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太极崇德七年(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八旗汉军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至此,满洲、蒙古、汉军各为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名正言顺及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取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色为镶黄旗。皇太极首先在每旗仍设管理旗务大臣一名,也即固山额真,职责是“总理一切事务”。分散了主旗贝勒的权力,降低了他们的自主性。
清皇太极天聪四年(1630年),阿敏获罪 ,被罢官幽禁后,由他弟弟济尔哈朗为镶蓝旗旗主。
清皇太极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取消了四大贝勒并坐的仪式,改为由皇太极一人“南面独坐”,提高了皇太极的地位。
清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遭诛,该旗由皇太极所得,皇太极将其与自己亲领的正黄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中分出8个牛录给予豪格统领的原镶黄旗,又再次将其改色为正蓝旗。
清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因1643年的继位之争被摄政王多尔衮陷害下狱暴亡,正蓝旗又为多尔衮所得,多尔衮将其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将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此后八旗旗色再未变化。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皇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
清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对八旗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
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镶黄旗又称头旗。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将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本着“居重驭轻”的用兵原则,将八旗精锐半数驻于京城,是为禁旅。同时亦不忽视对对广大地方的控制,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派遣八旗长期驻守,以控扼京师以外所有最重要的军事据点,是为驻防。
主要形成以下几条驻防线:运河驻防线(京师、德州、京口、杭州)、黄河驻防线(德州、开封、西安)、长江驻防线(江宁、京口、荆州、成都)、东南沿海驻防线(杭州、福州、广州)、此外还有京畿驻防线、关外驻防线、塞外蒙古编旗驻防及甘肃新疆驻防线等等——清廷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在驻防地为旗人筑城别居,或者在城内划出一角令旗人居住,通常称之为“满城”。
康熙末年(1722年),全国已设驻防将军11名,即西安、江宁、杭州、京口、福州、广州、荆州、右卫,以及盛京、吉林和黑龙江。雍正朝添设2名:青州、宁夏。乾隆朝对八旗驻防有较大调整,增绥远城、伊犁、成都共3名,裁撤京口、青州和右卫3名,总数为13名。另有察哈尔都统,以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于乌鲁木齐增设的一名都统。
这样一支不仅常驻于边疆,而且常驻于腹里内地的制度化的武装力量为历朝所未有,是满洲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而它所监视、控制的主要对象则是绿营。
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在清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坠入黑暗深渊。这位战功赫赫的肃亲王,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含冤而死,其结局不仅是个人的...
皇太极的皇后 豪格 2025-07-17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代善为什么要杀儿子和孙子:清初权力漩涡中的亲情绞杀在清初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礼亲王代善亲手处决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的事件,堪称满洲贵族内部权力斗争最惨烈的注脚。这位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的“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 松锦大战:明朝错失的战机与必然的败局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至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一场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精锐、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略决...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