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
题记:“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中国人史纲》
开篇:
公元五九九年一月二十三日,大唐最重要人物李世民诞生在“武功庆善宫”。他的名字源自一位术士所起:“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作为关陇集团贵族子弟之一,李世民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母亲窦氏是少数民族女性,擅长书法,模仿李渊笔迹到了不能辨别的地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这些文化熏陶对幼小的李世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幸的是,李世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多年后当李渊夺得天下后,李世民在宫中陪侍宴饮时,看到后宫父亲和嫔妃的快乐,就想起了母亲。“思太穆皇后早终,不得见上(李渊)有天下,或歔欷流涕。”要是母亲在该有多好啊,这些或多或少都说明了李世民情感上的孤独和无助。十六岁那年,李世民与长孙氏成亲,也是贵族高门,彼时长孙氏“年十三,嫔于太宗”
(一)马背上的皇帝,神射能手,一生戎马生涯,震慑四方。
生长在西北地区的李世民身上流淌着一种野性的奔放,战场这个巨大的放大器,清晰地展示了李世民惊人的综合素质。晋阳起兵后,李世民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弓箭从不离身。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箭大一倍,威力极大,这也相当考验体力和射技,而李世民的箭术竟到了“能射洞门阖”的地步。武德三年,已经是秦王的他率军攻打洛邑,遭到强敌单雄信的突然袭击,军马大乱。李世民关键时刻“太宗左右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获其大将燕颀。”此外,李世民的平定东都后,“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在讨伐刘黑闼时,“为突厥所窘,自以大箭射却之。突厥得箭,传观,以为神。”至此李世民“特制”的大箭名动天下,如同射出的巨大箭头,引起一片惊讶。对此“神技”,李世民后来也颇为自负地说:“朕以弓矢定四方,用弓多矣。”
射箭,李世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做了皇帝之后,没有了战场,他就在自己侍卫中组织“习射”,自己充当教练。臣下劝谏说:“皇上现在玩弓射箭,如果遇到危险,恐防不测,这对社稷也没什么好处。”对此李世民认为他们小题大做,全不在乎,依旧照常亲自教授拉弓训练。
此外,“骑射不分家”,也正因此才能给好发挥他的骑射水平。他不仅擅长相马,还能很好地进行驾驭。每次两军对垒,李世民必然冲锋在前。一次李世民看见敌将骑着隋炀帝留下来的御马,非常羡慕,感叹说:“彼之所乘,真良也。”最终将此良马收归自己坐骑,取名黄骢骠,后来晚年随同出征中途死去,李世民难过的“颇哀惜之,命乐工制《黄骢叠曲》寄托自己的哀思。对于马的喜爱,李世民是非常走心的。一次他的马被养马的报告“无病而暴死”让他非常生气“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长孙皇后讲了齐国晏子谏齐景公务以马死杀人的历史典故,劝说李世民说:“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耶?”使得李世民才忍痛将马厚葬。
李世民骑在马上胯下生风,驰骋江山,死后也要将一生珍爱的骏马风度带入地下。在他晚年留下遗命雕刻六匹骏马以装饰昭陵的气韵,号称“昭陵六骏”,展示了李世民晚年壮烈的内心世界。这些意象恢弘大气的艺术构造,呈现了李世民的大唐气象。虽然出自无名氏之手,这种带着生命灵动的作品造型粗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质感强烈。达到了李世民追求的人马合一的境界。
(二)、纸上江湖,天下无敌,诗文书法堪称大唐领军人物,可能是历代皇帝中最有内涵的一位。
在综合素质的定位上,李世民有着一个精彩的自我概括,并表达了作为卓越政治家的大气和睿智:“夫立身之道,在乎折衷,不在乎偏射。”所以他追求“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11】成了真正的大气象的领军人物,没有之一。唐诗流传后世大量李世民作品,塞北的成长环境,养成了他诗风苍凉豪迈的气度,同时又在艺术的境界上完美实现融合。在艺术创作上,李世民的文艺理论相当出色:“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对于文化艺术标准的追求与他的大唐事业一样,要“节之于中和,不系于淫放。”的儒家中庸之术。
