将: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智与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阳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以文人的身份,凭借深厚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智慧,成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这一...
朱宸濠 2024-04-09 朱宸濠的废为庶人之谜:真相究竟如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未解的谜团。其中,明成祖朱棣的孙子、宁王朱宸濠被废为庶人的事迹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朱宸濠为什么会被废为庶人呢?真相...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宸濠 2023-12-19 明朝全能大儒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的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时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明朝全能大儒王守仁就是这样一...
王守仁 2023-11-28 宁王朱宸濠的兴衰与结局:权力的游戏一、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人物和事件。其中,明朝时期的宁王朱宸濠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最初的荣华富贵到后来的...
朱宸濠 2023-11-22 朱宸濠是什么身份呢:有什么悲剧?一、朱宸濠的崛起 朱宸濠,原名朱祐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封地在江西。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赢得了朱元璋的宠爱,被任命为江西行省左布政使,掌握了...
朱元璋多少岁 朱宸濠 2023-11-22 王守仁与陆九渊思想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王守仁和陆九渊,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们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尽管他们同属儒家学派,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
王守仁 2023-11-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