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逝于五丈原,魂魄飘飘悠悠往西北而去,他的内心实在不服气,自己一腔热血,兴汉之梦被司马懿这个家伙无情地破灭了。如何面对先主刘备呢,在独自徘徊着。不停的念道:“天不灭曹,我之奈何”
“丞相,等一下”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呼唤。回头一看是魏延。
“文长,你怎么也跟来了,我不是让你代替我的职位,有序撤军回成都么”
“还说,不是你给了马岱一个锦囊,马岱冷不丁给了我一刀,这我就跟来了”
“没有啊”诸葛亮呐呐地说:“我怎么会干这种自毁长城之事,想我大汉人材凋零,文长你又难得大将之材”。
“那就是被杨仪这厮给坑了”魏延看着诸葛亮一张诚实的脸,似乎不像在说假话,他生前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诸葛亮,只是有一事至今未明,诸葛亮为什么没采纳自己的奇袭之计呢?
反正两人已经脱离了凡尘,而不就此问个究竟,于是向诸葛亮鞠躬问到:“丞相,我有一事不明,第一次出祁山,您当初不采纳我的子午谷之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有什么问题么,而事实证明用你的战术,第一次北伐也是没有成功”
关于奇出子午谷之结论
诸葛亮低头沉思了良久,“文长,也许你的计策是对的,我实在是过于小心了,我当初不敢过于冒险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魏延赶紧追问一句!
“事以致此,咱们就不妨坦诚地交流一下,在北伐之前,我所经历过的打仗只是平南,南蛮的实力与魏相比,不是一个等级,当时在想这第一次与曹魏交手,必须要做四平八稳地赢,因为咱们实在输不起啊”
“照理说,你的奇出子午谷成功率是50%,风险也非常之大,一旦成功,还有一个条件,如果你兵临潼关可能会更好一些,兵临长安未必能行,虽然你久居汉中,对当地情况十分了解,在敌我军力不对等的状况下,咱们属于弱小的一方,理当出奇制胜,但客观地说这个计划确实过于冒险,要取得成功,关键是出其不意,
如何才能做到奇?你熟悉地形,难道对方将领对地形一无所知?
但上千人、十多天的军事行动不让敌人察觉是不可能的,万一曹魏在沿途派出很多侦察兵,一旦知晓我军动向,一方面会在山中依托险要地势进行袭扰和阻击;另一方面会调集重兵把守午口,即使我军不得入关中。
一旦被截在谷中,你的几千人马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咱们的北伐战争打了这么多长,每次都是因粮食的问题而告一段落,你看哪一次会损失兵力上千人呢?主公伐吴不慎,兵力损失过半,使我朝元气大损,让人刻骨铭心啊。
假如换成另一种结果,即使费尽千难万险带兵杀到长安城下,面对这个千年古都,而且对手以逸待劳,你能立即将长安城拿下么?你的几千人,从子午谷杀出,又无携带攻城的重武器,对方只要是死守,你一时没有攻下,也会被魏的援兵赶来后,陷入被围的地步。夏侯楙虽然不是名将,但也不至于看到你的区区几千人就弃城而逃,万一夏侯楙不逃,你的计划就全盘皆输了。你的几千人马则还是有去无回。咱们第二次出祁山在陈仓在被陈仓守将郝昭坚守那么久,而无法拿下,长安城更大,5000兵马也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拿下的。
《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说常规战法为‘正’,出其不意为‘奇’,二者必须结合起来,脱离常规战法的基础,一味出奇则未必制胜。以5000能战之兵去攻长安,虽是奇兵,但缺少常规战法作为基础就成为孤军。
很简单,你的给养如何解决?咱们不是周边那些胡族,可以以战养战,如果以战养战掠夺老百姓的财产,咱们将失去民心,而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匡扶汉室”,必须得民心,符合天意,否则咱们匡扶汉室又有何意义呢?
当时,对于你提供的计策也是经过再三考虑过的,最终没有采纳。原本安排赵云、邓芝率一部分人马进入褒斜道,大造声势,给人以杀入关中、直取长安的感觉,本人率主力悄悄夺取祁山。只要占领了祁山,也就打开了通往曹魏凉州管辖区的通道。而凉州是曹魏的西部屏障,由于历史原因,曹魏在这里的控制相对薄弱,攻取的难度最小。如果能占领凉州,就可以居高临下,向东直取雍州,大业可成啊
只是,马幼常失守街亭,误我大事啊”诸葛亮为何生命不此奋斗不已呢?魏延听了,觉得诸葛亮讲得也是有道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依据丞相的意见,其实在云长失去荆州之后,咱们取胜的机会就很小了,为什么丞相还是一而再的出祁山攻打曹魏,以至于累死在五丈原,为什么不能休养生息呢”
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我一生的痛,当初如果换一个能与东吴处理好关系的人驻守荆州,或许情况也大不相同,但是在当时看来,云长武功盖世,又精通兵法,独挡荆州一面其实是最佳人员,其次则是子龙和文长你了,可当初夺取益州和后来镇守汉中也需要人,主公选择了你,也是对你能力上的认可”。
“你讲得对,咱们失去荆州之后,基本上是复汉无望了,但是益州无法与北方、东吴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发展,咱们后劲不足,差距只会是越拉越远。就算咱们不攻打曹魏,他们也会来进攻咱们,哪个又何尝不想过太平日子,正所谓忠人之托,不可有负”
“当年主公在白帝城托幼主于我,也可谓是壮志未酬,我又如何忍心苟且度日呢?”
魏延此刻对丞相的怨恨之心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次一鞠躬:“丞相的高度,非吾辈可所及,魏延服了”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