此外他加入了当时一流诗歌理论的队伍,曾叫擅长五言诗的李百药和他的作品拿来进行品读,读后“谈其精妙”,并写了赞扬批语说:“爱卿为什么年岁越老,才华越壮?为什么题材很老的东西你写的新意却更多?”【12】对于许多人推崇以华丽辞藻极尽铺陈之能事的汉赋,李世民马上就能点出只有真正的大家才能看出的弊端和无用“文体浮华,无益劝诫。”这种务实的文艺理论影响千年。此外,他经常作诗当作自我的座右铭。一次在洛阳宴饮群臣,李世民心情非常好,写下:“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减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由于惺惺相惜,他甚至对一身才华的隋炀帝颇感同情。贞观二年,他对大臣说出了对隋炀帝杨广的感受:“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答几句后,李世民颇为感伤地叹气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书法,如同李世民除了诗歌之外的最大寄托,在贞观元年,他就得以组织大型书法培养班,书法出色的可以得到优先提拔。他的书法偶像就是王羲之,这个跨越数百年的“超级大粉丝”对王羲之的迷恋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在书法和珍品的求索上,李世民不惜花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寻找到他最喜爱的大家作品。他将这些书法珍宝颇为自私地占有,甚至再亲密的大臣也不能得到欣赏,这个精神世界追求艺术极致的李世民决定死后也要将他们带在身边“,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李世民对书法的练习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房玄龄赞其书法水平“笔迈钟、张”,就是说他的书法造诣已经超越前朝书法大家钟繇和张芝,并创造一种“李世民风”的书法方式,名曰“飞白”,这种是脱胎王羲之神韵的独创,“太宗工羲之书,尤善飞白”。即用枯墨用笔的一种书法艺术,字体苍劲老练,因笔画中丝丝透白。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赏宴三品以上于宣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当时在场的人,一时“喝的有点高”,借着酒劲“或乘酒争取于帝手”,可见当时的热烈场面,如同一幅幅书法,在李世民的务实和浪漫的推动下,大唐这幅画显得繁华、大气、雍容、开放。
(三)、晚年抑郁,长期患病不愈,让一世英名终究陷入希翼长生俗套。
进入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明显觉得自己老了,与早年的骑马射箭,挥毫泼墨相比,晚年的他内心竟然多了一份忧郁。贞观十六年以前,李世民身体和精力一直都不错,经常骑马射箭,挥毫泼墨,然而此后的纪录中,直到临终二十三年的七年当中,仅仅出现一次关于李世民围猎的记载。这个期间,“太宗得疾,累年不愈。”加之儿子们的倾轧对他情感造成了严重创伤,老皇帝甚至得了“抑郁症”,一度出现要自杀的倾向。当时有人给他献言献策,李世民很欣赏,于是就拿出他的“神药”作为赏赐“特赐给钟乳一剂,谓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导致李世民再度得病还有在贞观十九年征伐的失败的原因,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年底由于“并州至京师一千三百六十里”,长途跋涉和失败的影响,回京后李世民再度病倒。“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由此开启了他大量服用化合物的剂量和频率。贞观二十二年,有吐蕃方式献药“自言寿二百岁,云又长生之术”,此后将这种化合物的使用更为广泛和多样,,“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经过一年多的炼制“药成,服竟不效”。
虽然李世民正的猝然去世,与服用这种化合物有着密切关系。长期服服食所谓的“金丹”被致病、致死的帝王政治家大有人在。如北魏的道武帝、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武帝、唐宪宗、清世宗雍正等,都曾因妄想长生服用这种早期的化学产物。根据相关研究,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物。综合历代服食丹药的病患特征来看,大多都表现严重躁郁症,敏感、多疑,直至精神系统彻底崩溃,或喘息不定、或行步快慢无节、或言语失措,这些都是典型的中毒症状。
但这些未能影响李世民在后人眼里的评价:草原雄鹰成吉思汗以学习的榜样说:“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勒内·格鲁塞说“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而近代一位伟大人物曾给以了更为高度的赞扬“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大唐最重要的皇帝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安葬于他布局各种骏马的昭陵。一世英名文武全才的李世民最终丧命于各种有毒的石头,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郭子仪之死:功高不震主,忠良终得全——驳“灭九族”谣言之真相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功绩载入史册,其八十五载人生横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经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重大危机,始终以...
郭子仪 2025-09-16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